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韓流」發源地在哪?兼看K-POP的現在與

作者: vikk33 (陳V)   2020-10-07 20:01:37
「韓流」發源地在哪?兼看K-POP的現在與未來
https://reurl.cc/py9nar
Wednesday, October 7, 2020
|
楊虔豪
南韓偶像團體「防彈少年團」(BTS)的單曲《Dynamite》在9月第1週的美國告示牌百強
單曲榜上,空降並蟬聯兩週冠軍。在連續兩週暫退至第2名後,10月第1週重返冠軍。非西
洋樂界的演唱者,單曲要入百強已是難事,BTS不僅顛覆此傳統,還不斷刷新紀錄,但「
韓樂」暢銷的背後,有許多問題值得思考。
如同奉俊昊導演的電影《寄生蟲》(台譯:《寄生上流》)拿下奧斯卡獎一樣,BTS的奪
冠,也讓南韓社會雀躍不已,連日登上媒體版面。特別是在新冠病毒疫情使國家整體氛圍
壟罩在一片低氣壓下,「Dynamite」的清爽與動感曲風,為感到苦悶的聽眾帶來活力與希
望,能在單曲榜奪冠,更見證「韓流」影響力。
當今用來表達南韓文化產業內容掀起流行趨勢的「韓流」一詞,已廣受南韓與世界各地使
用。
許多南韓、中國甚至台灣的文獻資料,會提到這詞最早在媒體上登場,是1999年11月19日
的《北京青年報》上,一篇署名為「穆求」的作者撰文「東風也有東漸時」,當中提到:
「一陣韓流,將如同機械戰警的酷龍給吹來,也讓人們雙手都拿著H.O.T的傳單」,被認
為是「韓流」的開端。
但事實上,「韓流」在更早前,已於台灣報上被使用,首次出現是在1997年12月12日《中
國時報》第18版報導上,標題為「韓流來襲 國內產業冷暖不一」。當時南韓受亞洲金融
風暴影響,該文旨在探討韓幣重貶、讓南韓原料成本降低,對部分台灣製造業構成衝擊,
但也有廠商接到從南韓移轉至台的訂單。
而「韓流」首次被用於文化產業,是在1998年12月17日的《聯合晚報》第10版,發自當時
記者梁岱琦(後當上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副執行長)的報導「聽!韓流來了」。
這篇文章介紹韓團酷龍的專輯在台灣銷售創佳績,讓當時代理商滾石唱片公司決定引進其
他偶像團體。當中提到:「3組韓團將陸續來台發展,唱片圈內已預測,繼『哈日族』後
,國內將興起一股『韓流』。」
「韓流」透過韓樂(K-POP)於90年代中期起進入台灣,許多歌手相繼翻唱,而掀起一波
趨勢,接著韓劇也陸續且頻繁地在電視台上檔,至2000年代中後期,南韓電影與綜藝節目
也開始透過網路流傳開來,各種樣態影音內容的韓流,逐漸成為台灣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而最先有南韓藝人進軍海外,是1979年以演歌歌手先在南韓出道的桂銀淑,1985年於日本
以〈大阪暮色〉一曲出道,並在1988年以《夢的女人》首次進入公信榜單曲榜第9名。
而在韓樂興起後,SM娛樂公司出身的BoA,於日本出道後發行的第4張單曲《LISTEN TO
MY HEART》登上第5名;至2008年為止,BoA已有1張單曲(DO THE MOTION)和8張專輯在
日本奪冠。此時起,同公司的東方神起,在單曲與專輯榜奪冠也趨於常態化,其他南韓歌
手團體也頻繁上榜。
但南韓歌手進軍西洋音樂界,並非一蹴可及的順利。在女團WONDER GIRLS在東亞獲得成功
後,其所屬的JYP娛樂公司,曾花費大筆預算和心力宣傳,要將其推入美國市場,但名曲
《Nobody》英文版在美國告示牌單曲榜在首週進入76名後即告終。
儘管當時已是值得大寫特寫的驕傲紀錄,但實際上對JYP而言,是不具效益之事,也顯示
亞洲藝人要進入以美國為首的西洋音樂界,有相當高的阻擋門檻。此時期,面容姣好、動
作一致、且以舞曲或快節奏曲,加上順口好記的歌詞為音樂主軸的偶像團體,已成為南韓
樂壇主流。
直到PSY的全韓語單曲《江南STYLE》,以滑稽騎馬舞和不少南韓風情的MV,在起先無投入
任何海外宣傳的情況下,透過YouTube播送而廣泛吸引世界各地閱聽眾注意,才開始在西
方形成風潮。《江南STYLE》最後進入告示牌百強單曲榜,連續7週排名第2。
而從2018年起,BTS已有兩張專輯在告示牌專輯榜奪冠,為何這回《Dynamite》在單曲榜
奪冠會引起更大注目?原因在於排單計算方式不同。專輯榜只統計整張作品的銷量,但單
曲榜統計範圍,除單曲銷量外,還包括數位下載、線上串流與各地電台播放次數。
當年,《江南STYLE》在串流與下載類別,一直維持高水準成績,但在電台播送這塊,則
並未受太多青睞,因而最後在整體單曲榜統計成績上受影響。
因此,這回BTS選擇以全英文填詞來呈現《Dynamite》,也就避開美國各地電台DJ可能受
限「語言障礙」而不願在空中播送歌曲的窘境。
相較台灣各家電台,播送華語以外的東西洋音樂,對一般聽眾可能並不驚奇,但在西洋音
樂仍作為當今世界主流、美國作為西洋音樂的中心,也有自身本位主義下,非英語歌曲或
非歐語系歌曲,要獲電台頻繁播放,並非易事。
自告示牌百強單曲榜從1958年中開榜至今62年來,只有8張非英語系單曲奪冠過,非歐語
系單曲只有日本歌手坂本九的《壽喜燒》(台譯:《昂首向前走》)於1963年中拿下3週
冠軍。
因此BTS的單曲成功,又引發另一個討論:若今天《Dynamite》是以韓文填詞,在MV無特
殊舞步或驚異內容的情況下,是否也有辦法取得商業成功?
而全英語的《Dynamite》首次奪冠,會不會讓包括BTS在內,以後企圖進軍西洋的南韓大
型娛樂公司或歌手團體,產製內容或風格會更加西化,屆時「韓樂」的獨特性,又該如何
說明與定義,還是會就此喪失?
過往包括BoA在內,進軍日本的南韓藝人,在日本的音樂作品絕大多數都在日本而非南韓
製作,所以討論這些作品時,我們通常列為J-POP的範疇。
但現在不同的是,當今BTS以「韓流」、「韓樂」知名進軍西洋,已由所屬的南韓Big Hit
娛樂公司主導,但《Dynamite》出自美國作曲家大衛‧史都華與美國作曲家潔西卡.阿根
巴之手,是完全的西方歌曲。
下一步韓樂的攻擊性突破目標,應當就是BTS或其他南韓歌手團體,能否以純韓文歌搶占
告示牌百強單曲榜冠軍。但基本上這很關乎到一個國家的流行樂界和閱聽眾生態,單靠娛
樂或經紀公司的操作或經營戰略,很難達成。
對比90年代中期和現在的韓樂,西化已成20多年來的顯著趨勢,並帶來國際上大眾性的商
業成功,但韓樂在國際上顯露出的南韓文化元素、傳統曲調和歌曲型態多樣性,則明顯減
退,若如此趨勢持續,韓樂區別性不再,會是另一個令人遺憾的發展。
作者為定居首爾的駐韓獨立記者,《韓半島新聞平台》創辦人,長年採訪與評論南北韓時
事,希望注入具有台灣觀點和現場觀察的韓半島新聞。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