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人日常 走巷弄,基隆更有味
文章來源:
https://smiletaiwan.cw.com.tw/article/229
基隆小雖小,吃卻異常豐富。熟門熟路就鑽巷弄、跑市場,
更有滋味的基隆,深藏不露。
鍋貼饅頭的咬勁
剛從客運站下車,毫不猶豫拐進孝三路巷子裡,李家鍋貼饅
頭剛起鍋,掀鍋蓋的瞬間冒起團團蒸氣,胖乎乎的饅頭一個
挨緊一個。「原先是大爺和大娘在做,六十年了,饅頭和包
子皮用的是老麵,每天留一點;豆腐捲就要用燙麵,滾燙的
水去和麵團,才會好吃。」姐姐李建娥說自然醒麵的饅頭,
冬天要讓它睡電毯、吹風機加熱兩小時才發得起來,夏天怕
它發筋太快,還要加冰塊。第二輪,看老闆李建魯專注的神
情,大鐵鍋裡輕抹一層薄油,將長扁的饅頭過水、透過熱度
圍成圈,才剛開始就教人嚥口水。
鍋貼饅頭形狀不同於一般圓饅頭,底邊貼在鐵鍋上半蒸半烤
,酥脆得很,上頭麵身咬勁十足,嚼啊嚼自然甜在嘴裡生津
,一塊捏開分食,貪吃的再來一條豆腐捲子,就是一頓淡雅
的基隆早餐。
大腸圈配黑白切
同樣在孝三路巷口,昏暗中打盞燈的小攤,蒸氣騰騰,要一
盤大腸圈、黑白切,淋上特製辣椒醬油膏,細細薑絲作伴。
「大腸圈有三間好吃,市場、孝三路和仁二路。黑白切,幾
乎是豬的全身啊!光『管』就分生腸、脆管、軟管、硬管,
水煮比較容易爛或澀,基隆這邊都用炊的,有脆、有軟、有
Q,保留各自口感。」從小屏東長大的陳立儀,台灣尾處處
產地、東西好吃,沒想到來基隆住下,卻被小吃收拾得服貼。
基隆人口中的「大腸圈」,其實就是糯米腸。老闆說自製大
腸圈很費事,豬大腸又洗又刮,鹽醃三天去腥;圓糯米蒸熟
,與金鉤蝦、油蔥、胡椒拌炒,最後才灌入腸衣。三十年老
攤,木砧板上每天切著粗胖的大腸圈,裡頭糯米飯香Q分明,
乍吃之下像粽子的好友、油飯的兄弟,不過被豬大腸包裹的
口感,仍是大腸圈不可取代之處。
吉古拉之戀
聽基隆人說:「吉古拉,什麼情況都想吃一下!」和天婦羅
一樣有著東洋味的名字,別叫它竹輪,它是基隆的老味道。
正濱漁港往下走,大老遠就聞到炭烤香。老闆娘林瑞雲巧手
往金屬棒上一抹一推,條條等長的吉古拉排隊等著上炭火,
一旁的老闆涂國山一次烤二十條不成問題,很有節奏的轉動
、調換順序,幽默的他說:「因為愛吃吉古拉才娶我太太!
」
林瑞雲跟著父親一做四十年,別看她裹魚漿順手、十秒鐘來
回就一支,「你試試看,裹的上去,拔不下來!」涂國山原
本做漁船產物保險,現在漁船少了,索性退休陪著太太一起
做吉古拉,「我們用鯊魚漿,鯊魚肉新鮮最重要,本身味道
重、要重複一直洗。手工上漿比較薄、木炭烤出香氣,跟工
廠做的口感完全不一樣。」林瑞雲說女兒下課回來餓了就熱
兩條當零食,基隆人家每餐煮湯、煮麵也喜歡丟幾塊。
陳師傅的老碗櫥
坐公車往和平島的路上,無意間瞥到路旁無名小店的老碗櫥
,上頭就「金山滷筍」四個字,老闆陳明仁說:「好吃不用
店名啦!」一天三十五隻雞、炒麵上百斤,用大武崙的放山
雞,與金山桂竹筍一起滷,甜又嫩絲;快火炒麵,再配上紅
燒肉、鹹嗆蝦,微微飄雨的季節,坐在騎樓下大快朵頤,特
別爽快。
青春年少喜歡人擠人的廟口,熟門熟路就鑽巷弄、跑市場,
更有滋味的基隆,深藏不露。
微笑光點 >>
山東李家饅頭
仁愛區孝三路99巷3-1號
02-24245833
孝三路大腸圈
仁愛區孝三路99巷3號
0932-258621
手工炭烤吉古拉
中正區正濱路27號
0921-140048
金山滷筍
中正區中正路435、437、43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