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 2019/06/19 12:01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90619/1586284/
兩間大學合併:「高雄」與「中山」誰該留名?
陳正根/高雄大學法律系教授兼人權研究中心主任
近來因為少子化衝擊,各大學均討論與進行合校的可能性,在此國立高雄大學與中山大學
亦進行合校的程序,目前已告一個階段,然而所牽涉的問題恐怕已不是兩個大學各自的家
務事,而是高雄人或關心高雄的人應該關注的。
因為兩校已經各自在相關會議上,對於合併後的校名表示看法,中山大學希望以中山大學
為校名,而高雄大學也在校務會議上通過,應與中山大學協商校名。基此,未來合併後的
校名可能為中山高雄大學、高雄中山大學、中山大學或高雄大學。但以兩個學校的歷史與
學術實力發展觀察,師生人數較多的是中山大學,因此在最後合併的結果,國立高雄大學
的校名可能會消失。
由於每一個偉大美麗的城市均會有一所代表性的大學,大都以城市為名,如東京大學、首
爾大學、慕尼黑大學、漢堡大學、北京大學、舊金山大學、台北大學等等,國內外皆然。
這些大學不僅做為國家學術研究之重鎮,同時其功能也一直引導城市走向現代化與科技文
明而得永續發展。針對於此,高雄擁有數百萬人口,有機場、世界大港、廣闊平原、豐富
農漁產等,更是台灣工業重心。
所以在民國60年代,當時台灣經濟突飛猛進,高雄人莫不盼望,在國家建設中,應考慮在
高雄設立以城市為名之大學,讓高雄不僅成為工商業重心,而更有可能發展成為全面性機
能的大都會。
回憶當時,依據高雄大學創校校長王仁宏於合校公聽會表示,高雄市係一個工商業大城市
,高雄人一直希望有一所提升高雄城市學術文化的大學。故當時政府指派李煥先生籌備一
所設立在高雄的大學,在籌備期間,校名還未定時,高雄人即殷切盼望成立以城市為名之
高雄大學,然而後來中央政府訓令,以國父孫中山為校名。在當時政治氛圍下,面對偉人
之名稱,就不便大力反對,故於民國69年正式成立國立中山大學,成為在高雄的第一所大
學,然而高雄人的盼望卻落空了。經過多年以後,高雄人心中的盼望不曾停過,故高雄地
方耆老與有志之士,群策群力,克服許多的困難
,事隔20年後,終於在民國89年成立以高雄城市為名之國立高雄大學。
由此,中山大學本來就應該稱為高雄大學,故吾人以為在兩校商談合校的過程中,應該重
視此一歷史。而在此民主、自由與人權的時代,不要再重蹈舊時代的覆轍,應該消除政治
的圖騰,不能讓國立高雄大學消失,更應重視高雄人的內心盼望,擁有一所以高雄城市為
名之大學。讓國立高雄大學不僅是學術重鎮,亦應作為社會的良心與精神的燈塔,永遠照
亮指引著高雄城市美麗與燦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