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帳號用Tanaka,所以寫一篇有關於我家田中的文章應該很合理?XD
包括季後賽三場好投在內,今年球季中前段表現掙扎的田中將大,最後三個月的明顯大
回春,原因是什麼呢?以下是一些我對他的觀察。如果內容有誤,再煩請版友指正,
感激不盡!
(註:因為上一篇發文有人在下面提及,所以這裡也附上我原本刊登這篇文章的位置:
goo.gl/MN1bbN;不過連結的文章是有計算稿費的,我已經把全文貼上來,有興趣讀下去
的版友能直接在這看完XD)
廢話不多說,以下正文開始(註:文章時間點 = 田中宣布不跳脫合約後的隔一天)
======
今年11月1號剛過29歲生日的田中將大,這個賽季在洋基隊的投球表現用「洗三溫暖」
來形容再貼切不過。在昨天宣布將不會跳出剩餘三年6700萬美金的舊合約後,未來三季他
確定都會繼續待在洋基;田中將來能有什麼樣的表現,頓時重新成為洋基迷的關心焦點。
過去三年表現相當平穩、防禦率優於聯盟平均超過20%的田中將大,這季突然變得起伏不
定的成績,使人不禁好奇他目前的真實戰力水平究竟有多高、未來又能帶給球隊多少的貢
獻。以7/28號做為分水嶺,以下分別是他今年例行賽兩段時期的數據:
時間 三振率 K% - BB% HR/9 BABIP ERA- FIP- xFIP
7/28號前 23.6% 18.2% 2.02 0.317 122 108 3.74
7/28號後 30.2% 24.6% 1.29 0.281 81 72 2.88
(▲數據解釋 — K% - BB%:三振率減保送率、HR/9:每九局被全壘打支數、BABIP:球被
打進場內後形成安打的機率、ERA- / FIP- :100為聯盟平均,數值越低代表投手的該項
成績越傑出、xFIP為只考慮投手三振、保送、滾地球率三項數據的修正防禦率。)
相比7/28號前,在那天之後主投62.2局的田中將大,三振率上漲6.6%、HR/9降低0.9轟、
球被打進場內形成安打的機率降低3.6% — 將這幾項進步的投球成績統合後,他7/28號前
比聯盟平均差21%的防禦率,升級成優於均值19%;FIP則從遜於平均8%、蛻變成優於均值
28%,就連xFIP都有將近一分的進步幅度。甚至,這還沒提及田中今年三場季後賽精彩絕
倫的演出 — 面對今年全大聯盟攻擊成績最強的太空人打線、以及實力同樣不會遜色多少
的強權印地安人,他先發三場合計吃下20局、三振率高達25%、ERA- 和FIP- 則分別是20
、39。
https://i.imgur.com/XhIK1mC.jpg
根據大聯盟擊球追蹤系統Statcast依照投手被擊球強度、仰角所計算的預期wOBA值
(xwOBA),田中在今年7/28號前對戰打者的xwOBA高達0.329、比聯盟先發投手平均
(0.321xwOBA)還遜色。但從那天之後,包括季後賽在內,田中對戰打者的xwOBA銳減到只
剩0.268、在同段期間至少投出500球的188位投手中排第21傑。八月前略遜於平均的投球
表現,完全被他在九月、十月的好成績給掩蓋 — 今年整季結算,田中對戰打者的
0.305xwOBA成績,仍然比聯盟先發投手均值出色不少;總計赴美四年合計替洋基隊貢獻
12.7WAR、年均產能超過三勝的田中若跳脫舊約進FA,或許有機會拿到更優渥的新約。
究竟7/28號之後發生了什麼事?為何田中的成績能突然大扭轉、數據一口氣從遜於平均陡
升至頂級水準,甚至成為洋基隊十月的大功臣?首先,讓我們回顧他過去四年所有連續10
場比賽期間ERA-、FIP- 的漲跌變化:https://i.imgur.com/e8sO5m0.jpg
過去三年,投球成績穩定維持在優於聯盟均值20%附近的田中,這季前半段無論防禦率還
是FIP都大幅退步;但從圖表中我們也能看到,他在季中之後明顯有回春跡象、成績逐漸
重返過去三年的水平。但或許最讓人訝異的是,田中將大進步的成績、與控制場內擊球品
質的表現,兩者間沒有太大關連 — 沒錯,他在7/28號之後的被全壘打頻率、場內擊球形
成安打的機率都降低了;但根據StatCast的資料顯示,打者在7/28號後若將田中的球打進
場內,平均能獲得0.354xwOBA — 相較他過去兩年、以及今年7/28號前的成績確實有進步
,但幅度不算巨大:
田中將大的場內擊球xwOBA
時間 2015+2016年 2017/7/28號前 2017/7/28號後
場內擊球xwOBA 0.364 0.366 0.354
(▲2015/2016年合併、2017年的聯盟平均值分別為0.356、0.360)
根據StatCast估算的場內擊球xwOBA值(意即不考慮三振/保送),田中在7/28號前的被擊球
品質和過去兩年的成績水準相去不遠;7/28號後雖有進步跡象,但也稱不上非常大的差距
。既然控制擊球品質表現僅有微幅進步,那麼,為何田中將大在今年7/28號前後,帳面成
績會有如此巨大的落差?一方面,很可能是球運問題 — 今年7/28號前,他的被擊球
xwOBA值比打者實際打下的wOBA低了0.017;反觀7/28號之後,田中被擊球的xwOBA比打者
實際繳出的wOBA高出0.016。換句話說,田中7/28號前繳出的投球內容是優於帳面成績的
、在那之後則是帳面成績優於投球內容。
https://i.imgur.com/AuqbKMT.jpg
除了運氣成分的落差,田中成績進步的來源還有大幅進步的三振保送比 — 以下是他近四
年所有連續10場比賽期間,三振率及保送率的漲跌變化:
https://i.imgur.com/iKA7qei.jpg
保送率始終維持在5%上下的田中,本季後半段的三振率上揚至過去兩年半從未見過的高峰
;三振率提升至近三年巔峰、搭配被擊球品質小幅進步、以及球運的大扭轉,讓7/28號前
防禦率還破5的他,在那天之後看起來突然像個賽揚獎競爭者。運氣的好壞更迭是球員無
法控制的部分,但為何田中在八月後能製造更多三振、也在控制擊球強度方面有著小幅的
進步?首先我們能確認一件事:他在球季末段確實製造了更多揮空數。以下是過去四年田
中所有連續10場比賽期間,打者對其投球揮棒後,擊中來球的機率漲跌:
https://i.imgur.com/DyLCWui.jpg
自2015後,此數值穩定保持在74%以上、就算是赴美首年也僅有極短暫時間低於70%的他,
在本季末有好一大段期間讓打者揮棒後擊中來球的機率低於70%。與此同時,我們也能發
現打者追打他的壞球的機率提高了 — 以下是近四年所有連續10場比賽期間,打者追打田
中的壞球的機率漲跌:https://i.imgur.com/449lwoT.jpg
很顯然,田中今年球季末段的O-Swing%可說是飆漲到前所未見的境界;過去一年半此數據
幾乎都低於四成的田中,本賽季末有將近、甚至超過45%的機率讓打者追打他的壞球。弔
詭的是,在同段期間內他把球投進好球帶的機率也大幅降低:
https://i.imgur.com/Nf28lkY.jpg
過去幾年,穩定地能有至少45%的投球送進好球帶的田中,此數值在今年球季中後段卻開
始大幅下修、甚至一度下探至低於四成,明顯是生涯新低的趨勢。這代表什麼?田中投了
比以往更少的好球、但打者卻反倒追打了更多沒通過好球帶的壞球;兩項趨勢綜合下來,
得到的結果是打者追打的壞球總數大幅暴增、讓田中因而刷取到更高的揮空率。更高的揮
空率意味著更高的三振率,就如一開始的圖表所顯示,田中將大在八月後的三振率居高不
下、此趨勢甚至也成功被帶進季後賽。究竟他怎麼辦到的?首先,明顯轉變的配球比率可
能是主因。
https://i.imgur.com/EG7u8hw.jpg
根據BrooksBaseball網站的圖卡,以下是他今年逐月分別使用速球系(Hard)、變化球系
(Breaking)、變速系(Offspeed)球種的比率漲跌:https://i.imgur.com/V03M25O.jpg
我們能看到,今年賽季前段陷入掙扎的田中,隨著球季進行不斷地在削減其速球用量;開
季前三個月速球系球種都還是能穩佔四成以上的配球,但此數值在夏天滑落至30%~40%間
不說、球季最後兩個月更降到僅剩三成。取而代之的是變化球跟變速系球種 — 先是他的
變化球用量在五月顯著提升、並在夏天繼續拉抬;再來是變速系球種在球季最後兩個月暴
增。到了賽季的最後階段,田中幾乎變成了一位30%速球、70%變化/變速系球種的投手,
甚至光是變化球本身的用量就足以超越速球;我們可以說,球季後段的田中將大根本就是
嶄新版本、我們沒看過的田中將大。
以下是他過去四年逐月的球種配球比率變化:https://i.imgur.com/h8FiHL1.jpg
田中從來就不是個非傳統的投手。一直以來,無論效率如何,他的速球使用比率仍然都穩
定維持在過半數以上的水平;但今年球季後半段,田中反而成為聯盟少數「變化球優先、
速球變配角」的極端非傳統投手。他的變化球比率上漲至生涯新高,而變化球及變速系球
種合計佔配球比例近七成,在田中身上同樣是前所未見的現象。就在他採用這樣的新策略
後,田中把球投進好球帶的比率因而減少、但打者卻很買單的追打了更多壞球;最後導致
揮空、三振量同步上揚。「變化/變速系球種取代速球」的新版本投球策略,無疑是田中
將大球季最後三個月的成績能大幅進化的原因。
https://i.imgur.com/F9LVypR.jpg
不只配球比率顯著改變,田中在八月後的控球、進壘點位置也有不同之處。首先,根據他
在7/28號前後的進壘熱區圖,比較之下我們能發現他在球季後期將球控的更低、也許是想
避免上半季被狂轟濫炸的悲劇重演:
https://i.imgur.com/3jxwrED.jpg
https://i.imgur.com/oNRYQEj.jpg
把所有球路混在一起看,我們能發現他球季末整體的進壘位置比賽季前段更低,當然這可
能也跟田中投了更多變化球有關。若我們把他的速球、及其他變化/變速系球種切開來看
呢?首先是速球的部分 —我們能發現他在7/28號之後,有更多的速球轉向攻擊右打者外
角處;球跑進右打者內角高的機率則逆勢顯著降低:
https://i.imgur.com/6aFWd8g.jpg
https://i.imgur.com/u7H8ry1.jpg
變化球的進壘位置也轉移的相當明顯:壓低、壓低、再壓低,就是田中在7/28號之後執行
得更徹底的策略;在賽季前段,原本有時候會拿變化球積極攻擊好球帶內下緣、搶好球數
的田中將大,在球季最後的三個月幾乎不再把太多變化球丟進好球帶內、而是埋在好球帶
外下緣:
https://i.imgur.com/YLrZqDa.jpg
https://i.imgur.com/PnbRFMG.jpg
變化球壓得更低、速球投得更外角(右打者),寧可不把球投進好球帶、也不讓球再鑽進好
打的位置,是田中在球季最後三個月的新策略。這樣的改變在這段期間至少是吃的開的
— 如前述所提,在7/28號後包括季後賽在內,田中對戰打者的整體xwOBA低到僅有0.268
,表現非常出色。而田中會朝著這樣的方向修正其投球策略,或許也不會讓多數有在長期
關注他的比賽的球迷感到意外。事實上,過去四年田中將大滑球、指叉球的品質和績效,
都遠遠勝過無論球威或效率皆相當差勁的快速球;而田中的速球績效差勁不只不是一天兩
天的事,而且還是大家都知道的公認事實。
根據進階數據網站FanGraphs統計的「球種價值」,田中的速球(包括四縫和伸卡)相比聯
盟平均,整個生涯多讓他丟了39.6分;他的指叉球和滑球則分別替其多比平均省下了47.6
、40.1分。雖說球種會隨著使用率提高、而造成效率逐漸下滑;但既然成績差距如此巨大
,田中絕對有充分的理由去嘗試少投一點速球、多投一些變化球。在變化球使用率大幅提
升的情況下,未來它還能一直保持相同的效率嗎?可能性當然不高。但這代表田中要繼續
像以前那樣、多投那些已知會被打者修理得很慘的速球嗎?當然也不可能。
https://i.imgur.com/D14ctX4.jpg
根據BrooksBaseball網站的球種數據,我們也能發現無論揮空率、或是被打進場內後的對
手長打率,田中的速球系球種過去四季的表現,都遠遜於變化球和變速系球種。以下分別
是三顆球種近四季製造的揮空率、以及被長打率:
https://i.imgur.com/u9dW9Af.jpg
https://i.imgur.com/LmW8Hf3.jpg
揮空率部分,田中無論變化球還是變速系球種都表現優異;過去兩季分別有15%、20%揮空
率水準的這兩顆球,即便今年用量提升,揮空率卻還是不減反升至20%、25%。反觀他的速
球每年製造的揮空率,大約就僅有略高於5%的成績;若要製造三振和揮空,速球相較於他
的其他球種可能不是好選擇。至於被長打率的部分也是同樣的道理 — 無論是連四年表現
最佳的變速系球種、還是四季內有三度被長打率比速球低超過兩成的變化球,都是效率遠
遠勝過速球的武器。換句話說,田中球季最後三個月只投30%速球的非典型作戰策略,搞
不好正是最適合他的投球套路。
當然,這樣的改變也當然不是全無風險。靠著非傳統投球模式所換回的佳績,究竟會是短
期特效藥、還是真的更能剋敵致勝的長期解方?在適應、及預期田中會有更多投球不會通
過好球帶後,打者還會有如此居高不下的壞球追打率嗎?已放棄速球做為主戰武器的田中
,未來能否持續維繫變化球的犀利度和控球能力?一般而言,傳統的共識絕對都會認為變
化球更吃狀況或手感、成績跌宕起伏更大,這就是為什麼擁有一顆優秀、堪當主戰球種的
速球,仍是絕大多數投手的第一要務。如今已經對速球不抱太多期望的田中,能靠著僅剩
的優秀變化球繼續打天下嗎?
上述種種問題,全都是下一季其實也才29歲的田中將大,需要回應及克服的課題。但就目
前來說,這樣的策略改變是頗成功的;且就理論上而言,它獲得成功的原因也很好讓人理
解 — 田中的速球成績不佳、變化球效率卻很好,所以多投變化球後換得更好的投球成績
,也的確不會是太讓人訝異的事情。當然,改變策略後的好成績能否一直維持下去,目前
看來仍是個待觀察的未知數;但至少田中過去三個月具有強大壓制力的表現,會是支持者
樂觀的理由之一。
https://i.imgur.com/EG7u8hw.jpg
================
圖片來源:Zimbio.com、BrooksBaseball
數據來源:FanGraphs、Baseball 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