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季截至今日為止,不幸的墊底,投打失調,守備掉漆,
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一、訓練問題:
(一)季前:號稱「美式」的自主訓練?
(二)季中:沒有打擊教練、投手教練調教的功力、總教練的平等原則、綜合教練?
二、戰力補強:
(一)投手:
如果今年的成績不看,只看姓名和過往的實績,這幾年補強了許多評價不錯的投手
如站穩先發的廖文揚、羅錦龍,中繼先發兩相宜的王鏡銘、中繼要角傅于剛、上過
大聯盟且有不錯成績的郭泓志,近幾年以投手為主要補強目標,如果沒有意外,應該
獅隊隊形會「逐漸」趨於屬於決勝於小比分差距,類似2004年左右的情形。
(二)打線:
自從民國100年拿下總冠軍之後,全隊打擊成績直線下滑,其中原因大略是三連霸
主力傷的傷退化的退化,尤其高國慶是最明顯的例子,劉芙豪、潘武雄在去年更是
因為受傷繳出近幾年最差的成績,但在今年此二人皆復甦,與鄧志偉、陳鏞基,成為
今年的攻擊重心,在新人部分除了鄧志偉林志祥其他人似乎仍須磨練,或天花板低,
如唐肇廷、黃恩賜,成績都不是很好看,長打能力貧弱不說,上壘率也低的可憐。
郭俊佑、朱元勤這兩人,條件不錯,尤其是郭具有實績,但因為教練的取捨,而
上場機會遭到壓縮,至於郭今年打的差,被取代也是在意料中的事,朱應該是與
唐重疊遭到捨棄。在選秀部分,放掉高國輝、陽冠威,選擇投手;放掉可能選到
年輕即戰力野手或投手選擇郭泓志,或許是球團做出的價值選擇,不能說完全錯
,或許球團的規劃是(退化的)三連霸打線+祥林唐帥鄧鄧繼續撐+超強土投陣+三洋投
靠投手壓低失分來取得勝利,這或許是一種贏球的方法,但是如果回憶過往2003、
2004年的情形,我們會知道對於牛棚的依賴會很深,會存在操壞的風險。
結果今年很不幸,打擊沒有起色不意外,(而且野手打席的配置仍有爭議),
下半季關鍵時刻牛棚又爆炸,想贏球是非常困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