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外卡驟死賽於2012開始實行以來 每年總會有創造些話題
個人覺得這個制度的確很不錯 雖然我支持的球隊曾是受害者
不過還是認同此制的發明 因為有了這個制度以後
各球隊就會拼命爭分區第一 以避免打那個一戰定生死風險超大
又要消耗先發投手的比賽 (如國民就一場用了兩個)
順便閒聊一下北美四大運動聯盟的季後賽制度
MLB NBA NHL NFL
第一輪(外卡賽) 一戰定勝負 七戰四勝 七戰四勝 一戰定勝負
第二輪(分區賽) 五戰三勝 七戰四勝 七戰四勝 一戰定勝負
第三輪(聯盟冠軍) 七戰四勝 七戰四勝 七戰四勝 一戰定勝負
第四輪(總冠軍) 七戰四勝 七戰四勝 七戰四勝 一戰定勝負
其中美式足球NFL本來比賽數就較少 加上球員受傷風險高
因此每一輪季後賽都是只比一場就定勝負
而最早開始在第一輪就實行七戰四勝制的是NHL冰球聯盟
印象中上個世紀就已經是這樣做 至於NBA是在本世紀初才跟進
把原來第一輪的五戰三勝改成七戰四勝
而大聯盟在1968年之前原本只有總冠軍戰 從1969開始才有聯盟冠軍戰
(1983-1993這段期間大聯盟季後賽只取四隊 NBA有16隊)
1995開始之後才再擴張成有外卡的三輪季後賽 2012開始才有外卡驟死賽
當然 每個聯盟的做法不同 有的聯盟可能想多賺錢 所以季後賽多打一點
不過如果季後賽能穿插這種一戰決生死的比賽 多少也是可提升精采度的
再來閒聊一下美聯東區的外卡神奇表現
自從外卡制度實行以來 美聯總共發出33張外卡
其中美東就取得21張 以球隊來看的話 分別是
排名 隊伍 次數 年份
1 波士頓紅襪 7 1998、1999、2003、2004、2005、2008、2009
2 紐約洋基 7 1995、1997、2007、2010、2015、2017、2018
3 奧克蘭運動家 4 2001、2014、2018、2019
4 巴爾的摩金鶯 3 1996、2012、2016
4 坦帕灣光芒 3 2011、2013、2019
6 西雅圖水手 1 2000
6 洛杉磯天使 1 2002
6 底特律老虎 1 2006
6 德克薩斯遊騎兵 1 2012
6 克里夫蘭印地安人 1 2013
6 堪薩斯市皇家 1 2014
6 休士頓太空人 1 2015
6 多倫多藍鳥 1 2016
6 明尼蘇達雙城 1 2017
美中+美西合計才得到12張 且8張是在雙外卡時代
在1995-2011的單一外卡時期 美東就有13次 美中+美西合計才四次
在看自從外卡驟死賽實行以來 美東球隊八年參加了七年
其中獲勝的有六次 包含一次美東內戰拚外卡
年份 客場球隊 比分 主場球隊 備註
2012年 巴爾的摩金鶯 5–1 德州遊騎兵
2013年 坦帕灣光芒 4–0 克里夫蘭印地安人
2014年 奧克蘭運動家 8–9 堪薩斯市皇家 12 inn
2015年 休士頓太空人 3–0 紐約洋基
2016年 巴爾的摩金鶯 2–5 多倫多藍鳥 11 inn
2017年 明尼蘇達雙城 4–8 紐約洋基
2018年 奧克蘭運動家 2–7 紐約洋基
2019年 坦帕灣光芒 5–1 奧克蘭運動家
如果進一步嚴格定義最後的外卡獲勝者 美東優勢更大
25年來美東獲得19年的最終外卡 美中+美西合計才6次 差距大於三倍
為什麼美東球隊這麼會打外卡驟死戰?或許有人會說美東豪門多等等
不過其中紅襪一次都沒參加過 這六次外卡獲勝分別是由
洋基 光芒 金鶯 藍鳥取得 還算滿平均的 不見得每一隊都是豪門
有甚麼進一步的原因/八卦嗎?
如果這種現象持續下去 也會是一種話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