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數部喜歡的韓劇,但如果一輩子只能看一部,我想還是會選《大長今》。
《大長今》吸引人之處,或許是其中的文化底蘊。
在現今電視劇越拍情感越熱烈奔放的情況下,《大長今》有少見的含蓄的美感,
對於各個角色的塑造也十分立體。
飲食和中醫的部分不再贅述,從劇裡可以發現朝鮮王朝受漢文化影響深遠,
長今遇到的口試不是〈孟子〉就是三國典故,長今讀的書可能比我還多XD
以下先從人物談起。
徐長今不是那種遭受磨難後性格大變,快意地大殺四方的女主角,
她有些笨拙,一路以來堅持尋著正道,要公平正義的使惡人認罪。
這聽起來很容易,但有多少人能不在仇恨當中迷失自我?
長今也不是性格完美的女主角,有時候她的毛躁和驕傲會讓人有些受不了,
她固執的做著自己想做的事,卻不知帶給身邊的人多少麻煩。
她的固執,有時候可愛又可恨。
雖然我每次看《大長今》時都忍不住吐槽長今,卻也必須承認,
她真的繼承了鄭尚宮和韓尚宮的心志,堅守原則之餘,又對這些玩弄權勢的人通融體諒。
所謂的通融體諒並非無原則的原諒對方犯的錯,而是給對方認錯自省的機會,
就像當上最高尚宮的韓尚宮對於承繼各種宮中陋習的其他尚宮恩威並施,
長今在掌握所有證據要揭發誤診事件前,甚至懇求過今英主動說出真相,
那也是一種溫柔的體諒。
長今在此方面展現的特質,令人想到詩教中所提到的「溫柔敦厚」。
相較長今的理想專一,今英的性格就較為複雜。
如同今英所自述,她是個不完整的人,不是完全站在墮落的那一端,
卻也沒能完全堅持自己的信念;
今英的一生彷彿不斷在妥協,她學會必須一點一滴付出她的驕傲和自尊,
親自玷汙她曾有的理想,直到所有的自尊和驕傲點滴不剩,
也許她就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崔家人。
今英才氣高絕,卻是四顧無援,
她沒有像長今一般身邊圍繞良師益友,籠罩她的是華麗陰暗的崔氏家族。
她不像長今有著「臨大節而不可奪也」的堅持,更多時候她的堅持來自於她的自尊心──
她不認同卑劣的手段,僅僅是她的自尊心不允許,而非她堅定的認為這樣做偏離正軌。
這份過高的自尊心,使她永遠不可能真正的墮落,而是清醒的犯罪著,
如此才能解釋她的種種矛盾。
今英可以陷害鄭尚宮韓尚宮,卻在她們離去時給予最高的崇敬;
可以透過不正當的手段當上最高尚宮,卻用宿敵韓尚宮一派的方法改革御膳廚房;
可以趕走長今,卻為長今保留了亡母的遺書。
直到最後今英一身孑然離開宮廷,卻仍有小宮女對其深深行禮,仍是呼應著她的不完整:
她不是個萬眾唾棄的惡人,卻也不是個純白無垢的好人。
不論是長今或今英,或許我們一般人更像的是閔尚宮和阿昌,
沒有這麼令人稱羨的天賦或難得的機遇,卻能夠細水長流,安穩的過日子。
而鄭尚宮的大智若愚、韓尚宮的面冷心熱、崔尚宮追逐權勢之餘深藏的一抹良心……,
每個角色幾乎都擁有各自的性情特色,甚至連崔判述身上也能找到對於親情的一絲亮光。
再來便是大長今的取景,有的時候美得像幅畫。
不論是長今父母一前一後走的漫長山路,
縹碧的江水、落雪的松景、照入御膳廚房的晨曦微光……,
都會讓人驚嘆這一幅幅的取景構圖。
《大長今》就像一幅留白的山水畫,不把話說盡的感情反而有更多餘韻。
例如我很喜歡的一幕是今英為閔政浩做一頓飯。
今英對閔政浩的愛一直很深邃,她珍之藏之惜之愛之,度過了悠悠歲月,
終於將自己的感情說出口:
「你從來不將你的心給我,我漸漸憎恨你,所以想要結束了。」
閔政浩離開後不久,連忙回頭去找今英,閔政浩蒼惶的神色是為了什麼?
劇中沒用話語解釋這一段,讓觀眾有更多解讀的空間。
這一幕在我看來是今英對於自我良知的最後告別,以及真正的開戰宣言,
或許閔政浩深諳此點,才這麼匆忙回頭吧。
也因為這種不用話語填充畫面的特色,有時每重看一次都有驚喜。
例如這次重看時,便特別注意關於文定王后的隱藏支線。
文定王后表面上是召見長今時,才聽聞太平館的事;
可是之前面見大妃,文定就直言自己「聽見一件奇怪的事」,綜合歷史上對文定的評價,
這裡可以合理懷疑文定早知道這件事,只是為了拉攏長今才這麼說XD
雖然這部真的有些年紀了,但歷久彌新,這就是經典作品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