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 《redDest》 之銘言:
: 有一半的題目不會寫
:
: 寫超過一面有沒有筆墨分R
:
: 現在沒地方去了
:
: 嗚嗚嗚嗚嗚
我電磁學修了四次,因此功力沒人比我深厚。
我大三修的時候,很光彩的,上下學期都被當了。
我大四重修的時候,上學期還有7X,下學期則是學期最後一天,到位於半導體中心的教授的
辦公室拜託~「你考上電研了嗎?」「考上了~」「好的那沒問題了~」我拿到了60分。
後來到一間三重的IC設計公司上班,擔任系統部門的主管及PM一職~莫名其妙的被冷凍了。
反正閒著沒事,就將當年沒學好的科目,重新看一次。這包括了電磁學、機率及統計、線性
代數~很用功吧。大半時間都在電磁學~
有這次啟發,也有了資本了,我之後就轉換跑道。我的Switching Regulator的Layout,就
是靠這次的苦讀而啟發。超精品藍芽耳機,能夠做成功,就是靠這次的~
而我後來在A公司,又再次被冷凍了。哈哈~
那時我蹈光養晦的~每天上班時搬著書到一樓的星巴克死K。
研讀怎樣解決ESD及EMI問題~除了買了七本的EMI/EMC專書外,就是死K...電磁學。
等K完後,也有了啟發。翻閱一下威盛Release的參考電路~
因為有了基本的基底~看了一週後,開始修改這原廠的電路,我印象中,修改了超過兩三百
處,幾乎都翻了。
不儘在EMI/EMC堪稱臺灣的權威,在嵌入式系統電路上,也全盤推翻過往世界的設計模式..
.
「我的對!你們都錯~」後來世界也都開始學習我的設計方式。
有讀書有差。但你要~讀的非常深刻。
PS:臺灣的電磁學教育方式,都是錯誤的。電磁學成績好,恰好反映了,學習方式的錯誤。
幾乎都強調計算題,而甚少教授能夠闡釋物理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