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等大集經》卷23〈3 彌勒品〉:
「若有愛心即是無明,無明之體能出二過:一者、
出行;二者、出識。」
(CBETA 2024.R1, T13, no. 397, p. 164a13-14)
《雜阿含經》卷28: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無明為前相,故生諸惡不善法。時,隨生無慚、無愧;無慚、無愧生已,隨生
邪見;邪見生已,能起邪志、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
若起明為前相,生諸善法。時,慚愧隨生,慚愧生已,能生正見,正見生已,
起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次第而起。正定起已
,聖弟子得正解脫貪欲、瞋恚、愚癡。如是聖弟子得正解脫已,得正知見: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CBETA 2024.R1, T02, no. 99, p. 198b14-25)
我的解讀是:
無明除是一種癡性的愛心與所有苦的因,另外
也可以說是對甚麼是苦(苦)本身的不了解,
對造成痛苦的原因(集)不了解,對解除痛苦的
方法不了解(道),對真實快樂的不了解(滅諦),
還有對五蘊身心(或五陰身心)的不解與執著,
把可愛色受想行識當成我當成自己,或是住愛
其中,外境有不如意便起保護不悅瞋恨之意
,能生起恐怖的邪見、邪志、邪語等八邪
※ 引述《apple03 (稻香)》之銘言:
: 佛陀說:「一切痛苦都產生於無明,
: 人由於無知而產生了偏見與固執,苦也就由此產生了。」
: 什麼是無明呢?佛陀在雜阿含裡對無明有詳盡的描述!
: 佛陀說:「什麼是無明呢?
: 不知過去、未來,
: 不知過去與未來的關係;
: 不知內、外,
: 不知內與外的關連;
: 不知行為、後果,
: 不知行為與後果的關連;
: 不知佛、法、僧,
: 不知終止苦的方法;
: 不知苦、集、滅、道,
: 不知止息痛苦的實踐;
: 不知因和因所引起的後續一切……
: 不知善、惡、有罪、無罪、習常或不平常;
: 不知好、壞、污、淨的分別緣起
: 全都不知。
: 對於六種感官所引發的後果沒有如實知。
: 對於每一個發生緣起而引起的自我、痛苦、
: 渴望、愛慾的原因
: 不知、不見、或只知其一
: 不能全部洞然明白,
: 這些癡暗、無明、大冥,
: 就叫做無明。」
: ——雜阿含經
※ 引述《apple03 (稻香)》之銘言:
: 佛陀說:「一切痛苦都產生於無明,
: 人由於無知而產生了偏見與固執,苦也就由此產生了。」
: 什麼是無明呢?佛陀在雜阿含裡對無明有詳盡的描述!
: 佛陀說:「什麼是無明呢?
: 不知過去、未來,
: 不知過去與未來的關係;
: 不知內、外,
: 不知內與外的關連;
: 不知行為、後果,
: 不知行為與後果的關連;
: 不知佛、法、僧,
: 不知終止苦的方法;
: 不知苦、集、滅、道,
: 不知止息痛苦的實踐;
: 不知因和因所引起的後續一切……
: 不知善、惡、有罪、無罪、習常或不平常;
: 不知好、壞、污、淨的分別緣起
: 全都不知。
: 對於六種感官所引發的後果沒有如實知。
: 對於每一個發生緣起而引起的自我、痛苦、
: 渴望、愛慾的原因
: 不知、不見、或只知其一
: 不能全部洞然明白,
: 這些癡暗、無明、大冥,
: 就叫做無明。」
: ——雜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