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海上核電廠 計畫2020年4月完工啟用

作者: Marschiert01 (海德里希)   2019-04-23 10:47:24
斯拉夫祖國的偉大科技發展
全球核電產業在 3+ 世代遇上重大瓶頸,工期不斷延長,預算追加沒完沒了,讓多個核電計
畫都成為無底洞錢坑,產業界只能將希望放在第四代小型模組化核電廠,希望能改善大而無
當的根本問題。當歐美新創企業還在掙扎求生,俄羅斯早已率先提出了核電廠的未來願景,
乍聽起來十分科幻:海上漂核電廠。但俄羅斯並非紙上談兵,自 2007 年開始打造,如今即
將完工上線啟用。
這座海上漂核電廠以 18 世紀俄國學者米哈伊爾‧瓦西里耶維奇‧羅蒙諾索夫(Михаи
л Васильевич Ломоносов)命名,稱為羅蒙索諾夫院士號浮動
核能發電廠,1992 年開始規劃,2007 年開始興建時,原本在白海海濱北德文斯克的北德文
斯克造船廠建造,2008年轉送到聖彼得堡的波羅的海造船廠,2009 年核反應爐送至造船廠
,2010 年正式下水,2013 年安裝核反應爐,採用 Taymyr 級破冰船採用的 KLT-40 壓水式
反應爐(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PWR),每座反應爐發電容量 35 百萬瓦,共計 70
百萬瓦(megawatt)。
羅蒙索諾夫院士號本身沒有動力,在海上移動需要拖船拖行,2018 年 5 月拖至莫曼斯克,
自 2018 年 7 月到 10 月於莫曼斯克裝填核燃料,2018 年 11 月,2 個機組中的第一座開
始持續性連鎖反應。預定將在 2019 年 7 月前,由聖彼得堡波羅的海造船廠方,交接給核
電廠開發商,俄羅斯國家核能公司(Rosatom),之後計劃將拖至俄羅斯楚科奇自治區,俄
羅斯最北方的城市佩韋克,於 2019 年 11 月開始測試運轉,進一步測試其上的 2 座核電
機組,預期測試到 2020 年 3 月,楚科奇自治區第一副區長表示,預定 2020 年 4 月完全
完工上線。
若能規模化生產,興建預算將會下降
世界核協會(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表示,沒有什麼理由懷疑這座核電廠無法如期
完工上線,因為該電廠在目前所在地莫曼斯克已先行測試。
位於極圈的佩韋克相當需要能源來源,在冬季時溫度可降到攝氏 -50 度,市民供暖需求是
民生要務,羅曼索諾夫院士號發電容量共計 70 百萬瓦,足以供暖給 20 萬戶居民,不僅供
應佩韋克綽綽有餘,可供應整個楚科奇自治區需求的 4 倍。拖曳至佩韋克後,羅蒙索諾夫
院士號將成為全球最北的核電廠。
比利比諾核電廠目前是世界最小的核電廠,3 個機組總發電容量僅有 36 百萬瓦,由俄羅斯
核能電暖公司(Rosenergoatom)營運,比利比諾核電廠與一座燃煤電廠,目前供電整個楚
科奇自治區,之後都將由羅蒙索諾夫院士號取代,一旦羅蒙索諾夫院士號抵達,兩廠都將退
役。
羅蒙索諾夫院士號即將成為最快完工上線的小型模組化核電廠,但卻是來自 1992 年的構想
,從規劃到完工上線,花了 28 年時間,若從開工的 2007 年計算,也花了13 年時間,顯
示即使是小型化電廠,仍然有工期過長的問題。預算方面,羅蒙諾索夫院士號總預算估計 2
15 億盧布(約新台幣 103.2 億元),核產業界表示,若未來能規模化生產,興建預算將會
下降。
嚴格來說,羅蒙索諾夫院士號並非第一座漂浮核電廠,美國於 1945 年建造自由輪 Charles
H. Cugle 號,其上安裝 10 百萬瓦核反應爐,當時造價 1,700 萬美元,1967 年退役後,
改名成為 Sturgis,充當漂浮移動式核電廠使用,先是供電給維吉尼亞州的貝爾沃堡,之後
到巴拿馬運河供電,成為第一座漂浮核電廠,於 1977 年停役。
俄羅斯未來的確打算繼續興建漂浮核電廠,並且將採用新式反應爐,以更輕的總重量,發出
更多電力,如此一來,船體可跟著縮小,成本也將降低,漂浮核電廠是否能拯救核能產業的
未來,就得看成本降低的速度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