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上的各位大大午安~
由於近兩年MLB自由球員越來越難找工作,勞資兩造對立的氣氛越演越烈,資方覺得
球員動不動獅子大開口、討長約,實在很難吃下去;球員這邊則認為是老闆們都把收益
私藏進自己口袋惹,打死不想花錢。有鑑於這話題越來越夯(對棒球迷其實不是什麼好事
情就是了),版上最近也有不少討論,因此這幾天便整理各方數據、並參考一些國內外的論
點,整合成幾篇文章,想說放上來當閒聊閒聊XD
圖文好讀版我會放在文末的部落格連結,不過那有稿費,所以這邊也會貼上全文讓版友
參閱。如若內文有錯或與事實不符,再煩請大大們提供建議,感激不盡~
以下文長,慎入XD
===========
進入21世紀後,美國職棒大聯盟資方與勞方之間關係最緊繃的一刻,可能就是現在。更糟
的是,短期內應該不會有任何好轉跡象 — 聯盟目前的勞資協議直到2021年才到期。千萬
別以為所謂的MLB勞資僵局,只有Bryce Harper、Manny Machado這些超級巨星拿不到破紀
錄長約這麼簡單 — 我們可以繼續嘲笑、奚落他們太看得起自己,過於貪婪、只想拿註定
成為爛約的巨型合同;然而,引發MLB勞資對立的背後因素及種種爭議,可遠遠不只有這
樣而已。
根據Forbes網站的報導,大聯盟30支球團去年共花費4548M美元在選手薪資上 — 此數值
相較於2017年下修了115.4M。上次MLB球員薪資下降已經是2010年的事情,而若要找出跌
幅比去年大的賽季,更得追溯至2004年。誰是最大受害者?答案其實不言自明。依照效力
於MLB的年資多寡,大聯盟有三種選手:年資不滿三年的底薪球員、年資高於三年但未滿
六年的仲裁球員、年資大於六年擁有FA資格的資深選手。由於領底薪、仲裁薪資的球員薪
水並未減少(還逐步增加),所以很顯然,薪資花費不增反減的現象,主要受害者當然是FA
選手。
根據ESPN的統計資料,所有球團在2014~2016年間逐季共於FA投資1868M、1732M、1808M
,後面兩年下修至1440M、1432M;而今年到目前為止只花1158M — 沒錯,休賽季尚未走
完、好幾位FA大魚仍在待業中,但除非Harper、Machado、Dallas Keuchel、Craig
Kimbrel能合拿超過700M,否則大概也只是讓數字回歸2014~2016年左右的水準。而雖然
從帳面來看,等今年所有FA球員大致塵埃落定後,拿到的總額有機會追上幾年前的水準,
但若考量通膨因素、以及本屆FA一直被公認為近年實力最頂尖最罕見的卡司,這樣的花費
還是偏少。
https://i.imgur.com/JmzJMv3.jpg
現在FA面臨的最大問題,已經不再只有Harper、Machado拿不到他們想要的超級巨約。就
算我們認為球團不願冒長約風險、在單一選手身上砸大錢,是情有可原、且更為理性的決
策,Machado和Harper找不到工作純乃時勢所趨;我們依舊無法解釋為何Marwin Gonzalez
拿不到合約、為何Mike Moustakas始終找不到千萬年薪的職缺、為何Dallas Keuchel沒人
敢簽、為何Josh Harrison,Martin Maldonado,Jose Igelsias,Gio Gonzalez通通沒有
球隊感興趣。FanGraphs網站寫手Criag Edwards在1/17號時撰文分析,當時所有簽約的選
手共計領到838M、遠低於讀者群預估的984.7M。
越來越多自由球員拖到快開季才簽約(甚至錯過春訓),且拿到的價碼遠低於預期、已經不
是新鮮事 — 去年Alex Cobb、Lance Lynn、Logan Morrison、Greg Holland、Jake
Arrieta、Moustakas......等人,都是讓人記憶猶新的例子。可以想像,通常簽約時間拖
得越晚、對於越急著搶到職缺的球員更不利 — 在Edwards發佈前述的文章後,
A.J.Pollock、Adam Ottavino、Asdrubal Cabrera、Cody Allen、Nick Markakis、
Shawn Kelley、Justin Wilson、Brad Brach、Wade Miley、Jeremy Hellickson、
Freddy Galvis陸續簽約、總額共134.8M,比FanGraphs網站讀者群推估的208.6M短少超過
七千萬 。
https://i.imgur.com/hpzNCi4.jpg
自由球員的冬天越來越難熬已成既定事實,而且看起來將成為一種趨勢。Machado、
Harper這種等級的球星是否值得資方灑大錢、給長約,僅只是此議題的冰山一角。無論簽
長約的風險有多高,都無法解釋為何攻守全能的一流捕手Yasmani Gandal,最後只能簽下
總額不到20M的一年短約;為什麼Gonzalez們(無論Gio或Marwin還是Carlos)通通找不到工
作;為何一堆像Moustakas這種明明很堪用的中產選手,得等春訓打完才能草草簽約;為
何洋基小熊道奇紅襪這些大市場球隊,一個接一個跳出來喊沒錢、怕繳太多豪華稅。
很顯然,眼前的這些問題,已經不單純只是FA選手獅子大開口、沒拿到十年合約不罷休的
層級。綜合上述種種現象,一道足以讓人爭論不休的問題就此產生:球員金流市場陷入冰
河期,究竟是肇因於球團老闆們太吝嗇、還是選手過去實在領得太多,現在只是回歸該有
身價?能回答此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最簡便迅速的方式,或許是直接比較球團和球員
對聯盟收入的分配。根據Forbes提供的資料,以下是自2005年後逐季的球員薪資總額、30
隊總收入、以及薪資佔總收入的比例;最後再附上前兩項數值在這段期間的年成長率:
年份 球員薪資總額 30隊加總收入 薪資佔收入比
2005 2124M 4380M 48.5%
2006 2497M 5100M 49.0%
2007 2711M 5490M 49.4%
2008 2879M 5790M 49.7%
2009 2914M 5910M 49.3%
2010 2912M 6090M 47.8%
2011 3000M 6360M 47.2%
2012 3149M 6810M 46.2%
2013 3768M 7110M 53.0%
2014 4067M 7860M 51.7%
2015 4405M 8400M 52.4%
2016 4514M 9030M 50.0%
2017 4663M 9450M 49.3%
2018 4548M 9930M 45.8%
年成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