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三14] 官推每日新武將猜猜看(尤突篇)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9-10-29 04:28:29
先講結論,愚見以為尤突跟版友有興趣的彭綺,所代表的山越宗賊作亂於東吳
實乃歸因於孫權這段期間的中央集權化所致!順便補充一下經濟層面的些許想法啦
前面推文已經講過尤突之亂的隔年春天,孫權就甘心向曹董請降
軍事上的原因固然不可或缺,像是覬覦荊州而避免兩面受敵
畢竟陳壽有著"山越好為叛亂,難安易動,是以孫權不遑外禦,卑詞魏氏"的評論
孫權更表示除盡山越後就打算對外擴張
二來以丹陽為例,"雖前發兵,徒得外縣平民而已,其餘深遠,莫能禽盡"
(三國志諸葛恪傳),所以為一舉抓乾淨"今雖降首,盤節未解,山棲草藏,亂心猶存"
(三國志周魴傳)的,跟丹陽鄰接的鄱陽山越,以補充人力,於是甘心暫時當操哥小弟
孫資曾對曹叡分析鄱陽的彭綺之亂,不足以撼動東吳,《孫資別傳》:
"..江陵被圍歷月,(孫)權裁以千數百兵住東門,而其土地無崩解者。是有法禁,
上下相奉持之明驗也。以此推綺,懼未能為權腹心大疾也"
可見東吳應有累積足夠實力(抓夠多人)後,再大肆北伐的居心
事實上光是膽敢跟曹丕翻臉,業已突破陳壽的"不遑外禦"層級
所以東吳沒有人在打贏曹丕懲孫戰爭後提出防守反擊,卻有朱桓在石亭後的"萬世一時"
除了機不可失外,另個原因之一便是多抓了的彭綺底下的人吧
接著為重點所在的經濟暨社會篇,我認為這段時間東吳大量增加的中低階層百姓來源
主要有二:一是逃離江北的魏民、二是打山越所得歸附之民
《三國志蔣濟傳》告訴我們213年時,曹操的徙民意圖嚇跑了百姓:
"江、淮間十餘萬衆,皆驚走吳"
同一件事另見於《三國志吳主傳》:
"民轉相驚,自廬江、九江、蘄春、廣陵戶十餘萬皆東渡江,江西遂虛,
合肥以南惟有皖城"
回頭看208年曹操當丞相時,《晉書食貨志》表明有在用貨幣:
"至魏武為相,於是罷(董卓小錢)之,還用五銖。是時不鑄錢既久,貨本不多
又更無增益,故穀賤無已"
但曹丕"(221年3月)初復五銖錢",知曹操後來又廢漢五銖,其原因顯然又遇到高榖價
再考慮重複榖賤而恢復五銖、恢復後卻榖貴而再罷五銖的迴圈,《晉書.食貨志》:
"(魏)文帝黃初二(221)年(10月),以穀貴,始罷五銖錢....使百姓以穀帛為市...."
此外上文另有,曹操時代曾很長一段時間沒鑄錢的訊息
→ 推得曹操恢復的是漢的舊五銖,卻又有隨時發動侵略吳蜀的準備
→ 需要保留部分銅來作為,相較於較耗時的鍛造,易於短時間內大量鑄造武器
因此我估計曹操榖貴而廢五銖的時間點,約莫落在213 214年左右
意味著逃去東吳的魏民,其所攜帶的物資不會多到哪兒去
例如《三國志步隲傳》所云原本侯爵之後的臨淮人步隲,也僅能輕身渡江:
"世亂,避難江東,單身窮困,與廣陵衞旌同年相善,俱以種瓜自給"
至於打山越鍊等得來的,便是大家所熟悉的《三國志陸遜傳》裡
"強者為兵,贏者補戶"囉,許多文獻已顯示這些很多當初是為逃避苛政,而躲入山中
有興趣的不妨去翻呂春盛的《三國時代的山越與六朝的族群現象》
總之給上述兩類大量湧入東吳社會的新移民,過高的福利政策的話
勢必引發本土吳民反彈,於是得在他們投入生產的產出之前,和原本的吳民共享資源
結果可以預期物價將被抬高,最後便是虛幣大錢應運而生
其證據可由《晉書食貨志》:"故呂蒙定荊州,孫權賜錢一億。錢既太貴,但有空名,
人間患之。權聞百姓不以為便,省息之,鑄為器物,官勿復出也"
可知219年以前,東吳就已經存在虛幣大錢,以應付飛漲的物價
故有必要停止加速損耗資源的多線戰爭,直到物價恢復平衡再另闢戰場也不遲
大概也就在不惜激怒曹丕發動懲孫戰爭時,達到孫權自認滿意的物價平衡
茲以架構對抗大國魏國所須撐起的經濟體系
到後來民意覺得虛幣大錢不方便,顯然意味產出已經出來的必然結果
以前我看過有人強調為了建設荊州,所以吳國很辛苦,然而我想物價有被控制住
人民才會覺得虛幣大錢不方便吧
在帶到中央集權之前,得先討論勞役抵稅存在的可能性,其實例可見於
1.《江表傳》:"劉繇、笮融等故鄉部曲來降首者,一無所問;樂從軍者,一身行,
復除門戶;不樂者,勿彊也"
從軍者既已服勞役,後面免除的自然就是原本該繳的稅
2.《吳歷》:"擢(孫)高、(傅)嬰為牙門,其餘皆加賜金帛,殊其門戶"
《會稽典錄》:"(丁覽)為人精微絜淨,門無雜賔。孫權深貴待之,未及擢用,
會病卒,甚見痛惜,殊其門戶"
同本書另外又說了:
"(徐)陵卒,僮客土田或見侵奪,駱統為陵家訟之,求與丁覽、卜清等為比
,(孫)權許焉"
∵駱統死於228年 ∴徐陵必死於228年之前
估計徐陵雖然當到一郡之太守,但很可能沒擁啥私兵,至少使史料沒提及
其僮客就被私擁大宗部曲的人給奪走(總不可能用公家的名義搶部曲)
於是《三國志駱統傳》載明了,孫權開始禁止自行招募部曲:
"以占募在民間長惡敗俗,生離叛之心,急宜絕置,(孫)權與相反覆,終遂行之"
簡單講就是保障臣下的奴僕、田地,在他死後不會被別人侵占
→ 有奴僕被合法使喚 → 以勞役抵稅的可能性更高
再者226年10月之前,孫權並未因陸遜之勸而"寬賦息調"(三國志陸遜傳)
這意味著此刻...
1.很可能藉著駱統為徐陵出頭一事,而已經沒得搶別人的奴隸
只能把目標轉向其他人力資源,譬如部曲的擴充
有人會問,那為何不直接買奴隸就好,還得用搶的?
答案是,沒想到加重的賦稅,會超乎當初所預期,而減少奴僕/部曲的比例時
養這批人不是不用花錢,更沒可能自願轉為無償的奴僕
2.偏偏私兵要留著打仗用,平時訓練以外又加操繇役
→ 影響不知何時會爆發的戰前準備 → 政策上會針對已編制好的私兵
限制其用途
3.結果無法以更多徭役去抵沉重的賦稅,加上可能壓抑不住的,物質慾望的驅使
也許間接促成223年5月的晉宗、225年12月的彭綺、226年8月的韓綜
一逮到機會就叛逃,甚至《孫資別傳》還論及"鄱陽宗人前後數有舉義者"
4.那為何像朱桓、全琮這種部曲萬人等級的沒叛?前者"家無餘財"、後者為世族
而韓綜等人看似非世族...
根據以上邏輯,對諸將"施德緩刑"(陸遜傳),以求補償,便顯得很合理
儘管228年石亭之戰前,又發生翟丹叛逃事件,但跟先前比較起來,情況似乎已有改善
且個人認為這已經算是集權中央以後的孫權政府,最小化了被限制部曲的邊境武將
萬一變節了所給予的傷害
曹董教唆尤突、費棧,曹魏廬江太守朱光"招誘鄱陽賊帥,使作內應"
可視為針對東吳武將之領兵量由中央決定,而無法即時在亂事甫爆發就以優勢兵力平亂
之下的一種見縫插針
孫權在21X年的中央集權,另可見於給下屬領兵數量以外的層面
像武將死後的兵權 or 奉邑轉給誰,就是由孫權決定
例如周瑜轉給魯肅、魯肅轉給呂蒙(原本屬意嚴畯)、凌統的兵轉給駱統
(後來又還給凌統兒子凌烈)、甘寧的兵轉給潘璋..等
OK,扯了一堆部曲,目的就是為了拉回來以兵制,來凸顯東吳的中央集權:
1.原先奉邑制下,由口袋深度決定部曲數量的情況,不再無所明顯限制
何況就算不北伐,總得也防衛敵人,則部曲又有必要性 → 部曲變成國家配給
其具體表現之一例為《三國志陸凱傳》:
"(陸凱)子禕,初為黃門侍郎,出領部曲,拜偏將軍"
或者吳簡中的:
呂岱所督都尉(?)囗囗囗陳綜司馬呂石(?)等所領士眾(簡貳.794)
都尉嘉禾元年八月十一日甲辰書給將軍吕岱所部都□所□士四人及瑜合五人
(簡壹.2257)
3,再配合以下兩則簡牘:
被督軍糧都尉嘉禾元年六月廿九日癸亥書給右郎中何宗所督别部司馬(簡壹.2171)
軍糧都尉移右節度府黄龍三年八月廿四日囗囗書給大倉丞張囗奉(簡肆.4713)
說明了郎中、別部司馬透過軍糧都尉 & 右節度府來領糧
更佐證了《三國志呂據傳》裡,"(呂)據部曲應受三萬緡、且"呂壹疑(呂)據實取"
東吳將領的部曲,由國家出錢養的事實
4.無論回流到民間的吳簡的調,是直接拿來招募百姓入伍,並撥給已成為部曲的人
抑或間接拿來先向民間購買物資 → 民間拿這些錢的一部份,上繳國庫
→ 國庫出錢養私人的部曲,都不會跟上述的質疑產生矛盾
最後提一下孫權中央集權的一個可能潛在目的,那就是呼應一開頭說的
朝魯肅〈榻上策〉裡"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的方針邁進,到後來自然變成取荊州
不過東吳一開始的目標並非如此,《三國志陸績傳》:"孫策在吳,張昭、張紘、
秦松為上賔,共論四海未泰,須當用武治而平之"
小霸王生前最後目標即指向陳登,張昭甚至能讓《吳歷》記上孫策內定
"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足見平定天下大計之戰略層級上
這些包括陳端等從江北南渡來的人士,理念上應該相去不遠
此外孫策確實贊同過張紘〈江都對〉的"若投丹楊,收兵吳會,則荊、揚可一,讎敵可報"
問題那是孫策早期還在袁術麾下時期的見解,200年打爆黃祖,減緩西邊的威脅後
終究仍為襲許都而把目標擺在北方
又阮瑀《為曹公作書與孫權》,可看出淮泗集團代表人物張昭
更一度讓曹操感到芒刺在背:"離絕以來,于今三年,無一日而忘前好。亦猶姻媾之義,
恩情已深...往年在譙,新造舟舡,取足自載,以至九江,貴欲觀湖漅之形...
若能內取子布(指張昭),外擊劉備,以效赤心,用復前好,則江表之任,長以相付,
高位重爵,坦然可觀",足證東吳確實在一開始並未放棄打曹操
對照《三國志武帝紀》:"(建安)十四(209)年春三月,軍至譙,作輕舟,治水軍"
考慮208年的赤壁之戰,再結合上述兩史料,我們知道這封文書應該寫於211年
即為發生在張昭領兵攻擊當塗之後的事,《三國志吳主傳》:
"(208年,孫)權自率衆圍合肥,使張昭攻九江之當塗。昭兵不利,權攻城踰月不能下"
早在《江表傳》便能瞧出端倪:"曹公新破袁紹,兵威日盛,建安七年,權召羣臣會議,
張昭、秦松等猶豫不能決,權意不欲遣質.."
這態度立場一直持續到劉表生前,都仍對曹操持有敵意,袁曄《漢獻帝春秋》:
"揚州刺史劉馥上言:「荊州牧劉表與會稽太守孫權謀襲京城。」遂塹許,作鹿角砦"
事實上周瑜魯肅呂蒙這些都督們,一致把重心放在荊州,自然更需要強化中央集權
由中央決定當務之急所要對付的敵人是誰
一直持續到224年的暨艷案以前,打擊淮泗集團的情況明顯大於打擊江東集團
然而隨著吳郡人暨艷、張溫等的被刻意整肅,風向又開始偏去淮泗集團
孫權逼退曹丕3路懲孫戰爭,證明即便交惡於江東集團,仍有辦法在險惡環境下生存
連帶表現於226、227連續兩年的北伐石陽
以上,報告完畢!
作者: peterlee97 (瑋美絕倫迷)   2019-10-29 08:17:00
我看的有點亂@@
作者: will0822 (唷乎)   2019-10-29 08:54:00
我覺得你要就文鄒鄒要就白話...兩個交叉看的有點痛苦
作者: aloness (aloness)   2019-10-29 10:03:00
是真的也蠻亂的…亂的不是文筆,而是東吳的政權體制東吳的架構,比較像是德意志邦聯,部曲(私兵)為世家大族所養,就好比神聖羅馬帝國,各邦服從有實力的共主同樣的私兵情形,魏蜀也有,但不像東吳嚴重,連邊防都要交給私兵控管
作者: ThreeNG   2019-10-29 10:41:00
文章寫得很清楚啊,引用是證明論述有憑據
作者: KKyosuke (春日恭介)   2019-10-29 12:15:00
論文是引用資料文言 文章白話不是把你自己寫的東西寫的文不文白不白的你是不是寫國考公文或是法律類科寫太久了連你的文字那些是半文半白都看不出來嗎..
作者: ThreeNG   2019-10-29 13:22:00
我看不出來哪裡文白夾雜耶,很白話啊~覺得那段文意不清可以直接提問啊哪段
作者: UshioKai ((((′‧ω‧‵))))   2019-10-29 18:14:00
應該是指引用文章格式統一 不要有的引文在前有的在後
作者: will0822 (唷乎)   2019-10-29 19:12:00
我解釋一下,我覺得寫很好,想提的建議是 比如開頭寫愚見、實乃歸因下一句突然出現”曹董”這種就會覺得很錯愕,讀起來真的不太順暢,既然都想寫文章分享了,可以稍微調整一下心態不要這麼容易覺得被冒犯
作者: aloness (aloness)   2019-10-30 14:44:00
既然這麼說…確實到孫亮或孫皓時代,陸抗帶的軍隊就比較沒有地方軍全權督邊彊的狀況早期像周瑜的柴桑駐軍,賀齊的山越軍,大多都是自己招募的私兵,這問題最嚴重時代就如同原po在講的孫權時期都忘了還有最出名的凌統,甘寧等人,多是私兵為主體啊…上面一時忘了是周泰還是凌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