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平凡
文/慧淨法師
人要平凡不容易,一般人往往不甘於平凡,他在心中會這麼想,佛的境界高深無比,我已
經學佛了,如果還跟人家一樣,哪算是有在修行呢?
尤其是學淨土法門的人,總是會有疑惑,如果只念這一句佛號,和一些沒文化的阿公阿婆
一樣,這怎麼可以呢?這樣就能往生嗎?
其實,最高超的就是最平凡的,所謂「大道至簡」,所以我們就守住平凡,何況我們就是
個六道凡夫,更要安分守己,老老實實地做一個平凡人。
淨土宗的宗風也說,「不尚體驗而平凡化」,因為體驗很多,千差萬別,如果對教理不明
瞭,有了這個體驗,就還會去追求另一種不一樣的體驗。
而體驗往往是情感居多,而不是知識性的,如果停留在體驗當中,就會失去正知正見而走
入歧途了。
所以,一個正信的學佛者,應以教理為依歸,而不是根據自己的體驗,佛怎麼說,我們就
怎麼相信,以佛的知見為我們的知見,把佛的境界當做我們的境界。
我們想想看,一個證悟佛性的人會怎麼樣呢?肯定是非常心平氣和、安詳穩重、毫無造作
,不會自命不凡、高人一等、與人不同。
因此,我們不要認為只是念這一句佛號平凡無奇,而別人這個也懂、那個也會,又能通靈
進入靈界,千萬不要生起這樣的想法,一定要守住平凡。
應知,一旦失去平凡,就會進入不平凡的坎坷境界,想要過平凡的日子,就已經不可能了
。
做一個平實的念佛人
文/慧淨法師
所謂平實,就是過一種與自己身分相符的生活,在佛前不裝模作樣,在佛後要安分守己,
一個平凡、平常、平淡的人,才會是一個平實的念佛人。
念佛的人,要真實地面對自我,要像善導大師所說的,「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
夫」,如此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
這就是淨土宗的「機深信」,目的就是要讓我們回到自己的真實狀態,用這樣的狀態去念
佛,沒有一點虛假,徹底依靠彌陀的救度。
我們是怎樣的根機,就以那樣的根機去念佛,我們是凡夫,就接受自己是一個凡夫的身份
,不需要偽裝成一個大修行人,乃至菩薩的樣子。
善導大師告誡我們,不要「外現賢善精進之相,內懷虛假」,學佛修行要實實在在,不造
作、不虛妄、不客套化、不裝飾化、不表面化,這就是平實。
古大德說,「世間虛假,唯佛是真」,所以念佛的人,要把世間的東西看淡一點,世間一
切的人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一口氣不來的時候,有哪一樣能夠帶得走呢?
所謂「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如果不依靠佛力,不肯相信、不願接受彌陀的救度,
那就只能隨著業力繼續在三界六道中輪迴受苦了。
學淨土法門的人,懂得這個道理之後,就要做一個樸實、踏實、老實、平實的念佛人。
繁華落盡見真淳
文/慧淨法師
人生的滋味,猶如淡淡的白開水,有無味之味,無味之味才是真味,其味甘醇而不膩,長
飲而無患。
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平淡是最原始、最樸實的,
平淡才是我們的本來面目。
所謂「繁華落盡見真淳」,我們要安於平淡、甘於平淡,不要嫌淡而無味,而去尋求肥甘
厚膩。
我們也要安於孤獨、甘於寂寞,不要喜歡熱鬧奇特,這樣會失去本真,與自己越離越遠。
有一首詩說,「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世事靜方見,人情淡始長。」
一個人只要心性安定,沒有非分之想,亦無非分之求,便能安貧樂道,無入而不自得。
即便茅屋也安穩知足,菜根也甘甜有味,不希冀華屋大廈與珍饈佳餚,不因得不到而苦惱
不安。
一個人只要心靈平靜,不起心動念,而又清清楚楚,自性的風光,真理的面貌,便會自然
地呈現。
因此,我們要甘於平淡、安於平淡,淡才是真味,淡才是平常,而且可長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