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一次看這個編劇的戲,我發現她的戲很文青,很愛用對比與隱喻。
對於炯瑾這麼容易就走入另一段感情,說明他對前妻的感情早就淡了,他只是對初戀執著,習慣這份感情,所以放不了手。直到教授離婚案的出現,讓他察覺原來我不放手也是會被法律強迫放手,他才選擇放手。
同樣地,生活在習慣裡的還有馬女士、秦英調與徐貞國(馬女士的兒子)。我記得馬女士一開始出現時,對司機講的話就是如果我要技英跟我一起去夏威夷,技英願意嗎? 我個人的解讀是她一開始並沒有想要離婚,,她都已經習慣收拾她老公的風流帳這麼多年, 也已經分居這麼多年,她並沒有非離婚不可的理由。所以讓馬女士決定改變習慣的原因是甚麼? 秦英調對技英的壓迫與傷害。
馬女士是個非常了解秦英調個性的人,心底大概有秦英調會傷害技英,只是秦英調太自我了,她一直沒發現她一直在挑戰馬女士的底線,當秦英調擅自將她送到申辯的技英帶走時,她已經跨過馬女士那道底線,強迫馬女士做出改變。這件事徐會長也看得一清二楚,所以他才會對秦英調說你是攪和那一池春水的泥鰍,讓馬女士提出離婚。
然而秦英調攪和的不只是馬女士與徐會長的婚姻,她同時也攪和了自己的婚姻。秦英調在壓迫技英的同時,也在壓迫自己的先生徐貞國。技英的父親其實不想去改變技英每個月去舅舅家一次的習慣,他不想要剝奪技英的快樂,但是他又想要維持家裡的和諧,所以他選擇妥協了秦英調的要求,壓迫了自己也壓迫了技英,他以為技英可以接受,卻沒有想到這樣反而將技英推遠了,讓技英覺得他的父親不愛他,也不站在他這邊,他只能找他的舅舅申辯求救
當技英跑去找他的舅舅申辯求救,我覺得這會變成壓垮徐貞國的最後一根稻草,他會發現原來他以為的家庭和諧是假的,他會發現他必須要在技英與秦英調之間做選擇,而我覺得徐貞國會選擇技英而不是秦英調。當然我不是編劇,我不知道編劇會給甚麼樣的結局,我只是從秦英調每次與徐先生講到技英時,臉上的表情都不會太好,所以我才會這麼推論而已。
技英覺得自己身邊都沒有人,其實馬女士、徐會長與他的父親都是將技英放在重要的位置,只是表達的方式都很爛。一個想著將技英帶來身邊,離開秦英調就好:一個想著保護好給技英的股份,不要讓秦英調剝掉掉技英的權力就好;一個想著維持目前的家庭假面和諧就能給技英幸福;卻從來沒有一個人問過技英要的幸褔與快樂是甚麼。
最後,當我看著技英在便利店吃晚餐時,我想到周華在便利店吃晚餐的那一幕。當時周華的身邊是真的沒有任何人;但是技英身邊有司機守著,而且馬女士、徐會長與他的父親其實都愛他,都在他身邊,只是都不會表達而已。
對於秦英調,我是這麼想的-人都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當妳一直用維持家庭來壓迫自己的先生與繼子時,妳以為一切都能如願,但是讓壓迫會成為裂痕,最後撕裂一切,只是自己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