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該開發了.
不知道為啥拖那麼久.
感覺是在等國泰重劃那一塊之前地主喬不攏問題.
最近國泰重劃那邊都要動了(慈濟都開始蓋了)
所以商場招標開始動作就很自然.
土地是特商.
但是我想,應該不會蓋得太密集(蓋太密集那麼大塊,投資金額可不是兩三百億可以搞定.)
當然我會更希望是低密度開發,但是對商人和政府而言,低密度開發在市區太浪費.
因此應該是中密度開發型態.
我猜會是類似松菸那樣.
主要建築很醒目並且有一些規模.
但是旁邊空地+其他低密度的建築則佔多數.
這樣既有"地標性",整體開發的密度也不高.
現在這個年代應該比較不會喜歡"均衡"開發...這樣很沒有Shock.
這是一個大家都要比誇張比創意比新鮮刺激的年代...XD
文山特區的土地已經差不多都被蓋光了.
這也更不用說政府在這邊的土地早就賣光了.
因此這一區塊產生下一個王者等級的重劃區是必然現象.
(政府還想蓋那麼多捷運輕軌,錢打哪來..就是從這些重劃區來啊)
下一塊,自然就是國泰這一塊.
而市府既然要搞這一塊,那四周必然產生一定強度的各種建設和資源投入.
因此,開發衛武營,在內部產生商圈和商場,進而支援國泰重劃那一塊地開發.
政府又有權利金可以收,國泰那一塊地價上升後,政府土地又可以賣更高價.
之後地價稅又上升..
so...政府一向都是最大贏家.
誰叫他是莊家兼最大戶兼裁判...
然後,商場本來就是未來的商業型態.
很多街道商圈的店家,都會慢慢走入商場裡面.
畢竟提共了停車位,冷氣,密集度,完全行人環境.
這是商業型態的趨勢,大勢不可擋.
這也是近年來店面弱勢的主因之一.
so...滿地都是商場是很正常的.
現在主要還是,私人企業的商場,一般都比較豪華,資金高.
對於中小型資本店家來講,進駐壓力不小,進駐後賣價自然也不便宜.
但是你看香港上海這些地方,有那種平價型態的小型攤位商場.
給這些中小資本的店家進駐.
而在台灣,這種商場其實很少很少看到.
so...我也還在看,有沒有甚麼時候,會開始產生這種類型的商場出現.
對私人企業而言,商場成本在那邊,他總是要賺回來.所以商場搞高格調才賺得快.
但是我想,如果對政府而言.
政府有意扶持這種商場產生,其實是不困難的事情.
畢竟政府可以控制地租和稅金.
so...政府使用bot型態招商(限定開發樣式),應該就可以辦到.
只是看我們政府哪一天才會想這樣幹.
然後照顧中小型規模的店家進駐,也提共市民有平價商場可以消費.
(也就是一餐100元內...一般商場,一餐都麻150起跳,150還男生吃不太飽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