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nanpyn (Apple)
2012-10-15 08:04:24Contrastive Analysis: Reinterpretation of Transliteration or Romanization
由於輔音清濁的道理大多同理可證,本篇為求簡易僅取雙唇塞音為例。
目的是呈現羅馬拼音的表記系統與音系並不一致之現象,
好讓外語學習者能視書面之讀寫與口頭之聽說為不同系統,
以免發音被譯音文字所誤導。(催眠自己已知符號具多重意義!)
本來還想列出
Pinyin,
Wade-Giles,
Tongyong,
TLPA,
McCune–Reischauer
當對照,但礙於畫面不夠大,一切從簡。
【格式簡介】
一、排序(相同編號者都是同類)
1. 濁音(聲帶振動):臺語注音符號其實有表示濁音的符號,但因不便顯示,故不輸入。
2. 不送氣的清音(聲帶不振動):爆、不爆
3. 送氣的清音(聲帶不振動):強、弱
二、斷詞
詞首 S- 、詞中 -S- 、詞尾 -S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