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了一覺,還是要打上一點新MBP的心得。
把接頭全改 Type-C 正反兩面我都找得到說服我自己的方向。
剩下就是交給歷史去評價,3、5年後再來看這樣做的後果。
但是售價我真的覺得有討論空間。
新款最便宜的價格是 8G/256G 47900元
就像 iPhone 一樣,每年一樣的價格,但規格總不能一樣。
這次隔了一年半。(2015只有小改款,說是隔了兩年都不為過)
這些廣色域、新CPU、輕量化都應該當做是直接要升級的
所以這款雖然我有點抱怨接頭只有2個,但我勉強能接受。
你如果說舊款 USB-A 接頭的還有在賣阿,才41900。
但是他是128G的,如果客製化成256G,是48420。
也就是說,一樣的機型,不但沒降,還比原本的定價貴了500。
(CPU等等還是去年的喔)
我們往上看一個階級,有 Touch Bar 的要 57900。貴了一萬。
雖然CPU型號從 i5-6360U 升級 i5-6267U ,TB3接頭也變4個。
但主要我相信還是貴在Touch Bar。
先不論價格,先說實用性好了。
在Mac上要推新技術,需要的時間總是比較長。
比如說 ForceTouch 觸控版比 iPhone 的 3D Touch 還早出。
現在 iPhone 上的各種應用已經很普及,連玩遊戲都有特意要按壓的動作。
但是 Mac 的 ForceTouch 除了文件對齊會震動外。
我暫時還想不到哪個第三方程式支援了。
發表會上雖然有 FCP、PhotoShop 等軟體 Demo。
但除此之外,要等其他第三方支援,也不知道要等多久。
就算支援了,看看 DEMO 的 FCP 剪輯,手指頭的精準度我不覺得有很實用。
接下來看價格。
先說,我一直都對於「蘋果的產品不要買第一代」這種說法持反對態度
這種說法往往建立於新出的產品不穩定,等改款後比較穩。
但,改款、新改上去的元件就真的比較穩定嗎?很難說
綜觀這十年來的產品,我們有時候也很難去定義怎麼樣算才大改
只改螢幕算嗎,只改CPU算嗎?或是只改外型算嗎?
當然,這種說法某種程度上是合理的,但應該世界上全部的產品都適用
而不是只有蘋果產品的第一代不要買。
而價格這件事,就很現實了。
現在誰還記得 MBA 曾經代表的身分是有錢人的玩具,
而現在的身分是平民機種。
第一代 MBA 價格是 1799 美元與 2499 美元
隔年改款變成了 1499 與 1799 。
第一代有 retina 螢幕的13" MBP 256G 售價是 1999 美元
隔年一樣是13" 256G 售價為 1499。
無論如何,這個先行者優勢蘋果是搶下來了
這幾年有好長一段時間 MBA 幾乎都是 ultrabook 的首選。
大家現在眼睛也習慣 Retina,回不去 1280*800。
但如果你是每年都換電腦的人,你原本的期望可以是每年降一萬賣出去年的機器。
但是在當年,只降一萬的話,新機都比你的二手機便宜。
有 Touch Bar 的電腦,我認為有一點點當年 Retina 電腦那樣的感覺
不過只有一點點,畢竟這看起來不是一個用過就回不去的東西(可能 Touch ID 是)
要以這個當領頭羊改變產業也言之過早。
但買了這款,多少還是要有明年二手價大跳水的心理準備。
好啦 我還是會買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