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恕刪
感謝主辦無償舉辦這個活動,
對我來說是個很新奇的體驗,
因為希望之後還有類似活動,
所以參加完發個小小心得文,以上
以上是發文動機,
在我的心得開始前,簡單介紹一下我的背景
1.原本就認識主辦,但不影響我參加心得
2.念輔導諮商相關科系,所以對於「談心」這件事還算熟悉
3.原本對活動有些想像,實際參加後發現還蠻多不一樣的
以下是很概略的活動紀錄跟充滿小劇場的心得分享
1.參加活動前,主辦先請我們在網上填寫報名表,包含稱呼、參加期待等。這部分就跟其
他活動一樣,沒什麼特別的。
2.活動當天,我到了所謂的「大統」卻找不到店家,才發現我到的大統(文化中心旁)不
是活動的大統(新堀江旁)。只能說……時代的眼淚?
3.活動一開始,主辦說大家都說想來認識新朋友(嗯,我也是),但這個活動主要是如何
在短時間內讓別人對自己留下好印象,主要是應用在面試、面對客戶等商辦用途。這部分
我一開始不太理解他的差別,但在活動過程中,慢慢體會到二者的差別。
4.接下來就是活動了
活動流程大概是這樣:
2人一組,1人抽題目,
分享前主辦設定這次分享的目標與任務
抽題目的人分享,另一人聆聽
聆聽的人多探問,
針對主題交互分享。
主辦請成員自評、互評目標達成率與談話感受
角色交換,重複過程。
交換組員,重複過程。
5.然後,兩個小時就過去了~
流程安排很有架構、很流暢
岔看之下可能覺得很簡單,主辦很輕鬆
但細想下會發現主辦的諸多細節跟巧思
包含一開始抽題的題目設定、分享的時間長短安排、每次討論問題時的目標、問題討論後
主辦的發問、何時閉眼,何時張眼?
成員講不下去怎麼辦?成員欲罷不能講不停怎麼辦?
這些反應看似簡單,但每個處遇背後都有理論作為支持,這是我覺得很棒的亮點。
6.跟「交朋友」的異同
經過活動後,我自己的感覺是:活動主要是訓練有目的性的快速談話。
以我自己來說,我平常的聊天比較慢,比較「了解對方」為目的,好處是可以好好的了解
對方,也讓對方覺得跟我談話是可以安心,放鬆;但相對來說,我在談話裡面比較少進行
「自我行銷」,比較不擅長主動開啟話題。如果要交朋友,這樣的佛系方法沒有所謂的好
壞;但如果要講求效率、目的性(企圖心),我的佛系聊天顯然效率低落。
活動裡,雙方輪流擔任說/聽的角色,在限定時間裡試著好好表達自己,好好聆聽對方。
這樣的規則強迫我回頭檢視自己要表達的是什麼,強迫我有意識的思考我要如何表達的起
承轉合,並試著用有效率的方式表達。
總而言之,我個人蠻喜歡這次的活動的。
推薦給下列朋友:
1.不擅長,且想要練習表達的人
2.不擅長,且想要練習傾聽的人
3.想體驗如何「快速」跟人建立關係的人
但也有一個小提醒:
這畢竟是一個短短2小時的活動,可以覺察自己溝通裡擅長、不擅長的部分,可以練習自
己不擅長的部分,但畢竟,畢竟這只是一個2小時的活動,不可能立刻改變,真的要改變
,還是需要長期的練習(或多參加幾次?)比較有機會喔。
以上,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