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都裡的生態樂園 由解說員帶你深入壽山
2021-12-13 09:12 聯合新聞網 【文˙謝宜婷 圖˙林旻萱】
https://udn.com/news/story/6845/5952862
位於高雄的壽山,從19世紀中期台灣開港通商以來,吸引西方博物學家與探險家走訪,像
是英國領事兼鳥類學家史溫侯(Robert Swinhoe)、英國探險家兼通譯必麒麟(William
Alexander Pickering)與英國旅行攝影家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等等,他們透過
標本製作、文字記錄與攝影作品,為壽山的自然生態留下珍貴史料。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成立於2011年,包含半屏山、龜山、壽山與旗後山。四這座山在30萬年
前因地殼抬升,形成高位珊瑚礁地形。每座山特色不同:半屏山為賞鷹佳境,龜山是不同
時代的政治軍事重鎮,壽山生態最為豐富,旗後山有海濱生態與軍事遺跡。這座緊鄰都市
的公園,讓居民不必舟車勞頓,就可以享受在大自然的靜謐與樂趣。
壽山名字的故事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的資深解說員黃雅婷,從這座公園成立後不久,就進入該管理處服務,
認識這座山將近十年,其豐富的生態與歷史吸引她深入研究,原本大學主修生物學,幾年
前轉為攻讀台灣歷史文化,以「壽山植被變遷之歷史研究」為題,考察不同時代的人類活
動,如何影響壽山生態。她認為如同日本公園之父本多靜六的觀點,壽山地區的林相,反
映了此區域的文化歷史。
壽山所在城市高雄,舊名「打狗」,因當地盛產刺竹,所以被平埔族馬卡道族稱為「
takow」,漢人取諧音為打狗,因此,壽山早期的名字為打狗山。直到日治時期,當時總
督府認為打狗名字不雅,於是改用發音相似takow的日本地名高雄(たかお)來取代。而
打狗山也在1923年日本裕仁皇太子造訪高雄後,為了慶祝他的生日,而改名為壽山。
不過,許多在地人現在仍稱壽山為「柴山」,因為在日治時期之前,這座山是附近居民砍
柴的地點,砍伐數量龐大,造成地景嚴重改變。1871年,約翰湯姆生所拍的<打狗港入口
>相片中,壽山光禿禿一片。對當時走訪壽山的西方人來說,壽山還有另外一個名字──
「猴山」。美國博物學家史蒂瑞(Joseph Beal Steere)在1873年就記錄:「有一些灰色
獼猴徘徊其間,猴山似乎就是因為這些猴子而得名的。」
https://i.imgur.com/6AFJYW7.jpg
解說員黃雅婷鼓勵遊客先到壽山遊客中心參觀,爬山時會更了解園區生態。
壽山從北到南,林相多變
隨著時代變遷,壽山不只名字改變,林相也從稀疏轉為茂密。日治時期,總督府為了涵養
水源與森林,在壽山與旗後山設立台灣第一座保安林,嚴禁民眾砍伐樹木,也選用能快速
生長的樹種造林,像是:相思樹、榕樹、木麻黃與銀合歡等等。總督府在1925年,還邀請
日本公園之父本多靜六來台規劃「壽山紀念公園」,在南壽山種植許多觀賞用的開花樹種
。
直到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高雄成為當時要塞司令部,壽山因為能夠從制高點掌控萬丹
港(現左營軍港)及高雄港,因此被劃為軍事管制區,原本的壽山公園計畫也隨即停止。
黃雅婷表示,現在的壽山林相變化大,北壽山因為主要是軍事管制區,所以原生樹種多,
生物多樣性也較高;中壽山是銀合歡為主的純林;南壽山是日治時期造林主要範圍,外來
種數量多,破壞原本生態演化,導致生物多樣性低。因此,她推薦民眾從北壽山登山口進
入,可以觀察到豐富的生態。
台灣植物登上國際
北壽山登山口前的龍巖冽泉,在雨季的時候,泉水滾滾流動。黃雅婷解釋,當雨水流入高
位珊瑚礁,遇到地底的不透水層,就會從孔洞流出,此壯觀的景象在清朝時還入選為「鳳
山八景」之一(壽山清朝位於鳳山縣內)。
剛走上步道不久,就可以看見台灣獼猴坐在石階上玩耍、抓癢、互相挑釁,黃雅婷笑著說
:「觀察猴子很有趣,百看不膩。」而她與環教團隊也為此撰寫教材「台灣獼猴的臉書」
,說明獼猴表情代表的情緒。她提醒大家,台灣獼猴與人類有許多人畜共通傳染病,因此
不能餵食與觸碰牠們。若年紀小的亞成猴跳到民眾身上,也不要驚慌尖叫,只要緩緩蹲到
樹旁,牠們自然會跳回樹上。
台灣獼猴在國際上的身分,是來台首任英國領事史溫侯將標本寄回大英博物館後,經比對
後確認為台灣特有種。此外,壽山常見的植物恆春山藥與山豬枷也是由他採集並送回英國
皇家邱植物園(The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收藏,他在台灣全島總共採集了200
多種植物、200多種鳥類、400多種昆蟲和許多蝸牛與貝類,開啟了台灣自然史研究。
另一位採集豐富的是英國人韓爾禮(Augustine Henry),他到打狗擔任海關醫生期間,
在壽山採集94種植物,其中還包含開花期非常短、難以採集到的台灣魔芋,這種植物的學
名以他的名字命名,中文翻譯為亨利式蒟蒻(蒟蒻是魔芋屬植物的別稱)。在4-5月開花
時會發出臭味,吸引昆蟲蒼蠅來幫忙授粉。黃雅婷表示,同樣也是台灣特有種的密毛魔芋
在壽山最高紀錄曾長到280公分,但同一植株不是每年開花。
走在北壽山步道上,像是一趟時光之旅,由黃雅婷領路帶我們看見植物與時代的故事。清
代就存在壽山的榕樹,是壽山的優勢樹種,當氣生根垂到地上,形成支柱根,尖端會分泌
根酸,得以穿入硬又厚的石灰岩。榕樹透過氣生根不斷擴大生長範圍,因此又稱為「會走
路的樹」。還有西方博物學家威爾福(Charles Wilford)採集的恆春厚殼樹,主要特徵
為開花季的白色小花與厚樹皮,是過去居民生活的柴薪來源。而高聳蔽天,會隨風搖晃發
出嘎嘎聲響的是刺竹,也就是打狗地名的來源。過去馬卡道族會將刺竹作為藩籬,防禦海
盜入侵。
不過壽山成為自然公園後,全面禁止民眾採伐與修剪植物,以保護珍貴的自然資源。採訪
過程中,有位民眾將恆春山藥誤認為外來種小花蔓澤蘭,用登山杖打擊樹稍上的花,黃雅
婷與巡山員立即制止,並說明恆春山藥為台灣原生種,而且進入園內只能用眼睛欣賞植物
,不可動手。
https://i.imgur.com/NXSHRqx.png
園區內的旗后砲台在清代建立,甲午戰爭時日本軍艦擊中門額,前兩字因此遭損。
壯觀的石灰岩地形
北壽山步道後半段,兩旁景色從樹林轉為陡峭的石灰岩岩壁。知名的「一線天」景點,是
高位珊瑚礁受壽山斷層擠壓形成裂縫,隨時間越變越寬,最後成為大峽谷。接著往前走一
小段,拉著繩索爬上邊坡,抵達一處高聳且表面節理發達的石灰岩溝谷。在這些石灰岩岩
壁上,常見的植物有山豬枷與烏面馬,特性是能生長在土壤層很薄的地區。在一些較潮溼
的岩壁上,也會有蕨類生長如鐵線蕨,並吸引食蕨性的昆蟲出沒。
附近另一個熱門景點「一簾幽夢」,是景觀植物錦屏粉藤的氣生根,形成簾子般的景象,
在充足陽光的照耀下,營造出神秘的氛圍。「不過,其實錦屏粉藤是外來種,有時候要幫
它剪頭髮,避免它擴展到其他地方。」黃雅婷表示,為了在生態保育與觀光之間取得平衡
,管理處選擇將錦屏粉藤控制在一定範圍內,讓遊客能欣賞這特別的景觀。
步道的最高點是「雅座」亭,遊客可眺望台灣海峽的美景,也可觀察台灣獼猴的逗趣行為
,而且還有熱心的山友揹著20公斤的水到此,讓旅客休息時飲用。「附近居民非常貼心,
夏天會煮青草茶,冬天會煮薑母茶,將『奉茶』文化的利他精神發揮到極致。」黃雅婷補
充說道。
回程路上,即使已經中午仍有居民或旅客不斷上山,「壽山24小時都會有人來爬」,黃雅
婷認為壽山的優勢在於「親民」,曾到美國大峽谷國家公園受訓的她表示,雖然壽山規模
較小,但人們不必付門票費或花很多費用購置登山器材,即可觀賞豐富的生態與地景,是
台灣難得的淺山(海拔800公尺以下)生態系。
從19世紀的西方博物學家、20世紀的日本公園之父到今日的生態解說員,都透過各自的熱
情與專業,讓壽山的美被看見。就如黃雅婷的論文結論所說,壽山今日的豐富樣貌,是由
自然力與各時代人們投入的「文化力」所形成。壽山美,不只在於生態,還有200多年來
「幕後英雄」們一起寫下的故事。
解說員小提醒:
1.登山時建議穿著長袖長褲,噴灑防蚊液,避免碰觸草叢導致恙蟲病,若延誤就醫,嚴重
者可能會死亡。
2.盡量走在木棧道上,走山中「小徑」容易迷失方向,並誤入軍事管制區。
3.在登山口先拍下地圖,避免迷路,萬一走失,也不要驚慌,只要將Google地圖放到最大
,就可以看到所在地的經緯度,然後打電話向112求救。
4.食物要妥善收於背包避免引起獼猴注意,禁止餵食台灣獼猴與流浪狗。
5.未經申請禁止進入石灰岩洞穴。
6.禁止接觸野生動物與攜帶寵物上山,避免人畜共通傳染病的傳播。
https://i.imgur.com/eYB8v2n.jpg
英國領事館與官邸位於哨船頭地區,從山上官邸可以眺望台灣第一海港──高雄港。
備註:
壽山植被變遷之歷史研究 https://hdl.handle.net/11296/m64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