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簡單談談對人格塑造的影響
道山
在傳統父權家庭成長,父親權威式的教育,顧著把自己的期望一廂情願加諸在孩子身上,並把它當作炫耀的工具。幾次看到描述競爭的場面,道山都是退讓、以和為貴,但這與爸爸的期待完全衝突,你什麼不好讓讓冠軍獎牌、你可以比別人早六年念完大學為什麼不念,雖然看似衣食無缺、家庭美滿,但從小背負這樣的壓力,不忍看到家人失望,自卑感很難不如影隨形,即使周遭人們總視他為天才,他也很難跳脫當年數學奧林匹克的陰影,那看似幸運的一陣風,我想一般人都會去瞄的,但自卑的性格讓他只專注在最後那題,卻忽略了自己也有解開其他九題的實力。
達美/仁才
父母親價值觀南轅北轍,造就了兩姊妹在性格上有某種程度的相似,在這樣的基礎下,於父母離婚後,朝不同方向加深。跟著父親和奶奶的達美,積極樂觀,過著並不寬裕卻踏實的日子,不將錢視為一切的理想主義者,與姊姊媽媽的重逢後,更極力想證明自己的選擇,即使是這樣辛苦的過來,也能過得很好;跟著母親的仁才,從小見證了金錢為他的世界所帶來的巨大改變,利益優先的現實主義者,有能力也有實力,卻極力想擺脫富二代的標籤,與妹妹的重逢,也讓他想證明自己幼時的選擇,當年父母離異的遺憾已經是事實也無法挽回,誰都不希望自己的選擇是錯的,那會讓
自己看起來很悲慘。
志平
無依無靠的他拿著孤兒院給的一筆連租屋都有問題的錢開始獨立生活,沒有父母的小孩跟窮人一樣,在社會上都是最容易被看不起的一群人,以至於性格敏感、自我防衛心態重。遇上了人生中的貴人元德奶奶,輕輕地接住了脆弱的他,奶奶不求回報的付出,也對志平的人格塑造起了很大作用,善良是一種選擇,志平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好人,卻因為少時曾被那樣無私的關懷照料,被一句「小乖乖」給迷了心竅,形成一種認同,認定了奶奶是他的親人。
作品企劃的初衷提到:「從前,我們的青春年華流向將水需要的地方,即便只是畫了一艘船,也能到達想要去的地方,如今這令人作嘔的江水改變了流向,無論在船上拼命划槳也想去的地方,已經成為無法到達的光景……比起責怪,助人一臂之力不是更好嗎?因為我們已經享受了過去時代的恩惠……對那些要逆流而上地艱難青年們,想要說的是造出一條堅固的船的故事。」
這部戲目前沒有徹頭徹尾的壞人,只是價值觀的不同而有了相異的立場,接連幾週都覺得live文很可怕,幾乎要失去理性,可能觀影當下情緒隨劇情起伏討論熱烈很正常,畢竟每個人價值觀不同,喜歡的討厭的就是會不一樣。目前我看下來是覺得這部很精彩,無論是演員、角色、劇情,在我看來演技在線,人設塑造立體完整性高,劇情環環相扣,不太燒腦卻也保留適當懸念,每週都很期待更新,相信朴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