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描述東京地下鐵的資訊,覺得很有意思。
https://trafficnews.jp/post/95674
東京地下鐵丸之內線為何成「コ」字型?換個角度看就成為從都心出發的2條放射狀路線
標題是我自行翻譯的,內容是描述丸之內線的奇特路線走向
其中一個重點是東京地下鐵路線建設條件:
・地下鐵必須由郊外向市中心集中。
・地下鐵應盡可能形成貫通市中心的路線。
・地下鐵很重要的是要能與國鐵、私鐵、路面電車等其他路線轉乘。
這是1917(大正6)年的規劃原則,後來國鐵變成JR、路面電車也被取代了。
當年的市中心是現今新橋、東京車站這一帶,因此丸之內線就成了以東京車站為中心
向外延伸的兩條放射狀路線,即使後來新宿池袋都成了都市擴張後市中心的一部份。
再來看看台北捷運的規劃歷史,當初的市中心是台北車站附近現在所謂西區門戶一帶。
可以清楚發現,高運量四路線有三條都經過這附近,僅橘線稍微偏東。
然而在捷運興建時期,台北市中心逐漸往東擴張與偏移,原本好像是放射狀路線的
松山線與信義線就變成以市區為終點了。
加上信義線前身紅線市區段,本來有走忠孝東路或是往內湖沿成功路延伸方案*都只在
規劃階段即改為現狀,其中藍線放棄台鐵四線化改走忠孝東西路是主因。
以前規劃時也沒有預料到現在東區以東到信義計畫區會發展如此快速,不過...
信義計畫區最早在1976年提出,即使沒規劃路線也來得及預留銜接空間吧?
怎麼會沒想到這裡需要一條縱貫路線?
直到在2017年才終於開始東環段可行性研究,今年初剛通過可行性報告。
東京地下鐵都事先預留好很多空間,後來雖有些變更用途或是棄置的,大部分還是按照
計畫在走,才會形成現在的樣貌,未來的8號線/11號線共同延伸計畫也正在進行。
BMTC在1982年提出的方案就很有遠見,台北市東邊有黃線走復興南北路、紫線走基隆路
其中黃線也涵蓋了中和中山路-板橋民族路,紫線涵蓋和平東西路。
這樣路網在台北市區有四橫四縱的形狀,板橋中永和也有顧到,涵蓋率算是滿廣泛的
額,板橋中和還有一部分是現今環狀線沒顧到的範圍,那時BMTC大概沒想到把貨運支線
(即台鐵中和線)客運化改造,但後來的運委會S2線或許有這個雛形吧?
參考資料: #1OWqOcaH https://goo.gl/POzLk2
由郊外集中、貫穿市中心、轉乘方便性,看起來BMTC路網都具備了。
還是有一些端點(綠線黃線)位於市區邊緣,應該還有辦法再延伸,只是那時沒規劃。
但我們可以看到,綠線的松山站終點到現在仍然沒有改變,也沒有打算再延伸。
信義線的終點再延伸一站之後位處類似郊區的地方(仍在信義區),但是要到東邊其他區
好像又沒那麼方便了。
都市持續擴張,原本幾個分散聚落都成為同一個都會區,甚至新北市的區域界線也不如
以前明確,各區之間的連結會愈來愈重要,不再只是往中心小區域集中了,現在應該組
成更大範圍的中心交通網,而不是只靠既有放射狀路線。
因此,環狀線很重要,但不是只有這條重要,環狀線內外還有不夠密集的網眼,一樣要
通通補起來。當然還沒佈設放射狀路線的地方,放射狀路網是優先選項。
現在還有很多路廊根本沒有規劃,需求卻也不小。
※ 引述《vcbxnzm (㊣﹋)》之銘言:
: 文章開始前要先說清楚
: 是路網從天鵝被打成醜小鴨
: 也就是雙北捷運局的設計功力很差
: 倒跟捷運公司無關, 他們反而經營得很專業
: 路網設計好壞並不是隨便說說
: 有圖有真相:
: https://i.imgur.com/g53vmeq.gif
: google 地圖在此, 歡迎點開仔細比較
: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dKoa-jGWySCNs0c4yURUanvpLhKkxvoe
: 就算是外行人
: 光用肉眼看也會發現
: 路網一個結構鬆散很多空隙, 一個布局紮實密不透風
: 沒點破還會以為後者的公里數比較長咧
: 實際上後者的長度甚至比前者還要短 0.7 公里
: 以下交代細節文長慎入, 沒耐性可以直接按 end 看結論
: 部分內容摘錄自小弟的部落格
: https://medium.com/%E9%9B%BB%E4%BF%A1%E7%9C%8B%E4%BA%A4%E9%80%9A/29d68485c1d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