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看"霸氣"的話可以參考WPA這個數據
: WPA代表的是一個球員替球隊打下多少獲勝的機率
: 由於一開賽兩隊的勝率都是0.5
: 所以只要單場有超過0.5的表現就可視為是一肩扛下勝利的指標
: 超過0.3就算是占了獲勝關鍵的6成
: 以下是近代幾位投手在季後賽的表現:
: GS GSc ERA WPA
: Curt Schilling 19 64 2.23 4.105
: 投球表現好 而且多次獲勝都是在比分接近下一人獨挑大梁幹掉對手
: 像是1993年2:0完封藍鳥, 2001 1:0完封紅雀 2:1完投勝紅雀
: 這幾場都不是隊友早早打爆對手可以輕鬆投的比賽
: 所以累積了可觀的WPA
: 再加上故事性 (血襪, WS連續中三日)
: 稱他為季後賽第一人不為過
你舉的是近20年來的投手,如果往前拉到60年代,我想到兩個更猛的名人堂投手
1. Bob Gibson
W L ERA IP H BB SO WHIP
7 2 1.89 81 55 17 92 0.889
1967年世界大賽,他先發三場獨拿3勝,3場都完投,27局只被打14安 5保送 失3分
說當年紅雀靠他一個拿下世界冠軍一點也不過分
硬要挑的話只能說他生涯季後賽9場先發有3場失分比較多,分別是
一. 1964第2場投8局失4分
二. 1964第7場投9局失5分(但是完投勝拿下關鍵最後一戰)
三. 1968第7場投9局失4分(可惜這次第7場完投敗)
雖然略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但是夠猛了,不會比柯錫麟差
2. 上一代神左 Sandy Koufax
W L ERA IP H BB SO WHIP
4 3 0.95 57 36 11 61 0.825
數字解釋一切
頂多嫌他倒楣,輸掉的三場都只有一分責失...
我想死球年代以後到現在應該很少有人投季後賽比這兩個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