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非關命運:為何吃虧的總是我?

作者: xul1021 (擋不住的魅力)   2016-09-20 16:16:08
出處:非關命運:為何吃虧的總是我?拒絕人,真的好難(2/3) 20110707
內容: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B6vbMua6-A
非關命運:為何吃虧的總是我?拒絕人,真的好難(2/3) 2011070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B6vbMua6-A
拒絕在人際關係中,必定會造成衝突嗎?/陳炯鳴精神科醫師
其實拒絕在我們人跟人相處之中,其實不算罕見。拒絕基本上通常發生在請求者和被請求者,他們對一些事物的認知不同,就會產生這種拒絕。
這拒絕在心理學上叫做限制性的行為。
拒絕本身它並不是一個惡意的東西,它只是很清楚告訴別人我們的界限在哪裡。
事實上,研究上很多,拒絕不代表一定會造成人際的衝突。
一般來講自我強度良好的人,他(拒絕)之後也不會有罪惡感,因為它/拒絕是一個合理的狀況,他知道能力的界限所以拒絕。
可是有一些自我強度比較差,就比較容易產生一些恐懼,擔心資源不夠啊,或是莫名的罪惡感等等。
可是事實上就像我剛才講,拒絕其實有時候我們拒絕的內容不會造成人際的衝突,但是拒絕的方式其實影響是比較大的,也就是我們的態度是很重要的。
拒絕有什麼方法嗎?
我想在比較常見,有一個心理學家叫Greenberge,他提出一個所謂DESC的衝突解決法則。這個DESC裡面有包括四個要素:
‧ Describe:第一個它是描述,它就是客觀同理的描述當時兩個人相對的一個情境。譬如說剛才提到那種朋友要找你出去玩,你就可以講:「我知道出去玩很好玩,我也瞭解我們是好朋友,所以有我去,你們會覺得更好玩。」
‧ Express:清楚表達自己的立場跟感受。你就可以告訴大家說:「我已經工作了一整個晚上,可是我體力上可能沒辦法負荷。」
‧ Specify:明確化,把焦點的問題明確化。譬如說你可以提到說:「因為我體力沒辦法負荷,我第二天要上班,上班如果作不好,老闆會責怪怎麼樣。」
‧ Choose:選擇。可以提出一些折衷方案,讓請求者跟被請求者,就是你來互相作一個折衷的選擇。譬如說,「我可以跟你去玩,但是我到兩點我一定要回家,我要休息、補充體力。」或者是說:「我們是不是改天另外在約,約一個假日。」
其實這個表達方式,最主要它的一個重點就是說,你要同理對方的情境,但是清楚表達自己的立場。
一般來講,拒絕,如果不是用充滿情緒性或者是貶抑性的語言,譬如說借錢就說「你是沒有飯可以吃嗎?」、「你怎麼那麼懶,怎麼需要借錢?」、「台灣這個社會餓不死人的,你要努力好不好」。只要不要用這種貶抑性的方式,其實拒絕它本身不會造成人際衝突。可是如果用貶抑性的方式講,你的朋友自尊受到傷害,人際關係就比較會受影響。
一般來講,假如可以就是中性,去描述情境跟你個人的限制,其實我想拒絕並不是很難。一步一步去作,清楚的描述,然後把你的感受講出來,把問題的焦點提出來,然後另外再選一些折衷的方案。
杜詩梅舉例:如果照那四步驟去講,朋友他會更崩潰,他會大喊說:「都不要理我好了,全世界都不要理我好了。」
醫師:其實這個東西就叫「人際剝削」。就是如果你的朋友同理心不夠,他其實就是有,沒有同理心的朋友,他可能會不斷地要求,可是你還是要考量自己的界限。也就是說,你要考慮這個友誼是不是要持續。
不過拒絕還是要考慮這個朋友跟我們之間的關係,其實互惠行為,是增加我們彼此之間的親密關係。那如果說這個朋友對我們是很重要,那我們當然是願意多作一些。那我剛才說的「拒絕」的狀況,是在你其實根本就很不願意,你不願意的情況之下要怎麼回應。
這些害怕拒絕別人的理由在心理層面上有什麼意義嗎?
當然我們人時常會透過一些利他的行為來建立一些正向親密的關係,這個在心學上叫依附關係。當然我們從小是從家庭學起,長大我們在人際關係也會追尋這種依附關係。
通常我們對朋友作一些利他或者互惠的行為,是可以理解。
可是有些人可能出於過度管教的家庭,父母非常嚴厲或者用貶抑的方式來管教,或者是他在同儕、兄弟姊妹表現並不是特別突出,所以導致他信心比較低落,他對這種依附關係的需求就會特別強烈。他通常在這種人際衝突裡面會採取依順的方式來尋求別人的肯定讚賞,來保有這樣的依附關係。這種人就像剛才提到的,通常別人欠他錢、他還不好意思提醒別人,或者是言語傷害他,他其實也不敢告訴別人。
這些人不見得在人際上就會無往不利。因為這種人他通常沒辦法把他情感完整表達出來。也許,甚至他在遇到別人對他有正向的回饋的時候,他也沒辦法把它好好表達出來。這種人一般來講,會很像是,讓別人覺得有點距離,或者是帶著面具,其實他是一般比較難跟別人建立親密關係的。
其實表達自我,讓朋友清楚的瞭解你,或者你的界限,其實是最容易交到朋友的。
因為就像剛才我提到就是說,因為你太渴求這樣的依附關係,譬如說你會無限制提供你的時間能力或甚至金錢,來奉獻。最後自己會受不了,然後就逃掉了。這是心理學上的一個逃避反應。逃避反應輕者就是如果說朋友一直煩你,你可能會切斷電話不跟他聯繫。切斷這個對你剝削者的聯繫。更嚴重的,因為可能這樣的人際挫折導致更多的罪惡感,或更多的焦慮感,而讓你在跟別人中間形成一道人際上的障蔽。
***
以下摘錄自《內向者求生術》
試著說「不」
有些人過去形成了根本不會說「不」的習慣。學會說「不」,對保存精力很重要。如果你不設立界限,別人可能就很難意識到他們需要考慮我們的情況,他們也會學習到輕易忽略我們的感受。
考慮一下,如果你說「不」,對你會有怎麼樣的影響。說幾次「不」,觀察情況如何。
心智健康的人並不會因為你說「不」而疏遠你的。如果他們真的疏遠你,那就對他們說更多的「不」。
製造緩衝的時間和空間
告訴其他人:「這個問題聽起來很有意思,讓我想幾分鐘。」或「我不知道。」或「我擔心的問題是...」
不要為自己具有矛盾的情感而擔心——矛盾是精神健康的標誌之一。
讓你自己思考一下可以選擇的事情—世界上總是會有兩個以上的選擇的。
讓你自己在思考之後在做出決定。
可以利用夜間思考,隔日作決定。
不要因他人能迅速提出問題的答案,而覺得有壓力、覺得自己不夠好。
※ 編輯: xul1021 (140.122.146.201), 09/20/2016 16:31:12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