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四月份起,三立新聞、TVBS新聞及東森新聞台的24小時直播將從YouTube下架。(現在點進去已經沒有了)
前天知道這個消息時,覺得太不方便了,以我自己而言,我已經算比起更多人還愛收看新聞,甚至熱愛新聞,但我也已經有長達好多年沒有看有線電視了,即使在跑新聞時,我也只有看自家的新聞。真的已經很少人鎖定電視看內容了啊...
為什麼要從YouTube上切開24小時新聞直播?原因不在於電視台本身,而是有線電視系統商。
先談談有線電視系統,在大台北地區的有線電視業者像是永佳樂、北都數位、大豐、東台等,背後又分屬「中嘉」、「凱擘」、「台固媒體」、「台灣寬頻」、「台灣數位光訊」、「北都」等有線電視集團系統。
對於系統商而言,訂戶的費用,是他們收入的來源,他們更有權決定頻道的編排順序、上架或下架,這也是為什麼北、中、南家庭,些許頻道數會不一樣,因為他們並非「定頻頻道」,而新聞台則是定頻頻道。然而有線電視系統訂戶去年第四季相較過往同期流失13萬,這也顯示需求正在減少。
再來談,YouTube直播新聞為何會影響有線電視系統?誠如大家所知,有線電視是以「收視率」作為電視評價的參考,根據了解,全台收視率最高的除了八點檔外,第二高的就是新聞,像是小吃店、餐廳、家中長輩,閒來無事一定會看一下新聞,但本次問題與收視率較無關,反而是對系統商而言,用戶需要支付訂閱費,才能收看到有線電視。但有了YouTube直播後,部分小吃店可以透過網路電視,連上YouTube頻道,進而不再收看以有線電視轉播的新聞台,因此影響營收來源。
因為影響了營收,有線電視又掌握了頻道的生殺大權,那麼假設電視台不配合從YouTube下架24小時新聞直播,那有線電視系統商是可以要求停止新聞頻道的,或是減少營收。(世界末日)
對電視經營者而言,YouTube、Facebook等新媒體,就是第二曲線的收入,將同樣的內容上架到不同平台,只有多獲取營收,沒有壞處(當然需要增加人力經營,但人力的成本嘛,笑),還能接觸海外民眾。
另一方面,民眾收視習慣也早就由電視轉向數位媒體,也因此電視台也會將每日的新聞迅速地上架到YouTube頻道,各家媒體也以新媒體作為競爭舞台,像是在電視上廣大宣導按讚、訂閱、分享,這絕對是以前不可能出現的。
然而有線電視系統還是電視台主要的曝光及生存管道,面對有線電視系統影響(綁架)新聞台下架24小時新聞直播,我個人是不樂見的,民眾有知的權利,也有權用熟知的方式獲取,基於產業的商業利益,影響接收的方式,對產業發展、台灣之網路、新媒體產業,不會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