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vikk33 (陳V)
2022-11-22 10:01:23https://reurl.cc/LXAO4X
「去中國化」基本上是台灣統派發明的一個詞。搜尋一下可發現,張作錦早在1998年8月
就在《聯合報》發表過一篇〈「去中國化」的結果會如何?〉。當時本土化已成定局,統
派無法再反對,但只要把「本土化」等同於「去中國化」,就可以另闢戰場了,而且是統
派較佔優勢的戰場。
但這四個字本來並不流行,真的流行起來是杜正勝2004年擔任教育部長之後,只要歷史、
國文課綱有任何爭議,藍營學者或立委一定罵民進黨搞「去中國化」。藍營罵著罵著,綠
營為了捍衛,就跟著用了。
我認為這四字的通行對台灣來說是一件很不幸的事,因為它讓我們關於語文、歷史教學的
討論很容易失焦。重點是它是一種「稻草人謬誤」。根本沒人在否定中華文化是台灣文化
的一部分好嗎。
因為「去中國化」是台灣發明的詞,所以本來是沒英文的。一定要譯成英文,應是
de-sinicization。搜尋新聞網站,可以發現結果都是中共官方媒體在用,《Global
Times》、CGTN等等,都在罵民進黨。很簡單,因為「去中國化」這個標籤對中共來說是
相當好用的心理戰武器。說民進黨搞「去中國化」,意思就是台派感到驕傲的民主自由人
權都是屁的意思。
不過十月開始,我注意到「去中國化」有了新的用法,這次縮減一字變成「去中化」,而
且變成是指美國半導體禁令造成的供應鏈重組。但這也是台灣特有用語。如果是英文,根
本沒用de-sinicization這字。英文媒體用字是 “US-China tech decoupling” ,「美
中科技脫鉤」 的意思。
為什麼台灣有人要發明供應鏈「去中化」這個說法?「脫鉤」的意思是本來是一對伴侶
(couple) ,現在分開了。「去什麼化」卻有除之務盡、去之後快的意思。語感差很大的
。
講美國正在把半導體「去中化」的人,下一句都是講半導體恐怕要「去台化」。他們說是
外媒報導,但「去台化」這詞根本沒英文。他們引述的外媒是路透社這篇:
https://www.reuters.com/....../smartphone-chip-firm....../
明明原文是說聯發科準備把供應鏈漸次擴張到台灣以外地區,台媒就自己譯成「去台化」
了。而且還連續炒好多天,非要把這詞變流行起來似的。同樣媒體在晶圓廠西進時怎不擔
憂「去台化」?當時不都說低階製程移去中國,台灣這邊才能產業升級嗎?
我不想推測「去台化」一詞發明者的企圖。只是想提醒大家,這詞是非常可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