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怒吃光光
唉
不過說實在的
要支持電競產業
不用這麼認真在體育署上面正名化
下場只會很慘
不然這樣問好了
台灣的體育署真的培育出什麼讓台灣人驕傲的結果嗎?
網球算運動沒錯吧?
網球打得好的
還不是靠自費訓練出國
然後國內留不住人才 出國當教練變最好依歸
真的比較好一點點的可能只有職棒職籃環境吧
但是選手運動生命短
薪資水平不高又缺乏保障
於是大膽簽賭拼一場一月收入 弄臭整個產業
體育署做了什麼?
還不是辦國際比賽要年輕人用愛國心參加
然後如果受傷了都不賠喔 早餐什麼的不保證喔
弄得球員沒飯吃還要民間企業自主發起去支援
可是辦比賽賺大錢的都是位居上位沒打過球的狗官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0306/809666/
這是最近的新聞
沒錢出國打世界盃 苗中橋牌國手恐棄權
老實說這也不是個案
台灣橋牌在亞洲算是數一數二
也曾經拿過世界第二什麼的
需要坐一整天花費高度集中力的比賽 也要講求團隊合作
跟電競意義差不多 也是沒什麼官員在理的阿
老實說 與其加入體育署
不如思考如何讓這領域真正產業化
現在LMS其實也不算失敗
甚至可以說以台灣的人口構成來說 可以說是傲視世界了
這必須要感謝許多對這個圈子有愛的一群人的努力
然而真正的問題還是在於創造未來性
電競的特色是起步時間早
但是退休時間更早
一個戰隊比起給付年輕人高額薪水
我說真的不如有更完善的引導後續銜接
如果有孩子真的有天賦
讓他們在這個圈子發光發熱
也要能確保他們在日後屆齡退休時 (大約24-25歲時)
保有一定程度的社會競爭力
類似同等學力之類的
當然 最好的是在電競這個產業延伸上
衍生出更多需求
語言、統計、領導、管理、行政等等
依照每個人的特性 讓他們的未來有更妥善的安排
我期待的願景是這樣的
一群人才湧入這個產業 發光發熱 彼此激烈碰撞 (>///<)
而真正最頂尖幾位的成為傳說、知名實況主
其他的可以嘗試分析、翻譯、導播、行政、管理人員
地方性社團指導老師、地方比賽顧問等等
甚至可能因為這些領域表現出色而有機會跨足其他領域的相關專業
最起碼的最低保證則是退休後輔導一年內擁有某些證照或基本學歷
而真正能實現這些的
非常需要依靠一群對電競很有愛的人
讓政府管理電競?別鬧了!
想想到時候一個40歲沒打過星海的人坐在高位
旁邊30歲的助理在會議上說:大家來討論這個產業要如何蓬勃發展
在場幾位討論者 只有兩三位真心喜歡電競其他都是公務員
在說著什麼地方的支出太多沒必要
說什麼指考前三個月辦比賽會被家長抗議要取消或寫報告
說什麼要辦活動讓選手跟觀眾拉近距離 結果門票週邊收入都是他們拿走
與其讓這些人坐領乾薪
我寧願不要體育署的正名
只要優秀選手不用當兵
管他什麼名義都行
只要投入這個產業有未來性
你說不是體育活動也無所謂
重點是要有合理的薪資與保障
然後讓管理這些事的人不要是公務員就好
讓企業認為投資電競是有更多誘因的
是不是公家機關根本沒差
反正最後體育選手出國拿好成績
回國還不是被總統忘記名字還強迫握手??
最後我想說些可能不是很中聽的話
雖然我極度杜爛中國 看FNC打爆LPL就是高潮
但是關於台灣電競圈去對岸撈錢
這件事我不覺得有什麼不對
有時候看看彼此的實況
不知道是風格不一樣還是民情風俗不同
我就是看不慣對岸的
私以為實況經營上面我們比較強
既然我們的選手比較強
那去對岸撈錢有什麼不對不可以的?
如果今天是台灣人跑去對岸然後說台灣是中國的或許真的很黃安
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這樣 不用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如果說真的被國外挖角出去了
那換句話說這個領域才算真正有保障性吧
台灣的確是人沒這麼多錢也沒這麼貴的地方
能夠培育出世界舞台的選手 的確是要感到驕傲啊~~~
至於對岸 畢竟語言互通
嚴格說起來世界上使用華文的人口又不比英文少
讓選手過好一點
不是更能吸引好的選手進來嗎
然後選手私生活什麼的
這方面就見仁見智 我不覺得這有什麼
想當年敝校籃球明星也被稱為x大種馬
在職籃也是猛猛的
私生活也不見得檢點到哪裡去
只是不會被投射在ptt上而已
不過很遺憾地 選手算是半個公眾人物
(其實我自己以為是不算啦)
公眾人物可以從人群中得到一些好處
但是相對地言行容易被放大 這是他們所要承擔的
我很希望未來的職業隊伍也好 公司也好
可以提醒選手們注意
跟粉絲打砲我覺得不是不行
但是做什麼事情都有成為社會新聞的可能
(不然就好好跟人家在一起 社會結構下最小的負面影響)
能不能承擔 或者會不會成為一輩子的陰影
不是那麼可以意氣用事的
幹 對於狗官們的無能太憤怒
一時不小心打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