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OT開始到OT2結束,
湖人進攻端主要就以兩種模式在處理球。
一是主打詹低位拿球,
除了AD外其他人拉開空間,
AD伺機蹲在弱邊Dunker spot,
讓對手決定要不要包夾詹,
不包夾,他就拖時間拉到最後單打,
就是大家常在說的控分。
包夾,他就判斷對手的落位,
搭配龜的空切懲罰包夾,
今天龜有一球精彩的空切爆扣就是如此。
另外一個模式就是主打龜眉配合,
以龜跟AD的高位擋拆為主,
起手式是Monk跟詹會蹲兩側底角拉空間,
瓜跟AD各自站在肘區,
接著AD會上去啟動掩護,
簡單的兩人小組配合,
國王這段時間處理不了AD的Roll in,
所以這種模式效果也不錯。
這兩種模式之下,
Monk跟瓜兩人幾乎不參與進攻,
就是拉空間跟防守。
接著就是關鍵的OT3,
進攻端Vogel開始做了調整,
完全捨棄詹低位要球,
啟用更多詹愛用的點名,
增加了瓜的低位要球,
還有AD高位的手遞手。
這段時間瓜跟Monk才真正參與進攻,
但他們兩個手感都不好,
幾次出手都沒能把握,
我想這也是版友說他們累了的原因,
這段期間取分大多靠詹的點名跟買犯,
還有龜龜餵AD、Transition 跟進攻籃板,
值得注意的是,
Vogel注意到瓜手感不好後,
其實有把瓜換成小AB,
但他馬上被TT身材霸凌,
掉了籃板被放進兩分,
接著進入讀秒追分階段,
ATO後再把瓜換上來,
由詹啟動做了一個Hammer給瓜投三分,
雖然進了可惜為時已晚。
事實上延長賽本來調度就不頻繁,
對面國王的主力也是一直留在場上。
從2OT開始除了6犯的Len換TT,
國王也沒有任何調度。
加上三星本來就綁定收官陣容,
Vogel實際上要輪替的位置剩兩個,
因此他怎麼輪替這兩個位置,
會是比較值得討論的。
以OT1、OT2
需要拉空間防守組的角色來看,
板凳上只有Ellington跟小AB比較適合,
但他選擇相信今天前四節手感更好的Monk,
跟籃板保護相對較好
且還有意願衝搶進攻籃板的瓜。
我覺得Vogel幾個能操作的點是
Monk OT1、2犯了幾個防守錯誤,
防守應對Fox、Hield的狀況也不好,
進攻端甚至完全沒有出手,
可以提早考慮防守更好的小AB?
前兩個OT得12分其實不低,
進攻端看起來沒問題的情況下,
都是三星在主導進攻,
是不是早點讓年紀較大的瓜下場,
先讓他休息,
等要他真正參與進攻的時候,
再把他換上。
這樣也可以直接使用更小的陣容,
去應對國王的三衛。
尤其THT能夠打爛仗,
3個OT都沒上真的很可惜。
Vogel一直是用人偏保守的教頭,
所以本來就不用期待
他有像TS把Rodney Hood擺上來,
然後拯救了拓荒者的4OT這種奇兵型調度,
重播看下來他也不是沒做調整,
還很反常的是以’進攻’做調整,
只可惜結果不盡人意,
一點看法,跟大家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