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好最近看一本書 有提到
這本書叫做韓娛經濟學
台灣不曉得有沒有賣
書裡面提到
"韓國編劇擁有權威的地位,以至於再大牌的導演和演員都不能擅自修改劇本,
並在選擇演員、確定劇碼名稱和行銷推廣的每個環節都有話語權”
以美國和韓國來說都是走編劇制 跟台灣不大一樣
台灣基本上是導演制 但以台灣電視台的製作來說 應該是走監製和製作人決定一切走向
這個是一個決定性的落差
簽約金的部分也是個很大的落差
台灣編劇老實說不大值錢 不是能力不如人
而是市場上面的價碼 這我就不說
韓國反而是顛倒的
“A級編劇簽約時可以獲得50%左右的預付金,但是需要承諾未來50~100集作品
只能與簽約電視臺或者製作公司合作”
根據韓國電視劇行業協會的統計資料,目前韓國只有300名註冊電視劇編劇,
其中特級約有 15名、A級約有20名、B 級約有70名。也就是說,
能夠主導創作並署名的韓劇編劇只有100名左右,
可見知名編劇處於韓劇產業鏈金字塔的塔尖,可以享受較高的薪酬回報和產業地位"
再來先不談資金 我們講PD這個腳色
“PD是韓國電視劇產業特有的角色。
此處PD是Producer(製片人)和Director(導演)首字母的縮寫,
是在韓國電視臺寡頭壟斷式運營制度下特 有的職位。
PD是一部電視劇的核心統籌者,負責協調出資方、播出方(電視臺)和製作執行團隊
也就是負責全部的資金統籌和拍攝工作。”
基本上台灣是導演跟製作人拆開 韓國是一起的
可想而知 韓國決策者跟編劇是一把抓 在環節上來說有人說好 有人說不好
當然制度面建立起來 我個人覺得沒甚麼好壞 畢竟在產業的餅夠大 競爭者眾多
能脫穎而出的 肯定是個人才
個人覺得最關鍵的是在選題的部分
韓國電視劇製作公司的製作體系主要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編劇自己提交創意,第二種是PD進行提案,
第三種是在有原作的基 礎上進行改編。
在第二、三種情況下,一旦確定要做一個專案,基本上就會持續推進。
但在第一種情況下,由於作品面世是在一年之後,對於流行的把握以及素材的
選擇就變得尤為重要,所以公司會對編劇提交的分集大綱進行嚴格的篩選,
選擇一年之後還能符合流行趨勢的素材”
以台灣來說第一種跟第三種跟韓國一樣 難度是在於時間
他們已經有了公式可以讓時間增長 讓流行和品質不脫鉤
但台灣即便是時間增長製作精良 但在流行趨勢的大數據上
還是沒辦法抓到一個好的目標族群
如同大稻埕和一把青一樣 好看是好看 但沒辦法抓住一個數據 一個口味
自然影響力上也沒有那麼的精彩 金錢也是個重點 但在有效抓住觀眾
以及培養觀眾上 是落後的比戲劇本身多的多
廢話有點多 見諒
※ 引述《liuer (月光下的野豬)》之銘言:
: 小女最近入太後坑頗深
: 瘋狂search周邊資料
: 看到了一篇寫得很好的文章
: 想分享給喜歡的大家
: http://tinyurl.com/gl8wxhv
: 文裡提到關於台劇和韓劇的差別
: 我覺得那段寫得特別好
: 為什麼近幾年韓劇這麼的火紅
: 當然我覺得顏值影響很深
: 但論劇情、創意度、深度還有娛樂投資
: 就贏台劇非常多
: 台劇劇情乏味
: 偏離現實
: 老梗情節
: 通常好像滿難讓人全劇追完
: 新鮮度也通常只停留在前幾集而已
: 韓劇部分
: 就以太陽的後裔來說
: 不再只是提到小情小愛
: 劇本背景多放在韓國還有聯合國甚至是南北韓的緊張局勢
: 用心的劇情構想
: 多層次的布局
: 幾乎沒有多餘的時間讓人能夠喘息的精彩步調
: 爆紅也是可想而知
: 這些台劇真的要好好跟別人學習阿
: 別人之所以強盛也不是別無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