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張郃真的是見風轉舵主動倒戈呀。
有關於張郃被迫投降的說法,主要見於《魏書‧張郃傳》
紹遣將淳于瓊等督運屯烏巢,太祖自將急擊之。郃說紹曰:「曹公兵精,往必破瓊等;瓊
等破,則將軍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郭圖曰:「郃計非也。不如攻其本營,勢必還,
此為不救而自解也。」郃曰:「曹公營固,攻之必不拔,若瓊等見禽,吾屬盡為虜矣。」
紹但遣輕騎救瓊,而以重兵攻太祖營,不能下。太祖果破瓊等,紹軍潰。圖慙,又更譖郃
曰:「郃快軍敗,出言不遜。」郃懼,乃歸太祖。
張郃勸袁紹救淳于瓊,郭圖說應該來個圍魏救趙趁機攻曹操大營才對,袁紹聽郭圖的叫張
郃領兵攻曹操大營,還沒攻下來,烏巢就被擊破了。袁紹軍崩潰,郭圖還趁此機會打小報
告,張郃迫不得已只能投降曹操。此事本傳將前因後果記載得甚為詳細,坊間說法基本上
都是直接援用張郃傳的記載。
然而這個故事合理嗎?
首先,袁紹是不是真的如本傳所言聽從郭圖的讒言而否定張郃的獻計?
類似的說法的確可在《魏書‧荀攸傳》略聞一二
太祖自將攻破之,盡斬瓊等。紹將張郃、高覽燒攻櫓降,紹遂棄軍走。郃之來,洪疑不敢受
,攸謂洪曰:「郃計不用,怒而來,君何疑?」乃受之。
因為自己的建議不被老闆採納而森77,決定臨陣倒戈,此與本傳遙相呼應,看起來好像有點
道理喔?
然而
依照《魏書‧張郃傳》
郃說紹曰:「曹公兵精,往必破瓊等;瓊等破,則將軍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
...紹但遣輕騎救瓊,而以重兵攻太祖營
《魏書‧袁紹傳》
太祖乃留曹洪守,自將步騎五千候夜潛往攻瓊。紹遣騎救之,敗走。
《魏書‧武帝紀》
公急擊之,瓊退保營,遂攻之。紹遣騎救瓊。
顯然,即使只看本傳的記載,袁紹也有聽張郃的獻計快馬加鞭去救淳于瓊。就算最終未能
救援成功,這能夠算是袁紹不聽張郃的建議嗎?張郃真能「恨己計不用」?
再者,依照《魏書‧張郃傳》
太祖果破瓊等,紹軍潰。
袁紹大軍在曹操攻破淳于瓊後就崩潰了。
然而
依照《魏書‧武帝紀》
紹初聞公之擊瓊,謂長子譚曰:「就彼攻瓊等,吾攻拔其營,彼固無所歸矣!」乃使張郃
、高覽攻曹洪。郃等聞瓊破,遂來降。紹衆大潰,紹及譚棄軍走,渡河。追之不及,盡收
其輜重圖書珠寶,虜其衆。
《魏書‧袁紹傳》
瓊宿烏巢,去紹軍四十里。太祖乃留曹洪守,自將步騎五千候夜潛往攻瓊。紹遣騎救之,
敗走。破瓊等,悉斬之。太祖還,未至營,紹將高覽、張郃等率其衆降。紹衆大潰,紹與
譚單騎退渡河。餘衆偽降,盡坑之。
《後漢書‧袁紹傳》
初,紹聞操擊瓊,謂長子譚曰:「就操破瓊,吾拔其營,彼固無所歸矣。」乃使高覽、張
郃等攻操營,不下。二將聞瓊等敗,遂奔操。於是紹軍驚擾,大潰。
以上三個傳記都指稱是曹操擊破淳于瓊後,大軍尚未崩潰,是張郃投降之後才全軍崩潰的。
三個並非以張郃為傳主的傳記都指控張郃投降是袁紹大軍崩潰的主因,只有張郃傳記載張
郃是在大軍崩潰後才投降,那麼,在紀傳體史書多有溢美傳主、誇勝諱敗的書寫傳統下,
究竟是哪一邊的記載比較可信呢?
最後,我們假設大軍崩潰真的是在張郃投降曹操之前好了,那麼在大軍離散、通訊斷絕之
際,袁紹、郭圖為何不趕快逃跑,還有時間討論要怎麼處置張郃?就算郭圖真的有進讒言,
張郃又是怎麼知道郭圖躲在袁紹本陣說他的壞話呢?
無怪乎裴松之會說:
武紀及袁紹傳並云袁紹使張郃、高覽攻太祖營,郃等聞淳于瓊破,遂來降,紹衆於是大潰
。是則緣郃等降而後紹軍壞也。至如此傳,為紹軍先潰,懼郭圖之譖,然後歸太祖,為參
錯不同矣。
簡言之,張郃傳記載只是張郃對自己的行為所找的藉口,所言並不可信,張郃是主動反水
臨陣倒戈,並非走投無路被迫投降,而且他的投降直接導致袁紹軍崩潰,其關鍵程度可能
還勝過烏巢遇襲,從袁紹的角度來看,恐怕會認為他相當卑劣。因此,如果Koei在遊戲裡
給予張郃低度的義理評價,或許是因緣巧合,然而細探史書記載,如此評價可以說是於史
無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