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藉由那樣的評論,或是藉由解釋自己的行為,而貶低自己時,
這只會帶來傷害。我從未見過這樣做會有好結果的。
當人們自我貶抑時,他其實就是在說:「請你接受我,我是如此地渺
小而無足輕重。」藉以操縱別人,因為當妳這樣做的時候,妳便是把別人
放在較高的位置;那個人就需要來照料妳,而妳也就否定了對方與妳平等
的機會了。」〞-海寧格
「被酒醉的父親毆打,頭撞在地上,出了很多血,在爸爸尋找用來毆打
媽媽的工具之時,她逃走了,應該是為了活命吧。」
林允熙自敍她媽媽的經歷,等同於預言她接下來的命運,她頂替媽媽
在家庭的角色,成為被害者,為什麼她一次又一次的選擇跟她父親同樣的
男人?
〝孩子對父母的愛是無私的,這份愛,會讓他們下意識的阻止父母往
自毀驅力走去。孩子說:我愛你,所以我代替你,孩子代替父母站上犧牲
者的角色,該向下流的愛向上了,於是,家族悲劇的輪迴從這裡開始。〞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有沒有想過
為什麼不幸為什麼會如同遺傳一般起連鎖反應?海寧格認為,家庭本身有
天然的排序,他稱之為「愛的序列」。
當家庭出現問題時,會反應在家庭最弱勢的成員身上,最弱勢的成員
會義無反顧,為了愛承擔家庭最扭曲的一面,他們承擔本來是該給予愛的
父母位置,當他們頂上時,為了維持愛的流通,已無力再將愛向下傳導,
因此下一代承接上一代的宿命,跳出來承擔不屬於他們的重擔,他們承繼
家庭的不良,卻習以為常。
他們不被家庭認同,不需刻意模仿,甚至無感的情況下,同覆著同樣
的行為和命運,如同林允熙一般,她與原生家庭的連接是「家暴」,自然
而然的尋找同樣的伴侶,因為這是她彌補失去的愛的方法。
她依然有著正常人的痛覺,會被家暴給激怒,在權辯講到「妳有在反
省嗎?」她有很強烈的情緒反應「那麼,我應該怎麼做呢?死掉的應該是
我嗎?!」她借由家暴連結著原生家庭,借此理解「母親」,這個為生命
拋棄她的女人,母親為了生命拋棄她,所以她就該死嗎?
她對金永泰更多是對原生家庭的投射,她從原生家庭認知到自己並不
被需要,因此當事件發生後,她寧願全部扛下,既然她不被需要,那就自
己頂下吧,不要再禍害另一個人的人生,不計後果的認罪了。
她認為他們這些家暴者罪有應得、死有餘辜,但她不會動手,她期待
著解脫,「這和我殺的沒有區別,在我腦海中,我已經數十次地,不,數
百次地殺了那個人。」她被過往束縛,沒有放下,就無法自救。
最後談談保費問題,我認為這是種心理防衛機轉,如同有人不爽就會
狂吃或瘋狂購物,她可能借由病態買保單,每次家暴後,想像著如果丈夫
橫死,我會獲得多大的財富。
雖然無法殺掉丈夫,但她需要發洩的管道,不然會發瘋,借由想像他
死亡帶來的快樂,沖銷暴力對她的痛苦,才能達到內心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