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高中生選秀逐年增加 大專球員養成曝警訊
記者楊舒帆/綜合報導
今年中職選秀結果出爐,共有32名球員獲得青睞,高中生應屆畢業生佔15名為歷屆最多,
而且連2年狀元都是高中捕手,今年更多實力並不差的大專生掉到後面輪次或者落選,可
能凸顯出大專養成的警訊。
比數場數是最關鍵因素,球探認為球員進步幅度是靠比賽經驗累積而來,目前大專全年大
型賽事只有4大賽,協會盃與梅花旗是單敗淘汰頂多5場,大專聯賽改成8隊一組單循環後
場數增加一些,但以今年冠軍文化大學為例最多也才13場。
春季聯賽以打到四強的美孚(文化)為例只有16場,也就是說4大賽都打到最後決賽,全年
正式比賽最多約40場,若球隊不幸提早打包回家,場數恐怕得少15場至20場以上。美國大
學2月至5月是春季聯賽,林家正所就讀的亞歷桑納州立大學每周3戰,今年季賽就達55場
,就已經多於台灣大專生整年的量。
從2014年U21世界盃至2017年世大運執行教練專任制,由郭李建夫帶大專國家培訓隊開始
,才有全年度的訓練規劃,多了冬季聯盟或爆米花聯盟等賽事,但也只有入選培訓隊的球
員受惠,而且場數增加量其實有限。
當台灣職棒4隊的情況沒有改變,沒有增加第5、6隊時,新進球員需求量自然降低,大專
生球員被各隊球探部門所比較的基準也會更加嚴格,林承飛職棒累積3年資歷,一軍出賽
量已經247場,同齡的大專生要具備與他相當的實力,才足以稱為即戰力的球員,輪次才
有可能放在前面。
當高中球員經過每個月密集賽事的累積後,進到大專卻因場數降低,而進度幅度急速下滑
,大專生球員要像王柏融、蘇智傑成為首輪大物的機會恐怕會逐年降低,甚至落選成為遺
珠。今年桃猿首輪翁瑋均即是有感於大專比賽量少,想要增加更多比賽經驗,與家人討論
後,選秀前夕完成報名。
台灣大專養成階段除了比賽量堪憂之外,職棒隊伍不增加誘因就會不足,造成部分球員對
賽事缺乏企圖心,連帶生活自律受影響,以及學校訓練方式是否與國際接軌而向上提升,
這些問題點都有須檢討之處,值得相關單位關注。
原文網址: 中職/高中生選秀逐年增加 大專球員養成曝警訊 | ETtoday運動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sports.ettoday.net/news/1204756#ixzz5KBOsbeeO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
近年頂尖高中生要馬直接旅外要馬畢業選秀->大學生素質變低
聯賽少->比賽經驗少->高中部隊式訓練 大學生活沒人管
大學聯賽只剩下較差的選手互相競爭進步幅度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