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選校UCLA vs CMU vs UW

作者: airturtle23 (三隻小豬)   2022-04-16 00:16:44
三間能拿到兩間獎學金相當厲害,尤其是中產能拿Anderson、又Forte獎學金,堪稱女中
豪傑!
以業餘人士來說,對這三校的利弊分析算是相當到位。
然而從專業角度來看,會發現其中有些角度是在常見約定成俗的前提條件之下。
一旦某些前題假設出現突破或重置,便會得出截然不同的結果。
選校分析稍後會作解釋。
從真實生涯管理觀念出發的選校邏輯,其最高指導原則是「自我了解」—透過成長過程所
養成的若干項關鍵生涯驅力,組合後投射出的以興趣致富的生涯目標,再跟當前資歷技能
作Gap Analysis相減,會得出欠缺技能,也就是Why MBA 及 Which MBA。(請見本週公益
文)
從文中似乎可看出:原po對業務類職能的「人際談判策略」有興趣,但興趣技能不見得只
有這個,可能還散落在其他的專業或業餘活動之中。
又策略互動與說服影響等並不只限於業務類工作,可一路向上提高到企業策略甚至國際策
略高度。
而這或許就是樓主想要增加硬式分析技能的原因。
這部分會跟成長環境制約有高度相關,後面會再解釋。
對科技業則不一定有熱情,至少文中談到科技業時的語調,與談到對業務談判策略的興趣
時,語調似乎不太一樣。
若是如此,那麼則需留有科技業以外的產業選擇餘地,不然可能會將錯就錯。
那麼,選校就不一定要限制在科技就業大宗的UCLA Anderson或UW Foster。
而這時,強項在量化與分析的CMU Tepper就會從口袋名單中勝出;
然而,卻又擔心名望、地點與產業群聚、人際與校友網絡等是否不如Anderson與Foster。
那麼,令人難以抉擇的卡關點就出現了。
先簡單破除一下迷思:根據多次Tepper拿獎經驗,CMU的Computer Science堪稱世界第一,不過那是在工學院,跟商
學院屬不同單位。
Tepper商學院雖說三分之一學生的大學主修是工程相關,但科技業背景不到兩成,最多的
反而是金融業,而緊追在科技業後的是顧問業背景。

https://www.cmu.edu/tepper/programs/mba/admissions/mba-class-profiles/full-time-mba.html

其就業也是最多的是顧問業,佔三分之一; 科技業不到三成。
職能則是顧問職務最多,接近四成; 其他主要是綜合管理與行銷,各接近兩成。

https://www.cmu.edu/tepper/recruiting-and-partnerships/assets/docs/2021-employment-data-report.pdf

原po的情報蒐集與分析能力強,但不見得是興趣,有時候是為了競爭而培養出的能力。
成功跟著興趣走,而不是能力。興趣會帶動能力,但反之不然。(請見前文「生涯三要素
:興趣、性格、專業能力」。)
樓主對人、與談判策略有興趣,然而想必是不滿足於業務談判職能,才會跳PM,甚至才半
年又要去念MBA。不然當初一直待著sales往上升就行了。
另一方面,業務、PM、顧問是三種截然不同性格與專長的工作。這有可能是溺水亂抓的一
種暫時性現象,任何人在生涯卡關時都可能遇到。
因此需要更多背景資訊,來探索具體的未來產業與職能興趣。方便的話可提供補充資訊,
如:就讀大學的等級與主修領域、簡要成長背景、陞轉職動機、GT考試分數範圍,與業餘
興趣等。
而在三種、甚至更多不同職能的猶疑下,竟然能拿下這三間含獎,那如果找出具體方向後
聚焦,不就能考更高分、衝更好的學校嗎?當然多數人懶得再搞一次申請就是了。
不過還是要思考一下,畢竟校名跟學習經驗會跟著你一輩子。
當有了如此的自我了解與目標技能需求,則學校的排名與聲望、甚至文化network就不再
重要,
而是看哪間學校最能夠fit-in你的skill gap,讓你買對工具,實際達成生涯願景。
就像要買雨刷,結果跑來知名的米其林輪胎廠,那麼顯然就是跑錯單位了。
這時,專業排名就會比綜合排名來得重要許多。這跟「選系不選校」是類似觀念。
順帶一提,排名與聲望要看背後是否有結構性的利益組織操弄、甚至內外部政治角力等。
其實只要簡單看一下這些排名的新聞頁面是否有平衡報導,就能輕鬆判斷。有時候甚至會
有很驚人的發現~
普羅大眾由於並未受過專業心理或生涯管理訓練,其性格養成與環境結構的關係多半很直白。當然樓
主不見得如此,也可能是更複雜的情況。
就筆者15年餘的生涯諮商經驗,遇過不少女性個案,因為受到某些長輩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
影響,從而忽略女性天生的關係強項,而透過打破「科技業是男性天下」的刻板印象來證
明自己。
這是情緒流體四本能中的第一本能—青出於藍。(請見前文「情緒流體之四定律與四本能
」。)
當然這只是常見現象,不代表原po也是如此。
另一方面,親友間若兄弟姊妹人數很少,或是年齡差距太遠或太近、或相處機會少,則會
因為長期空氣稀薄或過於競爭,所產生「物極必反」的原理,則「情緒流體四本能」中的
第二本能—「社交」會被強化,從而熱愛與人互動。
當然也有人兄弟姊妹很多,但卻都關在房間裡念書,或是住上下樓層被隔開,沒有太多互
動,也會造成類似的人際興趣。
也有不少個案是在控制欲強的長輩教養環境中成長,則自然會為了保有自身的自由意志,
而對辯證、策略、說服等人際影響能力產生興趣。
然而,若是高中選類組或大學選主修不是數理分析相關,就會欠缺進階邏輯能力來辯證、
策略規劃,或說服他人。
那麼就會需要補強量化能力與分析能力,作為論證與說服的工具。
當然這是指常見現象,不見得原po也是如此。
最後,需要破除一些結構性迷思,就是生涯發展遠比校名來得大。
未來雇主並不是看什麼校名或排名來決定是否招聘,而是看個人本事。
主要看的是個人的自我了解精緻度,及整個生涯跨度中,對興趣技能的專注能力,然後是
否有合適的技能訓練來鍊鐵成鋼。
當對生涯解析的精緻度到達「granular level」奈米級的境界時,一旦聚焦起來,自然會
百步穿楊。
這點只要看唐鳳委員就知道了。中輟生照樣打趴世界。
另一方面,選校其實要看的是產業群聚、專業領域競爭力與聲望、乃至研究中心、師資,
尤其是教授CV各條調出來看,究竟是做哪些研究。
這些要查其實很快,都在網頁上,滑鼠點幾下就有了,學校甚至鼓勵申請人來查。
例如:CMU Tepper的Associate Professor of Marketing and Strategy, Prof. Tim
Derdenger,其研究就有: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onsumer Purchase Behavior of Base Products and
Add-ons
(author(s): Xiao Liu, Timothy Derdenger, Baohong Sun)
Marketing Science 37(4), 2018; 507-684
(https://www.cmu.edu/tepper/faculty-and-research/faculty-by-area/profiles/derdenger-timothy.html)
這個如果對進階選校熟悉的話,其實只花不到兩分鐘就找到了。
其實像西北大學Kellogg商學院就有個 Dispute Resolution Research Center,專門研究
各類談判案例與策略。

https://www.kellogg.northwestern.edu/research/dispute-resolution-research-center.aspx

總結來說,成功是跟著興趣走,而不是靠經驗或能力。
由於原po在文中較為顯著的興趣是談判策略,且有自覺需要偏硬式的量化與分析能力來提
升策略與談判專業,則原則上CMU Tepper的量化分析強項能夠吻合需求。
雖說Anderson與Foster有科技業,但由於從文中並未看出原po對科技業的熱情,反而有將
錯就錯的風險。
尤其Foster又更特專在科技業,雖說科技巨頭的臨近性高過Anderson,但由於原po並不一
定要被限制在科技業,又難以從Foster補強硬式量化與分析技能,來補強原po所需要的策
略分析工具,因此原則上就算給獎也不要去。
當然或許原po還有更個人化的考量,這些就當作是既有條件的分析,參考就好。
雖說Anderson產業廣、人脈網路尤其亞洲聲望都強,但對原po而言都屬於通泛而被動,並
未吻合特專志趣發展。
則未來發展生涯時,會出現「待價而沽」的現象。
生涯管理是以興趣技能組合,投射出快樂致富生涯,並由適切學校取得必須技能,化被動
為主動,在專業領域中挑戰愛因斯坦,然後催生原子彈,直接終結戰爭。
不好意思分析得太投入,不小心寫太長了...
希望能有所幫助~
:)
Sincerely,
David Lee
※ 引述《gmnxix (鬼島阿凍)》之銘言:
: 今年申請MBA很幸運拿到3個offer,覺得都是很好的學校,
: 最近每天糾結到失眠,想問問大家意見
: 過去大部分是 Tech sales background,
: 近期轉作Tech PM 也有半年 都是電腦產業的知名品牌廠
: career goal 想繼續做Tech PM或是探索看看Consulting for Tech,
: 個人很喜歡過去做Sales跟客戶鬥智鬥法的感覺..也比較外向
: 擅長Network 與present
: 短期留美 長期可能會回亞洲
: 從小是靠自己努力打拼的中產家庭..也希望這一趟可以提升自己的人脈資源
: 學費部分 貸款湊一湊三間應該都能付的出來 只是比較早或晚還完的差別
: 希望主要還是以長期的對人生/職涯帶來的益處來考量
: 目前我自己的分析:
: Anderson:
: 優:亞洲bigname、校友Post MBA產業比較廣,較能保留探索空間,亞洲同伴多(但可能
: 也同時是缺點、diversity 程度略低)、據說人脈網絡很強
: 缺:打聽一輪下來覺得在當地名氣反而普通、據說近幾年形象和就業表現都下滑,也沒有
: 很focus on tech,沒獎學金壓力比較大,hard skill方面的幫助不如CMU(過去的工作
: 經驗soft skill居多,希望增添點hard skill錦上添花,但沒有想成為工程師或分析師)
: Tepper
: 優:商學院表現、就業數據、和形象節節上升,看來是跟Anderson呈現死亡交叉...更多
: 精進hard skill的資源、Tech & Consulting近幾年就業成績亮眼、當地名氣響亮、
: Forte Fellow scholarship$、女性少,能受益於生理性別享受更多資源
: 缺:知名度、校友網絡在亞洲輸UCLA,同學似乎以工程師菁英為大宗、不確定非技術背景在那邊
: 是不是反而變成劣勢,地理位置的硬傷
: Foster
: 優:進big tech和留美感覺更容易、宜居、留當地税少、Forte Fellow
: scholarship$+in state tuition award
: 缺: 名氣 ranking 不如CMU ucla ,選擇少(地域性太強,除了附近幾間科技公司,其他
: 產業connection看起來比另外兩間弱)MBA亞洲校友網絡似乎普通、討厭下雨、
: 台灣校友少爆(聽說每屆僅錄取1-2人)
: 最近問了蠻多人,呈現三足鼎立的狀態XD
: 希望能多聽聽不同角度的意見
: 感謝各位大神
作者: shelly0225 (JCHIANG)   2022-04-18 18:57:00
推一個詳細
作者: myth356 (fun356)   2022-05-08 21:52:00
詳細用心推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