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姆咪] 印度唯識論(書摘)

作者: jeanvanjohn (尚市長)   2023-04-25 18:38:22
給大家見識見識我的本事,我自己都覺得居然能做出這種東西,超恐怖的...
作為推論前提的遍充關係(vyapti)
在推論中,就像「那座山上起火了,因為有煙,就像煙囪一樣」、
「音聲是無常之物,因為它是被創造出來的東西,就跟壺一樣」這種論證法,
必須要有煙囪和壺這類眾所周知的喻例才行。
以煙囪為例,類推到山上的火。世親脫離了這種單純類推,
將「沒有火就絕不會有煙」這種關係,稱之為「沒有(所證)就不會有
(論證因的)關係」,明言在這樣的關係裡,必須要有論證因才行。
陳那把在他以前的論證因三條件(因之三相)更加磨礪,變成以下三個條件:
(一)煙有山的屬性、(二)唯有有火的地方才會有煙、
(三)沒有火的地方,絕對不會有煙。
接著他把火與煙的關係,置換成「有火的領域」與「有煙的領域」
這種廣狹的空間印象,從而以文氏圖的方式,將「煙隨著火而普遍傳開」
這樣的意義,表現為「(透過火讓煙)得以遍充」。
此後,印度哲學在指涉必然性這個普遍法則時,
便廣泛使用了陳那的「遍充」這一術語。
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見到「唯有(透過火,煙)才會產生」這種表現方式。
也就是說,「遍充」這個陳那發想的源頭,其實是來自限定詞「唯有」的用法。
對普遍實在論者古摩里羅而言,遍充關係的解釋是很容易的。
他說,普遍法則的學習方法就是「一再觀看」。只要歷經多次經驗,
就可以理解煙性與火性這種普遍間的一般關係。
另一方面,對不認同普遍的陳那而言,遍充關係的學習就很不容易解釋。
於是他放棄了肯定的學習方法,轉而訴求否定的學習方法。
在這裡登場的機制是「迄今為止沒有見到的東西就不存在」,也就是所謂無知覺
(未知覺、無把捉)的概念。可是,和「迄今為止已經看到好幾次
(且接下去也會看到)」這種依據經驗的推論一樣,
依循「迄今為止並不是絕對看見」這種未經驗來進行推論,是不可能涵蓋過去、
未來、現在所有個物的;所以說到底,我們無法依循經驗主義的方式,
來確保我們的推論百分之百正確。桂紹隆就評論說,陳那的遍充關係是
「以在異類或異類群中見不到反例為限,方能視為妥當的一種『假說』」。
(桂紹隆《印度人的邏輯學》中公新書)
...大家看得懂這在搞啥嗎?
作者: Abby530424 (亞斯卡雷)   2023-04-25 18:50:00
挺有趣的 我一開始以為你說是各時代 不同地區的哲學挑幾篇短篇專著或論文來翻譯 這樣看起來市長除了翻譯以外 還要寫一些對於這些專著的解釋? 還是就單純是將這些文字重新從第三者角度去重述一次 看到你這邊有文字提到 【桂紹隆就評論說】 這些從新角度來描述的我本來以為你還要自己寫一篇 那給我錢我也不幹 累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