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界密切關注中共二十大之後的對台政策,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陶儀芬評估,未來5
年中共應不會直接對台動武,但是會將台灣人民區分為中國人/愛國者,或是台獨份子,
要求台灣人在二者之間做出選擇。
陶儀芬今(18)日出席由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台灣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主辦的「
中共二十大對區域穩定及經濟關係的挑戰」座談,談及二十大報告時,她認為,兩岸議題
方面沒有新的論述,主要還是著重於大陸國內政策的持續推動及民族主義動員的路線,武
統台灣的可能性目前仍舊不高。
陶儀芬引述學界觀點指出,未來5到10年,由於中國的實力還無法輕易且無風險地與美國
打一仗,美國及其盟邦對台海問題和平解決的堅持也越來越強;另方面,習近平主觀認為
「東升西降」、時間在中國這邊,不急於冒風險。
陶儀芬認為,習近平的對台政策正從反獨往促統方向前進,如第三份對台白皮書受2019反
送中運動的影響,與上一份白皮書相比強硬很多,出現「一國是實行兩制的前提和基礎、
兩制從屬於一國」等語,也未如過往提及台灣可保留軍隊。她認為,二十大報告延續此內
容,並新增反對外部勢力干涉等,涉及兩岸的主軸可謂反獨反干涉、促統促融合的「和武
並進」。
陶儀芬預測,未來5年習近平不會直接對台動武,但會由反獨進化成促統,會用「以戰逼
談」方式,持續對台進行文攻武嚇、製造外部軍事威脅、分化台灣人民,即把台灣人民分
為中國人或愛國者,以及受到「外國勢力干涉撐腰」的台獨份子,逼迫台灣人在二者之間
做選擇,造成台灣民意分裂、人心惶惶,最後可能上談判桌。她說,這是未來5年對台政
策主軸,對台灣與區域是很大的不穩定因素。
陶儀芬認為,二十大後到2024年我總統大選期間,中國在其他議題上會對美國較為趨緩,
但會在台灣問題上逼迫美國表態不支持台灣,並於總統大選期間運用其「銳實力」,宣稱
這是戰爭與和平的選擇,並加強對台軍事壓力,如軍機繞台、飛彈試射等作為,讓台灣人
民在武力脅迫的情況下進行選舉。她將此總結為「以戰逼和、和武並進」,並認為這些軍
事壓力都很可能產生擦槍走火的風險,為地區帶來不穩定的因素。
=================================================
我愛共產黨也愛習近平主席
謝謝 謝謝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