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建設或是政策.
最難的時候會發生在幾個點上.
1.錢.
2.可行性評估/環評.
所以.一個政策到底誰的功勞或是誰出力最大.
看誰把錢生出來+誰搞定各種評估正式動工.
因此...永遠不是看完工,只要動工後,後面都是順推,甚至發包後,只要盯包商進度就好.
誰去把錢弄出來,看是申請還是從市政財政中擠出來.
第二個就是看在審核的過程中,誰去搞定各種評估.
這兩點才是最重要的.
只是早期人民都笨笨的,所以功勞都被剪綵的拿走.
因此看個經典案例.
國道七號,錢很早就搞定了,但是國道七號最難的事情,我相信所有人都知道是環評.
旅運中心為啥彎區五寶最晚蓋,因為他的規劃經費太少,廠商做不出來所以沒人投標.
直到後來爭取經費拉高後,才順利標出去.
台南鐵路東移事件,抗爭問題卡死最難解,比要經費還困難.
屏東要了很久終於有機會把捷運和高鐵延伸的經費要到手.
so...這些案例都可以很清楚的看到.
一個建設真正的最大功勞者,應該怎樣界定.
不要再相信完工剪綵這件事情.
去追,誰去生出經費.
以及誰排除各種評估和抗爭等的困難,順利開工.
其他人都只是配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