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並茂版:
https://blog.xuite.net/godpig100/twblog/588745879
本日三國志14見面會 補發個文紀念一下XD
徹里吉,經典小說《三國演義》虛構出的西羌王,在光榮三國志日趨擴張史實人物,
走史書《三國志》路線(但花鬘表示…),徹里吉在五代後就被冰封雪藏起來,不復為王,
只剩孟獲傲然挺立。
因此卻讓我對徹里吉念念不忘,想當年徹里吉可是龜縮西涼1城多年,硬生生將我一
個「速攻流」逼成「種田派」,把西涼打造成「世外桃源」還打不出去Orz,直到諸葛亮
北伐與曹魏大戰,西北空虛予徹里吉可趁之機,一舉南下入川,取蜀漢代之,才徐圖反攻
統一,迄今印象深刻!
所幸三國志4威力加強版仍給徹里吉機會,能讓徹里吉以羌王身分雄踞一方,且開局
便有西涼、天水2城利多,得以再戰三國志!
225年1月,困難難度,最終試煉,徹里吉開局面對曹魏可怖大軍,但曹丕莫名其妙地
駕崩,看來是怕了徹里吉(咦),我大羌族可是東漢末年強大外族呢!不過雖再戰徹里吉,
但因我個人在三國志4涉獵不深,戰術突破不多,僅分享戰略心得:
三國志各代劇本中,群雄割據時,即便諸侯能力低落,甚至孤身一人,不外乎快攻開
局,或退往空白地徐圖發展,總是天無絕人之路。但三國鼎立後,非三國的小國就都頗有
難度。
能突破此困局的玩家,必經一番寒徹骨,已能熟練掌握光榮三國志的AI習性或抓住遊
戲bug,如襄平的「公孫大帝」。
而我個人以前玩「非三小國」,往往以滅蜀為目標,特別是三國志很多代被俘武將都
必須國破家亡才肯迅速歸順。此時國力最弱,卻武將精壯的蜀漢實在誘人。再加上能躲入
川蜀抗敵,成都與長安便成為三國志我兩大愛城,一可守成,一可創業。
但有代我玩襄平公孫家偏不信邪,刻意沿海竄逃,渡長江後同盟曹魏,南征孫權,千
辛萬苦平吳時,劉禪也遭曹魏滅國,變成另類「晉吳態勢」,隨後我公孫家20萬軍力無論
怎樣防守點線面,都抵擋不住曹魏的100萬大軍,竟然被迫棄江南,傾國西征入蜀,走回
老路,藉漢中地形固守,再反攻荊州,最後以「隆中對」戰略統一。所以我真正先滅孫吳
,以吳地盤統一的僅有雍闓一次而已。
言歸正傳,徹里吉同理可證,是能嘗試滅魏,但定然堅苦卓絕,以我實力不知是否能
在徹里吉在世時統一。
另外,本代地圖設定對劉禪極為不利,天水非空白地,已是徹里吉國土,江州、永安
竟成孟獲領地,且孟獲兵力高達15萬,簡直是蜀漢心腹大患,我徹里吉全國拼湊也僅6萬
羌兵,所以滅蜀毋庸置疑地成為上策。
而曹魏由曹叡於北海繼位,開局後唯一可外交的徹里吉毫不猶豫地下重本跟曹叡同盟
5年,鑒於本代毀盟如家常便飯,我也做好若5年內滅蜀破孟,就直接去打孫吳的覺悟,同
盟5年就5年。
並經我首波實測,直接請求曹魏共同攻擊下弁,面對蜀漢開局精銳防守,直攖其鋒,
我羌軍攻城傷亡慘重,雖然最後成功突破城門,但武力決戰三戰勝負,有趙雲在已先讓一
場,其他將領又多半在攻城門時遭落石或箭矢擊傷,單挑落居下風,想想還是須先讓曹魏
打下漢中,大幅削弱蜀漢實力,徹里吉再去補刀為宜。
同時由於是邊遠小國,人和無解,地利則因同盟後已建立後方,天時此刻尤其至關重
要,務必要讓四國相爭,才能讓徹里吉漁翁得利,且三國志4隨機性很強,沒有牢固的歷
史走向,我認為的最佳解為:
1.曹魏長安、上庸重兵攻擊漢中,並打殘下弁援軍,但重要蜀漢將領不可被俘
2.孫權必須打下襄陽,以吸引曹魏兵力
3.孟獲絕不能與劉禪同盟,且最好能攻打成都並失利,消耗劉禪兵力,便宜我軍,若不行
至少也該發兵上庸,與曹魏不睦
不過事實上還是無法如上述盡善盡美,徹里吉的確等待曹魏發兵攻往漢中,漢中失陷
,但諸葛亮、趙雲成功撤退,徹里吉隨即補刀,請求曹魏合攻下弁。
下弁一役,乃西涼羌王徹里吉開國大戰,除徹里吉暫時「放下西涼」,留守天水外,
舉國南征,我簡直拿出看家本領,對兵力運用斤斤計較,除陷城外,還要俘獲關鍵武將。
為此我逼不得已行險,讓迷當大王、軻比能、雅丹、越吉輪番單挑諸葛亮隊,相當神
奇,竟然無一能在單挑取勝,吳懿、張嶷等敵將逃走便罷,居然還有打成平手局面,但就
是無法俘獲敵將。
幸運的是因大家盡皆殘血,諸葛亮竟輕敵接受單挑,慘遭越吉元帥斬於馬下被俘。徹
里吉軍士氣大振,搭梯登牆,再給我瞧準時機突擊趙雲隊抓住趙雲。
最後就在蜀漢軍不停撤退下,以偏低戰損拿下下弁,完成開疆拓土的大勝初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