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錄自 travel 看板 #1K3wQmoP ]
作者: shonn (想和妳看棒球) 看板: travel
標題: [遊記] 韓國 濟州島世遺之旅-萬丈窟
時間: Wed Sep 10 09:17:34 2014
圖文網誌版 http://bimeci.pixnet.net/blog/post/186703581
濟州島世遺之旅-萬丈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元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通過了《保護世界文
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希望藉由國際合作,將全世界的珍貴資產登記
編入「世界遺產(World Heritage)」,以達成保護與保存的目的。
世界遺產可分為文化、自然、複合遺產三大類,其不僅代表了在國際
上的能見度,更展現出珍貴的人文價值與自然美景,因此常常成為各
國當地的熱門觀光景點。西元2007年,濟州島便以「濟州火山島和熔
岩洞」入選為世界遺產。
【旅行Map】
濟州島總面積約1846平方公里(大小不到七個台北市),為韓國
行政區中最小的道,卻擁有漢拏山天然保護區、城山日出峰、萬丈窟
等特殊火山地形景觀,是韓國唯一以「自然」項目入選世界遺產的地
方。《濟州島世遺之旅》首先來到「萬丈窟」,位於濟州島東北方,
往東距濟州市區約40公里車程,沿途尋路標指引即可到達。
【萬丈窟一景】
在無法隨意出國的戒嚴時期,擁有溫暖氣候、自然風景和美食特
產的濟州島,於是成為當時韓國人觀光旅遊的唯一選擇。濟州島雖然
已是觀光高度開發的地區,然而,萬丈窟目前只開放參觀 1公里,僅
約7%的曝光率,讓如此「萬丈深淵」依然籠罩神秘面紗。
【萬丈窟,地】
霹雷摩芝窟(Byokro-emaji Cave) 又稱「萬丈窟」,主洞長度
將近 3公里,再加上其他大小支洞,總長度達到13.422km,是全世界
目前所已知最長的熔岩洞穴隧道。
【萬丈窟,頂】
約 250萬年前濟州島火山開始爆發,漢拏山附近熔岩橫流,岩漿
火海在地下流竄。由於漢拏山火山爆發持續了幾百年,老的熔岩形成
的通道外部才剛冷凝,新的熔岩又在老的熔岩通道內繼續流動。當火
山爆發停止,熔岩流東奔西竄流入大海後,它所經過的通道就形成空
空隧道與大小支洞,成為現今的洞窟模樣。
【窟壁上的熔岩流線】
人類第一次發現「萬丈窟」是在西元1971年,由濟州山友會所遇
,當時曾深入探險至七、八公里處。後來韓國政府發布禁令禁止進入
萬丈窟,直到解嚴後才允許科學家入內研究。西元1981年春,由韓國
和日本所組成的聯合調查團進入勘測,測得主洞長度約 2.917km,還
發現了其他59個、合計長度約 8.5km的大小支洞。現有開放入口處 1
公里段讓遊客參觀,而且布置燈光造景,萬丈窟那宛如宮殿般雄偉壯
麗的地下景象,才終於展現世人面前。
【熔岩流線】
【近距離觀察窟壁上的熔岩流線】
萬丈窟是熔岩流通道的最明顯證據,就是窟壁上留下的「熔岩流
線」痕跡。「熔岩流」其實可類比「水流」流竄洞窟,不同之處為熔
岩流溫度很高,會造成岩石熔化、再凝固等火山地質現象。熔岩流線
為熔岩流量遞減並在壁窟上所刻下的線痕,萬丈窟中可見許多不同高
度的熔岩流線平行,這意味熔岩流水位持續下降,最後形成空蕩蕩的
隧道面貌。
【巧遇澳洲團隊拍攝節目】
這次參觀萬丈窟時,我們還巧遇到澳洲電視公司團隊正在拍攝節
目,介紹萬丈窟奇特的火山地質現象與景觀。
【萬丈窟壁特寫】
【熔岩鐘乳】
澳洲節目攝影團隊正在給的特寫,是壁窟上的「熔岩鐘乳」。熔
岩鐘乳是熔岩流在隧道內流動時,部分窟頂或較高處因熔岩高溫熔化
所形成的生成物,依其形態可分為鯊魚牙型、吸管型、不規則型態等
。類似石灰岩洞,岩石熔化順著熔岩鐘乳落到地面上,彷彿滴蠟形成
熔岩石筍。熔岩鐘乳主要分布在萬丈窟窄道區,突然變狹的通道讓熔
岩流水位升高,洞頂將感受更高溫度,以利熔岩鐘乳形成。
【萬丈窟一景】
因為有規劃燈光造景,讓萬丈窟內的光線不會太過昏暗,所以攜
帶手電筒或非必要。由於一年四季皆保持11~21℃的溫度,窟內始終
涼爽宜人,然而有時陰風颯颯,窟頂又有滲水滴落,雨衣和雨傘反而
是參觀萬丈窟時最推薦的必要裝備。
【萬丈窟頂Cupola構造】
探索萬丈窟,可發現窄通道與寬通道反覆出現。熔岩洞窟由於持
續湧入的熔岩高溫,使地板或窟頂溶化,形成極不規則的景象。熔岩
流通過窄通道時,會造成窟頂變高、向上隆起的地形,這樣的構造稱
為Cupola。
【萬丈窟地面特寫】
熔岩洞窟地面常見熔岩流凝固的痕跡,有時可發現許多自窟頂掉
落的岩塊,稱為「落磐」。落磐通常是在洞窟逐漸冷卻成形時掉下,
當某處熔岩凝固而停止流動,落磐會就地堆積,而掉落在熔岩流中的
岩塊則會被帶往下游或熔於無形。
【熔岩漂石「熔岩球」】
「熔岩漂石」是指熔岩於洞窟內流動時,自窟頂或洞窟內壁崩塌
的大型落磐隨熔岩流一起漂往下游,然後在適當場所凝固形成的結構
。落磐有時會完全被熔岩包裹成球狀或矮丘,稱為「熔岩球」,萬丈
窟內則有一全世界最大的熔岩球,直徑可達 2.7公尺。
【又見萬丈窟頂Cupola構造】
【含有硅岩片的落磐】
萬丈窟的落磐主要是由玄武岩質的岩石所構成,但偶爾也能發現
含有異於玄武岩的白色或灰色「硅岩片」。硅岩是一種變質岩,為極
高壓力環境下所變質而成,應該不可能出現在火山地質形成的「火成
岩」之中。這些硅岩片約有1~5公分大,據推測可能是熔岩湧出地表
時,將當時構成濟州島深部基盤的硅岩一起拉上、共同凝固而成。
【龜岩】
「龜岩」為外型類似濟州島的熔岩漂石,是代表萬丈窟的象徵岩
石。熔岩漂石雖然是指由窟頂崩落熔岩流中隨之漂流凝固的岩石,但
龜岩的盤狀構造形狀特殊,據推測可能是漂石凝固後,熱熔岩仍繼續
黏附邊緣所形成。其推測以龜岩側面的熔岩流線為根據,因為附近洞
窟壁面上的熔岩流線高度比較是一致的。
【熔岩壁架】
這種熔岩一邊黏附一邊凝固的現象,不只盤型,也會造成「平面
」的構造。「熔岩壁架」就是熔岩在窟內流動時,部分熔岩黏在窟壁
上逐漸形成的平面壁架結構,也可發展成熔岩陽台、熔岩長椅等型態
。熔岩壁架和熔岩流線一樣,都證明了萬丈窟是由熔岩流通道所形成
。
【熔岩流通道形成萬丈窟】
【熔岩足趾】
當上層洞窟的熔岩遇到縫隙(窗型結構)而漏到下層洞窟地上時
,熔岩條於是重疊流動堆積而形成「熔岩足趾」,因為型態類似大象
的足趾而有此名稱。不過就我在旁觀察,覺得熔岩足趾只是取好聽名
字,其實它根本就像大……而且連形成的原因都很像在大……熔岩從
縫隙漏下來,然後遇空氣冷凝成半軟半硬的條狀物,那不就跟大……
一樣。
【熔岩流石】
看到壁窟上掛著一條條的「熔岩流石」,表示萬丈窟的開放參觀
區快要走到盡頭了!熔岩流石是指熔岩流經窟內時,窟頂或窟壁因高
溫熔化、沿壁流下然後再凝固所生成。沿窟壁流下的熔岩流石,會隨
溫度及流量不同而有多樣形態。熔岩洞窟形成後,尚未凝固的熔岩,
也可能會從窟壁上的小孔漏出而形成熔岩流石。
【萬丈窟盡頭:熔岩石柱】
「熔岩石柱」是由窟頂破洞落向地板的熔岩慢慢凝固堆積而成,
有點像石灰岩洞中「鐘乳石柱」生成的強力進階版。雖然在許多熔岩
洞窟中都能看到,但這尊高 7.6公尺的萬丈窟熔岩石柱規模可屬世界
級。熔岩從窟頂落下地板,然後向通道兩邊緩慢流動、凝固,就會形
成熔岩足趾構造。
【熔岩石柱】
來到萬丈窟熔岩石柱,表示已經來到參觀地區的盡頭,後面應該
還有很長的隧道,但目前就開放到此。打上強力的五彩燈光,讓石柱
幾乎成為萬丈窟中最亮的地方,但仍掩不住後方一片黑暗的神祕空間
……恍如隔世的萬丈窟構造變化萬千,令人大開眼界,也是學習火山
熔岩地質知識的好機會。希望當局以後能規劃開放更深邃的區域,讓
奇妙的熔岩世界重現於世,滿足更多遊客的探索慾望與好奇心。
(2014年八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ubla Khan:Or a Vision in a Dream‧ A Fragment》
by S.T. Coleridge-
In Xanadu did Kubla Khan
A stately pleasure-dome decree:
Where Alph , the sacred river, ran
Through caverns measureless to man
Down to a sunless sea.
…………
寫完這篇遊記,我忽然想起英國人 Coleridge所寫著名詩作的第
一段。如雄偉宮殿般的世界遺產萬丈窟,其中曾熔岩流經宛如聖河,
川流深不可測的地底之下,最後直奔不見天日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