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來看看這篇文章:http://chinese.vr-zone.com/145562/
充電、傳輸一埠搞定,USB 3.1 Type-C(蘋果稱作 USB-C)機能快速溫習
重點整理如下:
USB 3.1 Type-C,解決了 3.0 Micro-B 接頭的畸形問題,
也因內部接點採上下對稱式的排列而得以正反插皆無礙。
再來,3.1 的 5Gbps 速度和 3.0 的 5Gbps 不是同等級的,
3.1 實際可用的速度約為 4.8Gbps,而 3.0 僅 4Gbps 可用。
且除了 5Gbps 的 Gen 1 以外,還定義了 10Gbps 的 Gen 2。
在傳輸資料的同時,Type-C 也提供了最高 100W 的供電能力,
且能夠雙向供電,這點在蘋果販售的轉接頭上便充分體現:用
Type-C 接頭為電腦充電時,也能用 Type-A 接頭為手機充電。
至於轉接頭上的視訊埠則是替代模式(Alt Mode)的實作:
Type-C 接頭可以將部分資料通道轉供其他規格的訊號傳輸,
以麥書來說是用來傳 DP 訊號,再轉成 VGA、HDMI 來運用。
整體來說,Type-C 接頭比起現存的 Lightning、Thunderblot
有著更多的彈性,且不用受限於授權費、專屬晶片(望向TB)
等等增加成本的問題,未來可以期待更多 Type-C 接頭的應用。
-
從上面可以了解到 Type-C 接頭在功能面上是具有一統天下的態勢,
下面拿幾個對手接頭的腳位配置來比較,圖例:電源、高速通道、低速通道、USB 2.0
01 03 05 07 09 11 13 15 17 19
┌──┬───┬───┬──┬──┬──┬──┬───┬───┬──┐
│GRND│HS0TX+│HS0TX-│GRND│LSTX│LSRX│GRND│HS1TX+│HS1TX-│GRND│
TB ├──┼───┼───┼──┼──┼──┼──┼───┼───┼──┤
│ HPD│HS0RX+│HS0RX-│GRND│RSVD│RSVD│GRND│HS1RX+│HS1RX-│PWR │
└──┴───┴───┴──┴──┴──┴──┴───┴───┴──┘
02 04 06 08 10 12 14 16 18 20
1 2 3 4 5 6 7 8
┌──┬──┬──┬──┬──┬──┬──┬──┐
Lightning │GRND│L0+ │L0- │ID0 │ PWR│ L1-│ L1+│ ID1│
└──┴──┴──┴──┴──┴──┴──┴──┘
A12 A11 A10 A9 A8 A7 A6 A5 A4 A3 A2 A1
┌──┬──┬──┬──┬──┬─┬─┬──┬──┬──┬──┬──┐
USB │GRND│RX2+│RX2-│Vbus│SBU1│D-│D+│ CC │Vbus│TX1-│TX1+│GRND│
Type├──┼──┼──┼──┼──┼─┼─┼──┼──┼──┼──┼──┤
-C │GRND│TX2+│TX2-│Vbus│ CC │D+│D-│SBU2│Vbus│RX1-│RX1+│GRND│
└──┴──┴──┴──┴──┴─┴─┴──┴──┴──┴──┴──┘
B1 B2 B3 B4 B5 B6 B7 B8 B9 B10 B11 B12
就接頭大小來看,Type-C 是比 TB 小得多,比 Lightning 大些,但接腳數最多;
而以高速通道的數量來說,Type-C 和 TB 都是四條,Lightning 僅兩條。
目前 Type-C 是使用四條當中的兩條傳輸 USB 3 訊號,另外兩條拿來傳別的資料,
但在規範裡頭是可以讓這四條都拿去傳其他東西…到這邊有想到什麼了嗎?
很可能在不久之後便生出個 Thunderbolt 替代模式,只要 Intel 願意的話。
還不只這樣,目前 TB 其實就像個寄居蟹般地附在 miniDP 接頭上,當寄居蟹
長大時總是要換個殼…再看看 TB 和 Type-C 的配置就會發現 Type-C 很合適:
Intel 在去年似也有提到,下一代的 TB 將使用更薄的接頭,提供 100W 電力,
速度還要翻倍到 40Gbps,如要減少線材成本就只能朝增加通道數量的方向發展,
若接頭真換成 Type-C 的話只須將 USB 2.0 的兩條通道都改作高速通道即可,
在 Intel 和蘋果皆參與了 Type-C 設計的前提下,有這樣的發展我想也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