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有了攜帶的需求,自從2016 Late版本的蠻大幅度更新後,
就一直在觀望要不要把目前的Mac Mini 2012版本換掉。
(這台真的很耐操,尤其升級16G RAM 跟 1TB SSD之後還是非常勇猛)
觀望的點除了全部改USB C介面外(那時市面上還沒有那麼多的轉接頭可以選擇),
還有當時的CPU也還未跟上新一代的Kaby Lake,
等著等著...就看到了mac Rumor網站說今年WWDC會小幅度更新的傳言...
結果今年WWDC傳言還成真了,二話不說更新發表後一週就殺去香港買,
沒想到卻因為缺貨,兩手空空回來變成香港一日遊...
隔一週到了東京一落地立刻殺去表參道的Apple Store,終於買到了15吋低階版本。
http://imgur.com/Qz0I1eX
http://imgur.com/lF0kmFc
http://imgur.com/ie5tDsH
http://imgur.com/Nvfu5XU
而這次小幅度的更新只有更新CPU跟GPU的部分,外觀則完全與去年的相同,
日幣258800換算下來大約七萬台幣,雖然與自己在台灣用企業方案購買七萬三千元
只相差三千元,不如去年日本售價還未漲價時的八九千元價差,省下的三千元也剛好
購買一支Hyperdrive的轉接頭。
使用大約兩週,
鍵盤的部分,
比較起之前接在Mac Mini上頭的有數字鍵盤版本,
敲打起來因為鍵程變短的關係,一開始手指還不習慣會用之前打字的力道去打,
幾個小時後手指還蠻酸的...而且聲音很大聲...
後來習慣後將打字力道變小,發現二代鍵盤其實敲起來還蠻省力順手的。
喇叭的部分,
音質比起2012 Mac Mini那悲劇的喇叭或是在更之前使用的
Macbook Pro 13都好非常非常多,音量也非常大,足夠應付一般的使用場合了,
但如果比較專業一點的,也是可以接上喇叭或是耳機(Apple 拔掉了iPhone的耳機孔
Macbook Pro上卻還留著...)
Touch Bar的部分,
Touch Bar的部分,
除了之前在店內有小試玩過外,自己入手後有刻意的去增加使用,其實這條Touch Bar
除了之前在店內有小試玩過外,自己入手後有刻意的去增加使用,其實這條Touch Bar
真的很好用....除了最右邊那顆Touch ID可以與iPhone一樣用指紋解鎖與付款外,
真的很好用....除了最右邊那顆Touch ID可以與iPhone一樣用指紋解鎖與付款外,
其餘的按鈕因不同的程式會有不同的常用介面可以點選,像是清空垃圾桶時,不用再
將手從鍵盤往下移到Track Pad 點選,可以直接用Touch Bar選擇。
Safari多頁面的切換也可以直接點選Touch Bar跳到該頁,如果想播放網頁上的音樂
或影片同時,背景有用iTunes或是Spotify之類的,也能直接用Touch Bar將音樂暫停,
不需要特別跳到該程式畫面按暫停再回來網頁的畫面播放音樂或影片。
但是這條Bar也不是沒有缺點,像是ESC有時候會按不到....除了Touch Bar會自己休眠
必須敲一下喚醒,再敲一下esc才會反應,或是,因為程式的關係,esc鍵會被其他
程式的鍵所取代,也是必須回到上一層才按得到。
除此之外,在使用Lightroom修圖時,Macbook Pro溫度會升高不少,
而這條溫度也會跟著升高...自己嘗試將手指放在上面十秒左右真的蠻燙的....
最後,
還是貼一下規格,證明我不是拿2016 Late的版本來開箱....
http://imgur.com/NwEHGci
http://imgur.com/NwEHGci
P.S
想問大家在將大量檔案從外接A硬碟複製到外接B硬碟時,
想問大家在將大量檔案從外接A硬碟複製到外接B硬碟時,
Finder 視窗的畫面會不會破圖....
目前試了很多次都會破圖,雖然檔案還是有傳成功...
目前試了很多次都會破圖,雖然檔案還是有傳成功...
但心裡難免有點不安...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