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如果不知道M1 Pro/Max具體拆解有什麼升級,初步可以先看上次發表得這篇拆解文
章。
https://www.ptt.cc/bbs/MAC/M.1637570374.A.6FB.html
現在板上吵最兇的,莫過於統一記憶體UMA(RAM)的『量』要多少,畢竟阿婆自己已經寫明
規格在那邊提供參考了,『快』已經不是重點了,但你真得知道多快嗎?
===從巴哈上擷取部分資訊過來===
M1, M1 Pro 和 M1 Max 大致上的共同點:
CPU 架構仍然是 A14 仿生的 Firestorm + Icestorm (基於 ARMv8.5 指令集) ,並非 A1
5 仿生的 Avalanche + Blizzard。
L1 快取仍然是 192 KB 指令 + 128 KB 資料 (P-Core) / 128 KB 指令 + 64 KB 資料 (E
-Core)。
L2 快取在節能核心上仍然是 4 MB。
GPU 架構沒變,跟 M1 一樣,都是每個核心 16 EUs、128 ALUs、頻率 1278 MHz。
===從巴哈上擷取部分資訊過來===
M1 Pro 和 M1 Max 對比 M1 有哪些改變:
I/O 規格從 USB4/Thunderbolt 3 升級為 USB4/Thunderbolt 4。(這我之前有說過雷電
控制晶片)
記憶體大幅度升級,從 LPDDR4X-4266 升級為 LPDDR5-6400,同時 M1 Pro 有 2 個 128-
bit 匯流排 (共 256-bit);M1 Max 有 4 個 128-bit 匯流排 (共 512-bit)。理論最大
頻寬差不多是 204.8 GB/s 和 409.6 GB/s (Radeon Pro 5600M 的 HBM2 也就 394 GB/s)
。
統一記憶體:M1 Pro 為 2 x 8 GB (16 GB) 或者 2 x 16 GB (32 GB);M1 Max 為 4 x 8
GB (32 GB) 或者 4 x 16 GB (64 GB)。之所以記憶體單顆粒能夠最大 16 GB 正是因為
用了 LPDDR5;LPDDR4X 完全做不到這點,單顆粒最高只能到 8 GB。
L2 快取在效能核心上是 M1 的兩倍 (24 MB)
節能核心砍半只剩兩個,但換來的是多兩個效能核心 (M1 Pro 低階) 甚至是多四個效能
核心 。(M1 Pro 高階及 M1 Max)
系統快取 (SLC) 又翻倍。M1 Pro 是 32 MB 而 M1 Max 則是 64 MB 。(M1 是 16 MB)
繪圖核心在 M1 Pro 翻倍,在 M1 Max 又翻倍。所以 M1 Pro 最高有 256 EUs, 2048 ALU
s;M1 Max 最高有 512 EUs, 4096 ALUs。
=======
你可以看到核心就是一個口訣『堆疊』去堆砌核心,把規模堆大。
並且好玩的是,節能核心砍半,多兩個效能核心,這其實就把這次14”/16”的MBP說明白
不是定位休閒/文書電腦,而是帶著野心來的效能工作用電腦。
推文有一位給出了正確的解答,如果是自己工作流會使用到的記憶體大小問題,真的不夠
用其實自己多少會知道,畢竟使用電腦的人是你本人,卡不卡你自己比任何旁人明白。
Pro/Max標配都是16GB起跳,那其實不用考慮什麼8不8夠不夠用。
如我之前所述,重CPU工作流(編程編譯,開發)最佳解就是Pro滿血版本(省一點成本可
以省3000減少2 Cores GPU),不過我個人認為,既然架構是一樣的,相比M1 7Cores~8Co
res的價差,Pro才3000你倒不如是可以加上去的。
影音流我就不贅述了,看自己堆上去的效果如何,如果想大量省時間,滿上就是了(尤其
是使用Final Cut Pro x)
時間就是金錢,不囉唆。
M1 Pro 可以同時輕鬆執行最多可達 20 道 4K ProRes 422 影片串流。
M1 Max 可讓你播放最多達 5 道 8K ProRes 422 影片串流,支援 H.264 與 HEVC,並具
備 ProRes 編碼與解碼功能。
怎麼挑?
如果你跟影視颶風一樣需要生剪8K素材,那就上 M1 Max。
只有4K素材,那其實M1 Pro已經妥妥的完美勝任。
=======
外接螢幕問題。
以前M1晶片僅供兩台螢幕輸出,你要是再更多螢幕就得借助DisplayLink技術去擴展。
現在M1 Pro 支援最多達兩部外接顯示器,也就是說可以輸出自帶螢幕共計三台顯示器。
M1 Max 支援最多達四部外接顯示器,這裡的外接顯示器都是以阿婆自產的6K解析度為單
位/台去計算。
結語:
所以13” MBP根本就是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