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恨意征服世界的K-POP— 日韓大戰與韓流「甜蜜的復仇」
聯合新聞網 陳皓嬿/專題報導
兩三個月前,在我正在試著了解K-pop生態時,正好有一則新聞「AKB表演七零八落 魔鬼
導師:不知妳們怎麼被選中」吸引我的注意。
這是日本知名偶像團體(系統)AKB 48的成員,到韓國參加實境選秀節目《Produce 101
》第三季第一集的片段;節目中的高潮所在,是日本櫻花妹偶像表演完,台下卻一片沉默
,南韓泡菜導師們一個個臉色凝重、眉頭深鎖。
導師之一、編舞家裴允靜毫不留情地質問:
妳們都是已經在日本活動(出道)的人了吧?在日本也參加過選秀吧?到底是怎麼選的?
我真的不曉得妳們到底是怎麼被選中的,群舞舞步一點都不整齊,不知道妳們到底練習到
什麼程度,妳們這樣根本無法上舞台!
https://youtu.be/pY7N4dpSb7Y
沒錯,台上表演的人是早在2011年就已經出道的HKT 48(HKT=Hakata=博多,是AKB 48在
九州福岡的分隊),包括Team H隊長松岡菜摘、Team KIV隊長本村碧唯、成員今田美奈、
Team TII成員村川緋杏、荒巻美咲、月足天音、栗原紗英。
她們唱跳自己的作品〈轉不停的摩天輪〉(止まらない観覧車),韓國導師卻覺得她們荒
腔走板。
https://youtu.be/htVx7NCjYrk
精彩的來了,對於導師的毒舌批評,今田美奈(いなだ みな)解釋:
在日本,比起把舞跳得整齊,對日本偶像來說,「愛嬌」(あいきょう,指惹人愛憐、有
魅力、可愛、動人、親切、和藹可親、會說話的)更重要。
裴允靜恍然大悟:「啊,是文化差異啊!」
是的,就是這個「文化差異」,它不僅是節目中的衝突點,更是日、韓偶像系統路數跟定
位的差異縮影,也解釋了21世紀K-pop和J-pop(日本流行音樂)在世界流行文化中發展的
落差為何越來越大。
K-pop發展史的最後一篇,我們要來看的是韓流在拓展世界版圖的過程中,如何和其他國
家的文化牴觸、相容、交流、互相影響,從而理解到底流行文化的本質是什麼。
中港臺不談,我們先從日本、法國、美國三個OECD文化大國,看韓流如何「以卵擊石」,
再從東南亞和中南美洲等開發中國家,看韓流如何搶占話語權。
但在那之前,我想花些篇幅從《Produce 101》和AKB 48開始,藉由日本偶像文化的視角
,來觀察韓國偶像文化。
根據維基百科介紹,《Produce 101》是「音樂頻道Mnet在2016年推出,韓國第一個『經
紀公司大型企劃女團』新女團選拔/生存實境節目」。
節目中有101名來自不同經紀公司的女練習生,在節目中同吃同住、完成各種任務,最後
獲選的11名成員,將會組成活動為期一年的「期間限定」偶像團體出道。
第一季,《Produce 101》推出了女團I.O.I,活動期間頗受好評;第二季,《Produce
101》改作新男團選拔,最終打造出炙手可熱的男團Wanna One,雖然今年年底就得解散,
但粉絲實在捨不得,團員也很希望可以繼續組團下去。
那麼第三季呢?男生女生的梗都玩過了,接下來要做什麼?2017年底,Mnet宣布和AKB48
家族總製作人秋元康(あきもと やすし)合作,邀請AKB系統的成員皆可報名《Produce
101》。
第三季,《Produce 101》選回女團,卻拉來「日本的朋友」加入,並將節目改名為《
Produce 48》,規模擴大、打出「日韓選秀」梗,甚至連選秀結束後的限定團體活動時間
都拉長一倍,製作組表示:
最終選出的女團成員活動期間為2年6個月,這個團體將會在韓國、日本分別出道,並且展
開全球活動。為了確保各位成員在回到原經紀公司時,已經成為世界性的明星,所以我們
與所有參與本次節目的經紀公司一起討論出2年6個月的活動期間。
這個企劃包含有許多有趣的點,我們條列一下:
https://i.imgur.com/YZNhbG8.png
首先,這是韓國的主場 ,日本參賽者由韓國的製作公司邀請到韓國的土地上生活而且要
試著使用韓語參加韓國企劃的比賽然後在韓國的電視台播出並接受韓國的導師與專業人士
評審和韓國的觀眾投票票選。
怎麼看,都對日本參賽者沒什麼優勢。(Mnet還因此推出新規定,要觀眾投給韓國參賽者
的票得跟日本參賽者一樣多才行)
再者,日本和韓國是幾世紀以來的歷史世仇,從殖民到慰安婦爭議到小島主權爭奪戰無一
不爭無一不吵,現在要同台競爭再掀國仇家恨、展開「日韓大戰」就算了,竟然還要共同
組團出道,這怎麼可以?!
於是,在節目製播前,就已經有韓國的網友「上書青瓦台」,向總統請願廢除《Produce
48》,部分網友反應:
「有些日本的成員會有人格上的爭議」
「希望可以多給韓國的練習生機會」
「要與極右傾向的練習生合作?」
「因為日本的性文化流行,這樣的人可能不適合出道」
等負面意見,更有網友抗議AKB不只曾在靖國神社演出,還在演出時播放日軍空襲珍珠港
的影片,而且,表演日好死不死選在韓國「安重根義士殉國紀念日」!
以上種種,就能看出來這兩國的仇恨非一朝一夕可解。
以之前我們提過的「南北韓最快達成的唯一共識就是日本是個混蛋」這點來看,《
Produce 48》第一集導師的毒舌評語也許還算溫和了,看看第一、二集中,AKB成員的分
級成績吧:
https://i.imgur.com/x2ETaTV.png
從成績最好的A級到最差的F級,日本參賽者分別為A級2人、B級4人、C級4人、D級10人、F
級14人。(泡菜終於在這裡對櫻花報了國仇!)光是在D和F級的AKB成員就有24人,占了
整整七成。
況且,跟原本觀眾以為「反正是選秀,AKB大概就是派練習生或一些低人氣的成員來吧」
不同,秋元康派出的參賽者有好幾位都是AKB的人氣成員。
特別是SKE48松井珠理奈、HKT48宮脇咲良是AKB的Ace(王牌級)偶像,她們才在最近一次
的「AKB總選舉」中,分別獲得冠軍和季軍的成績。
松井和宮脇早在2008年、2011年就已擔任偶像,是出道十年左右的老鳥;對照韓國偶像大
概是「二代團」、和少女時代同期的前輩,對比《Produce 48》才要推出的「五代團」,
根本是可以擔任導師角色的資歷。
想像一下「第一屆星光大道踢館魔王、拿到金曲歌王的蕭敬騰,去跟一群還沒出道的小朋
友一起參加選秀節目一起接受評比、一起爭取組團出道」,這都是什麼光景?實在太詭異
了也太委屈了!
然後,還可能被評審評為F級?(當然宮脇和松井很爭氣,分別拿到A級和B級的好成績)
「我以為我一定會拿到F,看到拿到F的日本成員,明明都已經很努力了,就覺得很不甘心
!」拿到A級的宮脇對著鏡頭淚流滿面地說。
在節目另一片段中,宮脇的OS也是:「韓國歌手們到日本可以獲得認同,但日本偶像出了
自己國家都沒辦法被認證了,這讓我很不甘心,想證明日本人想要做就能做到!」
接著,就出現這篇讓我解惑的重要文章,《為什麼秋元康要把AKB48的日本偶像丟到韓國
被練習生狂電?》。
作者、關鍵評論網專欄作家彭振宣從「日韓偶像文化的差異」和「秋元康式的競爭策略和
商業模式」兩個面向著手解析,我試著將他的觀點再整理如下:
日韓偶像的文化差異
《Produce48》巧妙地透過側錄成員在節目進行中的對話,點出了日韓兩國偶像文化的差
異。
相對於韓國練習生苦練多年歌唱舞蹈基本功,苦等被經紀公司安排組團出道的機會;
AKB48集團的成員在參加徵選會之後一個月,就會以偶像身份開始活動,經紀公司也不會
主動安排演藝專業的訓練課程,而是由成員自費找老師接受訓練。
彭振宣指出,韓國偶像是以歌唱舞蹈的「實力」作為價值的標準,但日本偶像卻著重在「
表演開心的感覺」,透過撒嬌與清純帶給粉絲「幸福感」;而「訓練太專業」的偶像,反
而破壞了天真可愛的清純感,變得太過世故。
這邊要先補充一點,AKB48是日本代表性的偶像女團沒錯,因為只有她們紅出日本,但是
否就等同於AKB48能代表「日本(少女)偶像文化」,我認為是不行的。
像日本更早期的女團「早安少女組」和專走電音的女團「Perfume」,路數和主打的受眾
策略都和AKB48不同,但現在日本好像也沒有其他為國際所知的女團,所以,明明是「只
能代表秋元康個人策略」的AKB系統,似乎就變成唯一可以拿來討論的日本偶像模式了?
但別忘了,AKB這三個字母的源頭,正是其發源地,以聚集大量3C、電玩、動漫等AGC的「
東京秋葉原」(あきはばら,Akihabara,或簡稱Akiba)的縮寫,秋元康想要對準的受眾
不言而喻,就是秋葉原宅男。
秋元康創AKB48的初衷很簡單,他要顛覆偶像明星「神秘高冷很有距離感,只能遠在天邊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模式,打造「定點出沒、近在身旁,能讓粉絲看見她們的成長
過程、與她們一起成長」的「可接觸偶像」。
因此,AKB48的成員必須是平易近人、可愛可親的鄰家女孩,且要善於直接和受眾互動接
觸;秋元康為此打造了劇場公演、買CD附贈見面握手券等作法,可想而知,比起唱歌跳舞
等表演實力,AKB48成員需要的是「當粉絲好朋友」的實力。
要和粉絲當好朋友(講得直接一點,其實更多是需要能被幻想成妹妹的蘿莉),偶像就不
能是太厲害能幹、讓粉絲用來崇拜,但卻有壓力的存在。彭振宣這形容說得傳神:
像我自己過去想跟周遭朋友推廣日本少女偶像的時候,就會遇到有人質疑他們的演藝基本
功多半不怎麼樣。
對日本少女偶像的粉絲來說,這樣的質疑當然不是問題,因為內行的同溫層就知道欣賞的
重點在於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可愛與活力。
看看下面這張在日本音樂節目Music Station的照片,就能感受到什麼叫做「只可意會不
可言傳的可愛與活力」
秋元康的商業模式
而讓粉絲和偶像一起成長,則是讓粉絲死心塌地地支持偶像的秘訣,因為有「歸屬感」。
這道理聖・修伯里在《小王子》裡面,就用他那朵玫瑰講得很清楚了。
狐狸告訴小王子:「你在玫瑰身上所花費的時間,讓你的玫瑰花變得如此重要。」小王子
自己也說:
我那朵玫瑰,別人以為她和你們一樣,她單獨一朵就勝過你們全部。
因為她是我澆灌的。因為她是我放在花罩中的。
因為她是我用屏風保護起來的。
因為她身上的毛毛蟲是我除掉的。
因為我傾聽過她的哀怨,她的吹噓,有時甚至是她的沉默。
因為她是我的玫瑰。
OK,所以AKB系統打造的「玫瑰公主」不必特別、不必完美、不必是女神,相反地,她要
是一朵「能夠乘載小王子粉絲的付出和時間/金錢花費」而慢慢成長改變的、空白的花朵
,讓粉絲感受到「因為有我的存在,讓她變得如此特別值得珍愛」。
如果用和式一點的方式來解釋更簡單,聽過《源氏物語》嗎?光源氏先生在小紫還是一張
白紙的小女孩時,就開始所謂的「光源氏計畫」,將小紫培養成他心目中理想女性,等小
紫長大後就可以無縫接軌變成他想要的女人。
我想,AKB48應該算是現代的光源氏計畫 —— 或者秋葉原最受歡迎的一種遊戲類型「模
擬戀愛/美少女養成遊戲」的實體化,畢竟秋元康本人就是很瞭解宅男需求的資深宅男。
既然是「遊戲」,當然要有關卡和魔王讓粉絲協助主角破關以增加挑戰性和對偶像的黏著
度,秋元康因此打造了AKB系統的「競賽」,彭振宣指出:
秋元康在操作AKB48集團時,非常喜歡利用「競爭」這個元素。
無論是讓AKB48本團與其他子團廝殺競爭的「總選舉」;到設立被稱為AKB48集團「官方對
手」的乃木坂46、櫸坂46、吉本坂46等「坂道系列」,
為了製造新鮮感以及不讓既有的偶像成員安於現狀,秋元康喜歡自己替旗下藝人製造外部
競爭者(當然這些競爭者都是秋元康旗下的)
這些以「投票、選舉」為核的競賽,真正玩家仍是粉絲,他們需要花錢買唱片、買周邊、
參加活動,才有資格投票替偶像增加人氣、讓偶像被選上。
然後秋元康的口袋就飽了。—— 這被稱為「AKB商法」,也就是秋元康的商業模式。
透過這些競賽關卡,粉絲可以具體地投資偶像,並親自感受及看見偶像是怎麼一步步從什
麼都不會的素人成長茁壯的(爸爸媽媽的欣慰眼神)。
這個套路日本少年漫畫其實也玩了很久而歷久不衰,像《海賊王》、《火影忍者》、《棋
魂》、《獵人》等經典長青作品,都屬於此類「王道漫畫」,主角一開始肯定都是很遜很
平凡的傢伙,然後透過熱血和友情,最終得到勝利。
在AKB中「王道模式」最戲劇性也最顯著的案例,就是彭振宣提到的「指原莉乃模式」。
(請看人渣文本周偉航在商周的這篇專文,有更詳細的故事)
指原莉乃是個「很不偶像」的平凡人,她長年擔任早安少女組的死忠粉絲,從小想當偶像
卻多次甄選失敗,直到秋元康成立AKB48才進入演藝圈。
長相不優、身材不優、氣質不優的她,唱歌、跳舞全不擅長,還因此被粉絲冠上「廢柴」
的稱號,比起正統AKB偶像可愛清純甜美的形象,指原莉乃是個會在電視節目上黃腔大開
、自嘲自黑、扮瘋扮醜也毫不在意的「偶像」。
可是,這個「廢柴偶像」指原莉乃,卻連續四、五次奪得AKB總選舉的冠軍,擁有一群死
忠粉絲,為秋元康賺進數千萬的營收,即使後來爆發床照風波也沒有打倒她,反而讓她再
上高峰,以20出頭歲的年紀,就擔任HKT48分隊的製作人(劇場管理人)。
這個「簡直是完美的相反詞,殘念」的偶像,為什麼令粉絲如此著迷?周偉航解釋:
指原發現,當自己站在一群完美的「同事」裡,她啥都不行的「廢柴」特色會成為亮點。
她就以廢柴角色在綜藝節目上慢慢打出名號,搶佔工作機會。
最後,她吸引到一批「也不是那麼完美」的歌迷。看到她的成功,歌迷會覺得是「自己」
實現了夢想,更全力捍衛指原的地位。
彭振宣的觀察也是如此:
粉絲隨著指原莉乃從一介什麼都不會的廢柴,見證她克服重重難關成為巨星的過程。在經
歷這一切後,指原莉乃粉絲對偶像的向心力已經超越一般所謂的「鐵粉」,而像是看著孩
子成長的長輩一樣。
因此日後指原莉乃縱使歷次遭遇負面新聞打擊,粉絲不只不離不棄甚至日漸壯大。對這些
粉絲來說,就像多數家長不會因為孩子一兩次做錯事,就放棄自己的小孩一樣;
這些粉絲是看著指原莉乃一步一步成長的,比起媒體放出的一兩次負面新聞,粉絲們更相
信陪伴自己多年的偶像。
由指原這個極端的例子可以看到,韓國那套「偶像要很強大、很厲害、很完美、美/帥得
很有距離」,大家整齊劃一的形象,在注重「個人特質」和「成長潛力」的AKB系統完全
行不通,就像彭振宣舉的另外兩例:
1.AKB48集團在2009年也曾推出一個子團SDN48是主打「性感、成熟」這種類似韓系元素風
格的偶像團體。但這個團體在日本流行可愛少女偶像的風潮下,在AKB48本團爆紅的2012
年反而黯然收場。
2.AKB48有志發展成實力派藝人的成員陷入一個很尷尬定位,竹內美宥就是。立志成為創
作歌手的她,2009年加入AKB48後,雖然有一定的唱功,但在注重發揮個人特質的AKB48裡
反而沒什麼特色,最後只有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擁有高學歷這個亮點被人記得,歷次總選
舉的成績也都在入圍排名之外。
看回K-pop和J-pop的比較
聊完落落長的AKB系統,再讓我們拉回主題來比較日本與韓國流行音樂在國際市場的發展
。《韓流重襲》的作者洪又妮整理了兩者特性的比較,也點出J-pop沒落的原因:
https://i.imgur.com/aOuKwGc.png
的確,亞洲的流行文化教主歷經美國、日本,現在已交棒給韓國。在目前的國際流行音樂
市場上,J-pop聲勢大大不如K-pop,甚至連日本音樂市場都被K-pop給霸佔了許久。
為什麼會如此?作者洪又妮解釋,韓國在過去被日本欺負、殖民的過程中,其實也摸透了
日本人的喜好和習性。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韓國人知道日本人對「包裝的瘋狂熱
愛」和「嚴重的日語情結」一點輒也沒有。
因此,K-pop在日本推出日語版單曲,甚至是只有日本才有發行的純日語單曲,並且發揮
他們最擅長的行銷能力,在唱片外面加上了40、50幾頁寫真集、限定版日曆、海報、明信
片、成員獨照小卡等「贈品」等,再精美地包裝起來。
這徹底打中日本人的「風呂敷文化」(常見日劇裡有人拿美麗的花布包便當有沒有,那個
花布就是風呂敷),加上日本市場本來就偏愛實體唱片,即使「一盒」專輯常常重達半公
斤、要價上萬日幣,還是照樣賣翻、被粉絲收藏。
但J-pop會因此被K-pop滅了嗎?我想不會。
當觀眾對當紅的K-pop模式和元素審美疲勞後,會需要多元的選項轉換喜好;從「演化」
的角度來看,這正是K-pop模式鮮明卻太過「物種單一」會面對的危機,也是日本音樂市
場始終保持「生物多樣性」時會擁有的轉機。
偶像需要有實力嗎?偶像需要完美讓人羨慕嗎?偶像,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這是秋元康和指原莉乃拋出來的問題,對J-pop、對K-pop、對全世界。
除了像彭振宣說的,秋元康想搭著韓流熱潮AKB推往國際外,我覺得,其實他也試著挑戰
韓國粉絲的審美觀,以日本偶像「真實、自然、親近、不造作、不人工」的特質,去挑戰
受眾早已習慣韓國偶像的「整齊、完美、光鮮、刻意雕琢」形象。
實驗性的顛覆,這是在K-pop中較難看見的、J-pop有趣的地方。
有文化深厚度的國家如日本,像是地基打得扎實的老屋,外表雖然不新穎亮眼卻很穩重;
但像韓國這樣自我文化尚不穩,就逼自己在短時間內打造出「強勢表面形式」的文化內容
(而且很多仍是copy歐美的文化)的國家,不免像建在不穩地基上的樣品屋一樣,
K-pop是否禁得起風吹雨打仍歷久彌新?嗯,我持保留態度。—— 雖然我真的沒太喜歡
AKB48的幾首招牌曲啦!
好了,終於把韓國流行文化的背景講完了。(我已經不敢算字數了)
https://goo.gl/vW6V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