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不爭就是慈悲,不辯就是智慧,不聞就是清凈,不看就是自在,不貪就是布施,斷
惡就是行善,改過就是懺悔,謙卑就是禮佛,守禮就是持戒,原諒就是解脫,知足就是放下
,利人就是利己。」
不爭就是慈悲
以平常心應對無常的人生,不爭不辯、不聞不見是大境界,或許俗世中的人們難以貫徹始終
,卻可以在生活中充分運用不爭的智慧,不輕易和別人發生爭執,當爭執無可避免的時候,
忍一時退一步,讓對方贏,又有何妨?
人活著,沒必要凡事都爭個明白。黑是黑,白是白,讓時間去證明。跟家人爭,爭贏了,親
情沒了;跟愛人爭,爭贏了,感情淡了;跟朋友爭,爭贏了,情義沒了。跟陌生人爭,爭贏
了,緣分沒了。爭的是理,輸的是情,傷的是自己。
很多事,沒必要去爭,不爭,是一種大度的人格,不爭,是一種自信的底氣。與人不爭,不
代表窩囊沒用。欲為大樹,莫與草爭,與其爭,不如讓自己身在頂峰。
不辯就是智慧
《道德經》雲「善者不辯,辯者不善」人與人之間的很多矛盾是無法靠講道理來解決的,顏
面也不是靠爭執能挽回的。相對而言,遭遇誹謗的最好處理方式就是保持平靜和理性。
是非以不辯為解脫,誹謗最終會在事實面前不攻自破的。在現實生活中,擁有「不辯」的胸
襟,就不會與他人針尖對麥芒,睚眥必報;擁有「不辯」的情操,寬恕永遠多於怨恨。
不爭辯的人通常是以「海納百川」般的胸懷做事待人,不拘泥於小節,看淡得與失,用「厚
德載物」的心態面對一切。因此,這類人屬於「大智若愚」的人。不爭辯是一種處驚不變的
心態,是一種成就大事的智慧,是一種包容萬物的人格。
出自:https://kknews.cc/essay/ypzmqxa.amp
心得:原諒就是解脫,知足就是放下,對我而言,這正是我目前最需要做到的,目前的安排
,應該讓我感到知足,而不是再自尋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