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BRAIN initative

作者: HondaMio (本田未央)   2018-07-01 12:50:55
我一直很好奇
這麼常一段文字在實體紙本上我看的下去
在螢幕上就不行
※ 引述《s256988452 (莉莉奈♥)》之銘言:
: 腦啟動計畫(BRAIN Initiative)是美國在2013年起開始推動的一個十二年計畫,將自
: 2014年至2025年號召政府及民間合作,發展新一代腦科學技術來探索腦的 祕密。在前一
: 篇(《科技報導》2014年7月號)〈腦啟動計畫初介〉一文中,本人已對其背景知識作了
: 一些介紹。自從今年六月美國國家衛生院(NIH)公布 了本計畫的白皮書,近幾個月來又
: 有一些新的發展,在此作進一步的介紹,並對此計畫的實質內容補充說明。
: 神經科學領域最新發展
: 有關神經科學領域最新發展中最引人注目的,當然是10月6日瑞典卡羅琳學院(
: Karolinska Institute)發布的2014年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本年度頒給了英國倫敦大學
: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歐基夫(John O'keefe)以及挪威科技大學的艾德瓦
: ‧ 莫瑟(Edvard I. Moser)及梅‧莫瑟(May-Britt Moser)夫婦,來獎勵他們對腦中
: 海馬迴以及內嗅皮質(entorhinal cortex)中空間定位系統相關神經細胞操作機制的重
: 要發現。比較少為人注意的還有9月11日,日本政府繼歐盟、美國之後,也公布了國家神
: 經科學計畫。 不同於歐盟的Human Brain Project 注重計算科學,美國腦啟動計畫注重
: 技術發展,日本的神經科學旗艦計畫將焦點凝聚在絹狨(marmoset)的腦區連結及功能圖
: 譜研究。預備在十年中對靈長 類腦內構造與機制,進行大規模整體性的研究。
: 腦啟動計畫的介紹
: 再回到腦啟動計畫的介紹。白宮在9月30日進一步發布了腦啟動計畫一年多來的進展。美
: 國國家衛生院(NIH)已公布了第一期計畫通過名單。政府機構除了原 來的NIH、美國國
: 家衛生基金會(NSF)、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DARPA)之外,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以
: 及情報局也將加入,2015年經費加碼至 兩億美元。
: 除了政府機構的支持,美國民間企業及基金會的投入也是不容小覷。大公司如奇異(GE)
: 、谷歌(Google)、葛蘭素史克藥廠(GSK),各大光學公司 等,都提出了具體支持計畫
: 。民間組織如艾倫腦科學研究所(Allen Institute for Brain Science)、霍華德‧休
: 斯醫學研究所(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科維理基金會(Kavli
: Foundation),以及一些著名的大學也成立了特殊計畫來支持。
: 腦啟動計畫的七個目標
: 腦啟動計畫的實際目標是什麼呢? 在「BRAIN 2025」白皮書中提出了七個目標,分別是:
: (1)辨識不同種類腦細胞的功能;(2)從多種尺度建立腦中神經網路連結圖譜;(3)
: 同時紀錄大批神經細胞活 性,觀察在行為及認知中的腦的運作;(4)建立腦中活性與行
: 為及認知功能間的因果關係;(5)找出腦功能操作的基本原理;(6)推展人腦的神經科
: 學; (7)經由精進技術、腦科學實驗以及理論發展,了解神經活性如何轉變為認知、情
: 緒和行為。其中(6)、(7)可說是夢想的再宣示並加強與轉譯醫學的聯繫, 腦啟動計
: 畫的實質目標就是(1)~(5)五項。以下就此五項作補充說明。
: 腦組織中有神經細胞和神經膠細胞。神經細胞可以依照神經傳遞物質分為麩胺酸類(
: Glutaminergic),γ– 胺基丁酸類(GABAergic)等等,其他分類的依據如細胞形狀、
: 軸突投射、放電形式……等。神經膠細胞可以分為星狀神經細胞(Astrocyte)、 寡樹突
: 膠細胞(oligodendrocyte)、微膠細胞(microglia)等等。晚近因為發育生物學及神經
: 遺傳學的突飛猛進,了解到細胞的基因表 現形式決定了細胞的形狀、傳遞物質、放電形
: 式、甚至功能。因此在各區域腦組織中進行完整的細胞種類分類;並針對不同物種、不同
: 年齡、不同環境、各種疾病狀 態下,各區域中腦組織中不同細胞的組成變化的詳細了解
: ,實質可行,也將是在腦啟動計畫中可以先馳得點的部分。這個目標的基礎分類工作,在
: 果蠅腦中已經快要 完成,但是在其他物種中還大有可為。可以想像不久的將來,我們可
: 以操弄特定腦區中的特定神經細胞,來改善特定的的神經精神疾病。
: 連接體(connectome) 研究起源於NIH 數年前利用擴散張量磁振影像(Diffusion
: Tensor Imaging)方法進行人腦各區域間連接研究的大型計畫。分析的重點是大尺度的全
: 腦連結。中尺度的腦區與腦區之間細胞的連結,自二十世紀70年代發展出 正向及逆向追
: 蹤劑後,已累計了五十年的資料。微尺度的神經細胞與神經細胞間每一個突觸完整的連結
: ,也正在以電子顯微鏡切片觀察,一點一滴的累積中。這些既 有的方法在近年中均有重
: 要的突破。例如各種「透明腦」的方法將神經組織透明化,輔以神經遺傳法植入內生性螢
: 光,或以整塊組織染色,可以進行全腦細部連結的 觀察。電子顯微鏡的切片、成像、資
: 料攫取及分析技術也有重大進展,讓高通量3D EM不再只是夢想。可以想像在十年計劃中
: 我們不僅僅可以問神經精神疾病患者腦中大尺度連接體的變化,甚至我們可以知道哪一區
: 、哪一種神經細胞在那裏的突觸 連結產生了什麼樣特定的變化。
: 在前文中也介紹了多頻道電生理紀錄方法及多光子顯微技術。前者利用長期植入腦中的多
: 根微電極,後者將偵測鈣離子或膜電位的螢光蛋白基因轉殖進入特定腦區, 來同時記錄
: 數百個神經細胞在行為或認知功能當中的放電的情形。如何增加同時觀察記錄的神經細胞
: 數目,在神經網路操作時,在所有的關鍵腦區同時記錄更多神經 細胞的操作?這不只是
: 電極微小化、3D化的問題。我們也將要面臨資料量的劇增、分析方法的不適當的問題。本
: 目標其實是腦啟動計畫「看見腦中每一個細胞的每 一個動作電位」夢想中的核心目標,
: 但是這個目標由目前狀況看起來,並沒有辦法看到隧道盡頭的曙光。當然配合神經遺傳方
: 法及各種尺度的方法我們可以預測在十 年計畫後,我們將對在各種行為及認知功能中,
: 各種不同種類的腦神經細胞的活性變化,有更充分地了解。在神經計算科學的協助下,我
: 們可以發展出一些新的資料 擷取及計算方法,來協助腦機介面連結(Brain-Machine
: Interface),進而對神經網路的操作有更深一層的理解。
: 電刺激、化學刺激、化學藥劑的暫時抑制以及長時間抑制,是傳統上神經科學用來探討腦
: 區與行為間因果關係的方法。在前文中介紹的光遺傳學方法 (Optogenetics)則是近十
: 年來新發明的方法,可以在腦中特定區域於特定時間留下神經活化的印痕,再以適當的光
: 刺激重現或抑制,因此可以操弄特 定的神經細胞,探討特定腦區中特定種類的神經細胞
: 與行為或認知情緒功能間的因果關係。新發明的化學或藥物遺傳學方法 (
: Chemogenetics/Pharmacogenetics)則是在動物腦中的特定細胞中殖入特殊受體分子。這
: 些受體分子的配體(ligand)並 不存在生物體內。在特定時間中在腦中注入這種配體,
: 即可興奮或抑制這些被基因轉殖改變了的神經細胞。這樣的方法除了可以大範圍的影響散
: 布在不同腦區中的同 類神經細胞,也可以用來研究各種神經膠細胞的功能。
: 在物理學化學領域中,理論科學早已與實驗科學分庭抗禮、互補互成。但是生物醫學一直
: 是「Dirty Science」。理論科學如何能在充滿變數、充滿雜訊,例外就是家常便飯的生
: 物醫學領域裏發展呢?神經科學就是一塊肥沃的土壤。如前述數千、數萬個神經 細胞在
: 毫秒的時間中不斷的變化,但是行為或情緒卻持續數分鐘、數小時;又如連接體研究中恆
: 河沙數的突觸,以各式各樣的方法連接在一起,究竟如何操作?這些 大資料非常需要統
: 計學家、生物資訊學家以及計算科學學家的參與,才能找到其中基本的操作原理。如同理
: 論物理由實驗數據中找出原理原則,產生新的推論,再由 實驗物理來進一步驗證,產生
: 新的數據。週而復始、不斷推進。未來神經科學也需要進展到同樣的境界。
: 腦啟動計畫的夢想是「Map the activity of every neuron in the human brain」。實
: 際神經科學現況與這個夢想是天差地遠,但是我們也可以回頭看看人類基因體計畫當年的
: 夢想是「Complete mapp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all the genes of human beings」
: 。這個夢想到今天為止仍然是個夢想。但是這個夢想引導著後基因體時代的所有相關研究
: ,發揮著極重要的影響。同樣的,腦啟動計畫的夢想可以作 為神經科學領域的標竿,引
: 領著我們未來的研究。
: 延伸閱讀
: 1. BRAIN 2025:A Scientific Vision,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USA, 2014.
: 2. Okano, H. and Mitra, P., Brain-mapping projects using the common marmoset,
: Neuroscience Research, 2014.
: 3. White House Fact Sheet, 2014.
: 4. 嚴震東,〈腦啟動計畫初介〉,《科技報導》7月號13-15頁,2014年。
作者: SOSxSSS (可愛的女孩有大大的jj)   2018-07-01 12:53:00
你看電影也不會快轉,看A片就會
作者: HondaMio (本田未央)   2018-07-01 12:53:00
這比喻不對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