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便談一下,意譯和超譯的問題。
意譯是處理隔閡的方式,語言隔閡和文化隔閡都需要處理,不是什麼都直翻就好。比如在
飯桌前的戲,日文講「いただきます」,中文會翻成「開動」。這算是直譯還是意譯呢?
如果超直超直,要翻成「感恩收下(食材的生命)」,可是字幕不是在探討日文的美學,
這裡就是進餐之前固定要講的一句話,所以要翻成「開動」。
上面的例子是「轉譯文化」,比較容易炎上的超譯是「轉譯氣氛」。
有些作品基於劇情設定、風格或導演的哲學,譯者必須翻出「創作者最重視的東西」才算
對得起作品,這時有些字句就會超越台詞本身。講得具體一點,最常見的案例是「鄉下人
講方言」「單純搞笑的諧音梗」「古代文言文」,這幾種設定,即使遵守作品至上的方針
,也容易在信雅達上面打混戰。我相信有些片型是翻氣氛比翻文字重要,這次炎上的電影
,譯者和觀眾的感受,說實話我兩邊都可以理解。
每當我想出一個諧音梗的好翻法,不誇張,我都覺得自己根本是天才,自我肯定感高到天
花板。不過在多方考量之後,有時候會自宮成比較保守的方式。真的很難講那個尺度要怎
麼拿捏。
作者 Choco Chang
原文出處 https://www.facebook.com/choco.chang.1/posts/485331178143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