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vikk33 (陳V)
2022-11-30 16:41:35https://reurl.cc/6Ld9Wr
台灣的全部22個縣市除了嘉義市以外的21個縣市首長選舉的結果,最終以民進黨五席國民
黨14民眾黨一席無黨籍兩席的結果畫下句點。對民進黨來說,4年前只有拿到六個縣市已
經是慘敗。但是這次結果比上次還要不理想。筆者在一個月前,預測了各縣市的當選名單
,結果除了金門縣以外幾乎全數命中。在筆者長年的觀察下,台灣的選舉結果大概在某一
個時間點就差不多結構確定了,之後雖然會有一些的變動,但是結果不會改變太多。這次
的那個時間點大概落在一個月前的10月底,也就是說民進黨大敗在10月底大概就可以確定
了,但是民進黨的支持者還是有很多人覺得會贏。
11月中旬到了台灣,聽了一些專家的看法,看了一些現場活動。筆者通常在台灣有選舉
的年份會安排六次訪台,會到比較受關注的選舉區輪番走動,觀察現場狀況。但是因為新
冠肺炎疫情的關係,今年一直到11月才終於可以有機會來台灣採訪,實地田野調查其實是
不太足夠的。但是在這有限的觀察機會裡,可以看到民進黨大敗的趨勢是沒有改變。
筆者每次對於台灣的總統選舉、立法委員選舉及縣市長選舉都會做一個候選人的得票率及
得票數的預測Excel表格,這次也是在投票快接近的11月24號做了最終的預測。跟往年一
樣有分寄給做同樣研究的學者夥伴們作為參考資料。結果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苗栗縣等注
目焦點的縣市的各個候選人的得票率預測幾乎完全接近!另一方面台南市雖然有預測到當
選者,但是得票率的預測有所偏離。這個預測表原封不動地公開,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一下
附加的檔案。
筆者覺得如果對台灣政治的潮流可以理解的話,其實是可以做選舉的預測的。我有自己獨
特的一套方法去做分析。總統選舉立法委員選舉是在2012年開始做出了一套分析預測的模
式,從那之後開始連續預測幾乎都有做到正確的預測。另一方面地方縣市長的選舉部份,
在22個縣市的大部分都可以預測到,但是還是有一些預測錯誤的縣市,再次感到地方選舉
的預測困難度還是比較高。但這次的選舉結果對應自己的預測算是還可以接受的誤差範圍
之內。
長年觀察台灣的選舉下來其實就是一個老生常談的事情,能夠正確的認識情勢建立正確的
選舉戰略就可以拿到選舉的勝利,這點應該對民進黨來說會是一個很好的教訓。
這次九合一大選的背景
決定勝敗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地方的脈絡。
國民黨有競選連任的現任縣市長11人,而這些大部分在施政滿意度都有非常高的滿意度,
在當選連任上是很有助力的。另一方面民進黨選連任的只有三個,從出發點開始就是一個
很不利的狀態。選舉的爭議點在每個地方都不一樣,候選人所提出的政見包括交通改善、
育兒以及高齡者的福利、生活環境等,台灣跟中國的關係並不是主要的爭論點。地方選舉
對於台灣的定位問題、統一獨立等問題,並不適合拿來做爭論點,候選者的資質、好感度
比較重要。回顧選舉戰,民進黨在確定候選人的時間點卡關,所產生的影響,決定了最後
的結果。劣勢的民進黨想要挽回局面所以用了抗中保台的標語,但是國民黨候選人提出地
方選舉不需要談到對中的政策,中間派的選民也覺得執政黨硬是要把抗中保台拿來做文章
,所以執政黨的選舉策略等於是徒勞無功。
台北市長的人選決定的太晚
這次選舉的注目焦點主要在台北市跟桃園市,而這兩個城市民進黨都以失敗告終。
台北市候選人
台北市民進黨啟用了防疫有高度評價的陳時中先生。但是選舉活動在七月正式表明參選後
才開始。為了觀察疫情的狀況,所以宣告參選的時間點一直往後拖延。另一方面國民黨的
蔣萬安在相對比較早就已經被確認是國民黨的候選人,很早就開始了很活躍的競選活動。
陳時中先生明顯的落後,而且宣布參選的時間一拖再拖,讓新鮮度下降,還給人一種優柔
寡斷的印象。
陳時中在選戰中,一直發生一些小細微的失誤。形象宣傳部份,一直發生訴求對象錯誤的
問題。可能跟陳時中先生第一次參加選舉所以還不適應選舉文化的關係。陳時中先生的一
些不經意的舉動也被大幅的拿來做文章,變成對手陣營攻擊的材料。國民黨跟民進黨都很
擅長拿素材做負面選戰的攻擊,所以更要特別小心,不要讓自己的一些動作被對方有機可
乘拿來做文章。
新冠肺炎最開始的兩年,台灣的新冠肺炎對策深受世界的高度評價,那個時期的陳時中指
揮官的評價由台灣全體來看也是非常高的。
但是,台北市是一個政治意識跟台灣的其他地方完全不一樣的地方,陳時中先生的防疫對
策及疫苗對策,台北市民的評價相較於台灣全體是比較低的,這個從之前的民調應該就可
以感受的到。無視於這中間的落差還是在台北市提名陳時中就是民進黨失敗的原因。
因為論文事件而動搖的桃園市長選舉
桃園市是國民黨支持者很多的一個鐵票區, 2014年現任市長的鄭文燦當選之後雖然民進
黨的支持有慢慢地擴大,二零年的總統選舉蔡英文的得票數也增加。所以民進黨非常希望
可以守住這個北部的新據點。但是鄭文燦市長雖然在市政以及黨的支持度擴大方面展現了
卓越的能力,卻反而造成不論是誰接班都有一點能力不足的窘境。
所以,蔡英文主席主導的民進黨選對會,決定將新竹市八年執政有功績的林智堅轉移到桃
園來選舉。年輕的林先生有超高的人氣,也被視為次世代的重點接班人選。桃園市因為IT
相關產業發展的關係,所以從台灣各地有很多新的住民移入,加上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從
以前就是一個交通的共同圈,新竹市的優秀人才空降到桃園並不會有很大的違和感。但是
民進黨這次沒有做初選而直接內定了林智堅造成黨內的分裂。再加上林智堅的碩士論文的
問題被發現,在當選新竹市長之前在新竹市的中華大學的在職進修班拿到了碩士學位,甚
至在市長當選後還到台灣大學的在職進修班拿到碩士學位。在台灣,社會對高學歷的重視
與評價是台灣的一個優良特色。但是這兩個碩士學位都有論文抄襲的疑慮,這件事情被國
民黨的市議員揭露,對以年輕而且乾淨的形象為賣點的林智堅是一個重大的打擊。加上這
個涉及抄襲論文的疑慮在還沒有明朗化之前,民進黨蔡英文主席就已經先宣示說相信林智
堅的清白,等於是用黨的全體聲譽去為林智堅辯護。最後才造成日後的一些是非紛擾的討
論,也讓民進黨的形象大幅下降。之後兩個大學的論文調查委員會啟動,結果兩個大學都
認為是抄襲而做出撤銷學位的結論。筆者在訪談了一些台灣的學生後,大部分學生也覺得
在大學的調查結果出來之前就偏袒讓人印象變差。結果林智堅辭退參選,改由地方的立法
委員鄭運鵬接替擔任候選人。對這個過程感到不滿的黨內資深前立委鄭寶清於是以無黨籍
出馬參選。這也對民進黨的氣勢澆了一盆冷水,鄭運鵬因此無法在這邊拿到優勢。
如此在眾所關注的台北市桃園市民進黨的候選人沒有辦法取得強勁的聲勢下,造成了整個
選情的低迷。
在其他主要的選舉區域繼續絆腳的執政黨
新北市的候選人選民進黨也難產
因為一直無法找到足以抗衡選連任的侯友宜,所以最後決定以本來想要選台北市長的林佳
龍作為候選人,對新北市民來說會覺得林佳龍選新北市是他的第二志願。
結果民進黨在台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屏東縣宜蘭縣等派系林立問題重重的縣市長候選人也是
難產的狀態,在這方面地方選民都有看在眼裡。國民黨也有同樣的問題例如新竹市苗栗縣
,這也是國民黨在這兩區失敗的原因。但這次國民黨的問題比較少,國民黨在桃園市也有
一樣的問題,但是被民進黨自亂陣腳的問題拯救了。
台灣選民的特有平衡感
這次的地方選舉,是在蔡英文總統與民進黨有高度的民意支持狀態下進行的。在施政滿意
度有一定的支持下卻是這樣子的慘敗,中間有很明顯的落差。這樣子的事實要如何解釋則
必須要從了解台灣的政治方面探討。
對台灣的認知
要知道國民黨是一直在弱化,而民進黨有逐步在擴張支持的趨勢。新登場的台灣民眾黨離
想要取得政權其實還距離相當的遙遠。國民黨的支持者對此感到很大的焦慮感。而民進黨
的支持者就會覺得我們是走在正確的一方而容易自滿驕傲。
台灣社會是由閩南客家外省以及原住民所組成的族群,經歷了日本的殖民統治、蔣介石的
威權主義體制,因此對於單一股勢力掌握強大的權力這件事情會充滿了警戒感。
國民黨的一黨時代,地方選舉會希望投給黨外人士(也就是日後的民進黨)去牽制國民黨
。民主化以後,中央選舉將權力給了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持續做政權的輪替
轉移。地方自治除了一部分的縣市以外,也都有政權交替的慣例。同時,選民逐漸的成熟
,中央國政選舉的焦點及地方選舉的焦點可以分離思考的人越來越多。如果照順序來說,
蔡英文任期結束後,國民黨政權上台也不會是很奇怪的事情。但是,因為有中國統一的壓
力,國民黨並沒有辦法提出有說服力的中國政策。台灣的將來取決於總統選舉,所以國民
黨的苦戰應該是可以預期的。美中對立的強化對國民黨也是一個不利的狀況,選民對這些
也是可以微微的感覺得到。
民進黨在2024年總統選舉贏得勝利的可能性還是非常的高,如此一來,會有很多人對逐漸
擴張勢力的民進黨產生警戒。這次的地方選舉,可以看成是一個要給民進黨制衡壓力的投
票行動。國民黨喊出下架民進黨的口號看起來是一個成功的策略。
這次的地方選舉,被很多人視為2024年總統選舉的前哨戰,但我並不這樣的認為。地方選
舉的結果等於對政治局勢重新歸零,總統選舉從現在才剛開始。好好的決定候選人,然後
對台灣的選民做出好好的論述,會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台灣的選民期待的是這個部分
。
在這次選舉中,「不同意民進黨就是反民主」這樣子的論述不時聽到,這樣子的論點跟「
不愛共產黨就等於不愛中國」是一樣的思考方式。如果民進黨再堅持這樣子的想法,那就
真的會政權輪替了。
必須好好稱讚的台灣的安定
台灣的選民的意志是很多元化的,民進黨政權有人期待,但想要讓他終結的人也是有的。
民進黨政權如果要繼續的前題就是看這次地方縣市長的前置投票,所以這導致了這次民進
黨的選舉的敗北。這其實顯示了台灣是擁有健全的民主制度,如果被中國統一了就會被剝
奪這樣子的權利,這樣子的事情是不樂見的,台灣人是這樣想的。民主主義不該當成標語
,而是融入日常、機能成熟的台灣的一個內在力量了。在中國強大的壓力下,依然能夠冷
靜且平靜的行使投票權,也能夠冷靜且平靜地給執政黨一個當頭棒喝,這樣的投票結果其
實是一個台灣的安定的象徵,國際社會應該是要給予高度評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