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以上的爭議文,就順便去精華區晃了一下,發現有一種論點似乎
對所謂的「幾A等級」有點誤解,在此說說我的意見:
我覺得討論中出現誤用的論點,就是「某某人的實力是幾A等級」。
我認為所謂的幾A等級,應該是用在形容一個「聯盟」的水準,而不
是拿來形容一個「選手」的水準,譬如你會看到美國球評的文章,說
日職聯盟是相當於幾A的等級,可是你不會看到他們說,日職的哪個
球員具有幾A等級的實力。
提到球員的時候,比較精準的說法是他的實力能「征服」幾A的等級
。譬如在2A投一百多局,ERA 2.xx,三振四壞比也很漂亮,那我們
可以說這個投手已有「征服2A聯盟」的實力,反之如果是ERA 9.xx
,被打得糜糜耄耄,那我們就會說這個投手的實力仍「不足以對抗2
A聯盟」。並不是他的紀錄欄有幾A的成績這個選手就有幾A的實力
,這樣判斷很籠統,有的球員雖然在3A打球,卻是因為球團在3A
的那個位置沒人,所以去下面抓個龍套來填一下,而他的實力可能比
一些在1A的球員還差(然後在3A先發一整年只有.20x的打擊率)
另外,有兩個說法可能會產生一點混淆:
一個是「某球員是個4A球員」。這其實並不同於「某球員的實力是
3、2、還是1A的等級」,因為現實中並沒有4A聯盟,而這句話
成立在其約定俗成,它是「這個球員有征服3A的實力,卻無對抗大
聯盟實力」的精簡化版本。
另一個是「某球員有打大聯盟的實力」,這句話是「某球員有實力在
大聯盟占有一席之地」的簡化版本,因為大聯盟以上就沒有了,這句
話代表一種「過了某個門檻」的味道,同樣的,因為缺人手而上來墊
檔的同樣也不叫做「有打大聯盟的實力」,更精準地說,不叫做「有
對抗大聯盟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