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03-24/聯合報/35版/讀書人】
文學獎鼓舞寂寞寫作,使投資報酬率極低的行為,也有機會分紅奪彩。特別是校園文學獎
,當年輕學子猶不知自己能不能寫作、能寫什麼文類時,經由總習、競爭、評判,往往能
幫助他們作出去留抉擇。以台大文學獎為例目前幾乎所有的大學──有的高中也有,如建
中、北一女、板橋高中──都設有校園文學獎,有名的如具二十二年歷史的成大鳳凰樹文
學獎、出過明星作家的台大文學獎、師大文學獎,以及中大金筆獎、清大月涵堂文學獎、
輔大草原文學獎等。
以台大而言,七八十年代交接之際,創作風氣鼎盛,台大文學獎開辦,吸引了各院系喜愛
文學的學生參與。拿散文獎的有中文系簡媜、政治系蔡詩萍、外文系鄭美玲;拿詩獎的有
醫學系蔡順隆;拿小說獎的有農經系傳豐琪。十幾年過去,除簡媜、蔡詩萍仍活躍寫作圈
,其他寫手(包括連續三年奪得校際性「全國學生文學獎」並有時報、聯合報小說獎佳績
的傳豐琪)都已輟筆。校園文學獎是寫作的搖籃嗎?一個早慧的作者究竟能不能保證他的
文學事業?答案當然是不能。然而為什麼持續握筆的新生代作家如詹美涓、羅位育、羅任
玲、陳樂融、沙笛、蔡珠兒、安克強、許佑生、方群、林群盛、柯翠芬、林黛嫚、彭譽之
、林齡齡、王曙芳、黃龍杰……這一大串人馬在求學時幾乎都與校園文學獎脫不了于係?
有人因而樂觀地認為校園文學獎是培育新生代作家的搖籃,搖醒了他們的寫作意識,為他
們開啟了一條和文壇相通的路,例如曾一舉囊括成大鳳鳳樹文學獎小說、新詩、散文、評
論四獎的陳國城,以「舞鶴」的筆名專事小說寫作;但也有人持保留看法,說這些校園寫
手能不能蛻變為新銳作家,還要看個人的性向、追求和畢業後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