文很長,不喜勿入。
藍寶石的興起,
的確跟南部草根民眾的特殊的文化喜好有關
這點我完全同意。
但是關於「高雄、勞工、搖滾樂」的部分,
我有很多跟原po不一樣的看法與經驗。
1.駁二興起的代價
有多少人還記得公園二路上的五金機械街?
那裡曾經是高雄拆船業鼎盛時期最重要的五金機械產業聚落。
上百家販賣、維修各種泵浦、馬達的店家在此聚集。
而且這裡也是早期拆船供、碼頭工居住的社區。
也因為鹽埕、駁二跟碼頭工人階級與造船產業的關係,
高雄勞工博物館(有誰還知道這東西嗎?哈)一開始是設址在駁二的。
除了鹽埕區與工人階級的關係外,
當初勞工博物館會選在駁二,
也是因為那時文化局剛從樹德科大手上拿回駁二的經營權,
(為什麼樹德不玩?因為沒賺錢)
但是文化局那時根本不知道要怎麼弄,
所以那時「鹽埕風華再造」這個直接由副市長擔任招集人的計畫,
基本上是一個跨部會的整合性計畫,
要求各局處都要在鹽埕區有計畫,
所以才有了勞工博物館。
附帶一提,公園處的計畫就是拆掉公園二路北邊的店家,改建成公園。
這個把違建戶拆掉改成公園的方案,
看起來是於法有據的都市更新計畫,
卻忽略了這個公園的計畫是日治時代的舊計畫,
如果你真的要做高雄的歷史保存,
難道公園二路北邊的這些店家,
就不是高雄工人階級與拆船業的一部分嗎?
如果你真的要談駁二變成搖滾樂、變成工人文化的一部分,
請不要忘了為了讓這裡變成年輕人樂迷享受搖滾樂,
背後犧牲的,其實正是高雄在地工人階級的歷史記憶與社區空間。
至於勞工博物館,
文化局過河拆橋,駁二做起來後就想辦法把勞博館趕走,
這些自然也不在話下。
把活生生的工人社區搞死,再催生一個博物館紀念工人,
到最後甚至連這個工人的博物館都要趕走,
這就是駁二最令人起疑的地方。
2.勞工、高雄與搖滾樂
利物浦的工人階級或許催生了搖滾樂,
但是高雄的工人階級不是。
你如果去看跟滅火器差不多時代起來的團,
橘娃娃、KoOk、馬猴、害羞踢蘋果...
然後你再仔細去聽他們的音樂,
事實上你會發現,他們唱的歌跟工人其實沒有多大關聯,
重點是,他們的聽眾,也不會是工人。
關於高雄獨立音樂的發展,
我很建議看一下這部紀錄片「從南方來的聲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2CijHFYCvQ
你會發現,高雄的獨立音樂跟搖滾樂,
與其說是跟高雄的工人文化有什麼關聯,
倒不如說還是被西洋與日本音樂影響
(大概馬猴是個例外,他們的小調和絃進行,非常台 XD)
如果你真的對高雄的工人階級與音樂的關係感興趣
建議你可以去看看以前高雄YAMAHA吉他工廠的歷史。
女工為了幫公司抓日本客戶,開始學彈吉他這種事情只是其一。
公司要解散前幾年,
每年高雄廠還會派出員工組成的樂團去日本總社參加YAMAHA的輕音部比賽
(不是YAMAHA熱音大賽)
這些才是工人與音樂真實的關係。
另外,不要過度神化工人階級對於壓迫者的憤怒與反抗,
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高雄加工出口區從1972年6月1號起,
每兩個禮拜會發行一份加工出口區區刊
裡面除了各種政令宣導,還有工人的投書。
在那個年代,能被刊登出來的投書,
絕對都是最政治正確的,根本不可能讓你聽到什麼憤怒與抗議的聲音。
舉裡來說,1969年12月10號發生在高雄的美麗島事件,
事後區刊的投書出現的是這樣的文章:
https://i.imgur.com/rpaZD0K.jpg
https://i.imgur.com/tC7hdCP.jpg
https://i.imgur.com/Hq1NLD2.jpg
其他更常見的,就是員工參加公司舉辦的「自強旅行」後,
心得常見的「我們要努力生產,反共復國」這類八股文章。
你可以說,那是當時在國民黨高壓統治下,工人陽奉陰違的表現,
但事實是,當時高雄的工人階級,其實是沒有反抗文化的,
更不要提搖滾樂了。
3.高雄音樂產業的未來
還是要肯定民進黨領導的高雄市政府,
願意投入資源,刻意打造高雄與流行音樂的連結。
但高雄如果要長出一個不依賴台北的音樂產業,
我個人是很悲觀啦。
我很喜歡講一個我個人親身經歷的例子去反省高雄音樂產業的困難。
2009年駁二還在整建時,
來自台北的宇宙人樂團要來駁二取景拍MV,
我們開了倉庫讓他們進去拍攝,
MV裡甚至連陳菊都入鏡了。
MV拍完後我問工作人員晚上住哪裡?
「我們拍完馬上就回台北了」
高雄提供場地給你們,連市長都出來幫你們拍MV
結果連你們的飯店錢都賺不到。
當然啦,你可以說這些MV、大港開唱、五月天代言,
打開了高雄的觀光名度。
不過如果你是講高雄能不能建立起獨立的音樂產業,
這就是另一回事。
雖然主流唱片市場呈現萎縮的趨勢,
但可預見的未來,這些主流唱片,包含周邊的媒體、製作,
實在不太可能搬來高雄。
高雄真的該走的,是撐大獨立音樂的市場。
應該是把資源拿去鼓勵在地的獨立製作、在地樂器行、學生社團、甚至製琴師。
只要一點點的資源,
高雄其實很有潛力吸引日本韓國的年輕獨立樂團。
以前的獨立樂團,大家都以參加春吶跟YAMAHA熱音賽為目標,
我想不通,這種只要一點點資源就可以建立起高雄獨立音樂品牌的事情,
為什麼高雄市政府不願意去做?
最後,
突然想到一件很好笑的往事。
2010年大港開唱首次委託給The Wall
因為表演樂團遴選不公平被高雄在地樂團質疑,
結果裡面大港開唱,駁二外面野台開唱,
The Wall為了把這群搗蛋的在地樂團趕走,
還調了大卡車來把他們擋住,
這些事情,大概很多高雄的樂團人都忘了吧。
※ 引述《cgi0911 (勝者的迷思)》之銘言:
: 我曾經有個夢想,想要高雄成為台灣的搖滾聖地,類似利物浦之於英
: 國那樣的存在。高雄和利物浦都是港都,也都是重工業都市,擁有大
: 量的藍領工薪階級。這些在首都菁英心目中粗鄙無文甚至有點太過年
: 輕的人們,用生猛的音樂把心情直接唱出來,就演變成了搖滾。他們
: 可能想要表達抗議的心情(環保、戰爭、資源不公),或是吟唱生活
: 中的無奈與喜樂。但無論如何,港都、重工業城市和受壓抑的人們,
: 常常都是搖滾音樂的搖籃。因此,利物浦出了個批頭四,都柏林有U
: 2與小紅莓,台灣南部誕生了伍佰,而高雄有交工(後來演變成生祥
: 樂隊)與滅火器和數以十計的在地樂團。
: 我們很慶幸的是,過去二十年,高雄有一群理解搖滾的市府團隊。雖
: 然搖滾來自草根,不需要公部門太多的干涉,但市府幫忙拆掉了港區
: 的圍牆,解放了駁二的空間,贊助了音樂祭的活動。讓搖滾的根苗能
: 夠在高雄慢慢成長。除了比較主流大眾而且成為官方代言人的五月天
: 以外,「大港開唱」十幾年來已經做出了口碑,去年又有打狗搖滾。
: 過去台灣人從來不曾有過「高雄的音樂是什麼?」的概念,但是現在
: 大家都知道要聽最生猛的搖滾,就要來高雄。
: 退一萬步講,就拿發大財的角度來看,這也是紮紮實實的觀光品牌。
: 姑且不論與音樂界交好,行動力挺駁二的陳其邁。從韓國瑜市府身上
: ,我完全看不到他們對於高雄在地文化的理解。韓的「重現藍寶石」
: 的構想,說穿了只是自己對於幾十年前高雄那個刻板印象的投射。講
: 一句難聽話,韓國瑜自以為「重現藍寶石」是行銷高雄的利器,但他
: 其實根本就不瞭解藍寶石的文化意義在哪裡。
: 從三四十年前的藍寶石歌廳秀,到現在的大港開唱,雖然內容南轅北
: 轍,但共同精神都是一種對於主流文化的反叛。而韓國瑜口中的重現
: 藍寶石,只是把他作為台北人幾十年來自以為的高雄形象,強加在現
: 在的高雄人身上而已。
: 三、四十年前的人們,去藍寶石看的是什麼?是那些首都菁英老三台
: 最看不起的通俗娛樂。大家愛看的,是豬哥亮的黃色笑話;是豬哥亮
: /康弘/黃西田/劉福助等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使用台語的笑虧;是
: 豬哥仙仔求大家樂明牌或嘉慶君遊台灣的這種情境喜劇;是余天與洪
: 榮宏的日系台語演歌。甚至刻薄一點講,很多豬哥亮的粉絲,是喜歡
: 看他毫不保留地消遣那些外省出身的女藝人,像羅碧玲、朱慧珍等,
: 因為看豬哥亮意淫那些外省美女其實還蠻高潮的(煙)。
: 這些內容都是不見容於當時的主流老三台的。所以除了去藍寶石現場
: 看以外,就是去錄影帶店後面的小房間找,要不就是坐遊覽車去進香
: 的時候放來看,連阿媽都看到笑嗨嗨。你絕對不會在那些主流媒體上
: 看到藍寶石歌廳秀,甚至拿豬哥亮的錄影帶到學校交換,是會被記過
: 的。
: 藍寶石文化的精髓就是「不台北、不中華民國、上不了老三台」。這
: 是韓國瑜完全無法理解的概念。
: 所以韓國瑜自以為搬出白冰冰、甄珍或一干曾經被豬哥亮虧過的資深
: 藝人,就叫做「重現藍寶石」。其實他根本就沒抓到藍寶石文化的精
: 髓,充其量只是以藍寶石為名義的化石標本而已。
: 從藍寶石到大港開唱,高雄文化真正的精髓是要做跟首都不一樣的事
: 情。而韓國瑜無法瞭解這一點,只是拿他作為一個台北人對高雄的刻
: 板想像,來試著重新定義高雄。我覺得這是對高雄的一種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