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edama ( )
2023-10-17 19:19:55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310170015.aspx
陳筱涵政治漫畫法國出版 幽默嘲諷國際局勢獲好評
2023/10/17 08:11(10/17 15:13 更新)
漫畫家陳筱涵(右)首本政治長篇漫畫「菁英學院」在法國出版,13日受邀於布朗利河岸
博物館舉辦新書發表會,由安古蘭漫畫博物館公眾讀者部主任梅里基揚(Laurent
Melikian)主持,有書迷特地從外地趕來。中央社記者曾婷瑄巴黎攝 112年10月17日
(中央社記者曾婷瑄巴黎16日專電)台灣漫畫家陳筱涵於法國出版首本政治長篇漫畫「菁
英學院」,以全球領袖上學去的故事,搭配搞笑荒謬的暗喻與諧音,嘲諷國際局勢與台海
現況,出版後大獲好評。
陳筱涵(Stellina Chen)的首本政治長篇漫畫「菁英學院」(Dans la cour des grands
)在法國出版,13日受邀於布朗利河岸博物館(Musee du Quai Branly)舉辦新書發表會
,多位重量級藝文工作者與漫畫家出席。
漫畫家陳筱涵布洛瓦駐村 用畫筆讓世界看見台灣
近年來,陳筱涵以尖銳的亞太局勢觀察和幽默諷刺的畫風活躍於法國世界報(Le Monde)
等媒體的政治漫畫版面,刻畫台、美、中三角關係的作品更被收錄在最新版法國中學史地
教科書中。
陳筱涵先前繪製全球政治人物的嘲諷漫畫受到法國出版社青睞,便以此為出發點,邀請她
在「開學」的主題框架下進行創作。
陳筱涵接受中央社專訪,談及創作過程時笑著說,「當我提筆時,發現有夠難想」,尤其
這一系列是限制92頁完成,一頁一面,沒有分鏡、對話框,較難發揮,「而且要透過人物
互動把全球政治事件串在一起,真是太難」。
最後她在漫畫中讓20位全球領導齊聚校園,準備開學,也符合時事的放入能控制新聞觸及
和形塑輿論的Facebook和X平台執行長。
陳筱涵大玩文字遊戲與諧音梗幫全班同學取化名,如法國同學叫「馬卡龍」(Macaron)
、俄羅斯蒲亭成了加拿大名菜「肉醬奶酪薯條」(Poutine)、北韓同學叫「泡菜」(
Kimchi)、中國同學習近平成了X-man。
至於台灣同學,陳筱涵說,因為蔡英文的名字外國人不太知道,就以她最有名的特色取叫
「民主女士」。
她設計開學後投票選班長作為故事軸線,透過各國候選人宣傳政見、拉票結派的競選過程
點出國際局勢;各國候選人反應內政的政見也荒謬到令人莞爾,例如X-man就爭取要「永
遠當班長」;而馬卡龍則是想把下課時間從6點20延長至6點40,諷刺其延後退休年齡的爭
議性改革。
漫畫各處都充滿法文諧音梗與小巧思,例如學校名字是20國集團(G20)的諧音,而班導
是隻動作緩慢、沒有實權,且名字諧音為「聯合國」的樹懶。
陳筱涵具政大外交系與法國研讀國際關係背景,活用地緣政治作為題材,如漫畫中,台、
日、韓3位同學和美國在遊樂場上玩得很開心,X-man和好友俄國同學則在一旁拿望遠鏡監
視。接著便跑去和看不對盤的美國同學搶人,而夾在中間的就是一臉飽受困擾的「民主女
士」。
漫畫家陳筱涵在法國出版的新書「菁英學院」,20位全球領導齊聚校園,在選舉班長個過
程中以不同方式暗諷國際政治與各國內政爭議,刻畫包括台、美、日、韓、中的亞太關係
,幽默諷刺、發人省思。(陳筱涵提供)中央社記者曾婷瑄巴黎傳真 112年10月17日
俄烏戰爭、糧食衝突、擁核俱樂部、美中抗衡、全球暖化、北韓試射飛彈、國際組織角力
等重大議題都隱晦地透過同學間的互動方式呈現,X和臉書的角色也巧妙穿插在漫畫中,
幽默諷刺,卻也發人省思,最後結局更出乎讀者預料。
「即使不會法文,或是不明白地緣政治暗喻,也可以用另一種方式解讀,單純享受故事」
,陳筱涵說。
「菁英學院」不著重哪個國家或區域,而是隱晦嘲諷全球局勢。法國讀者有政治嘲諷漫畫
的傳統,並有一定國際新聞知識,作品一出版便獲得好評。
受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欽點,正籌備巴黎政治漫畫博物館(Maison du
dessin de presse)的前國家遺產學會(INP)主席巴爾巴(Philippe Barbat)13日也出
席新書發表會,對漫畫相當感興趣,甚至邀請陳筱涵作品入館。
中央社提及,柯文哲日前在漫畫自傳自序中表示「沒看到台灣用漫畫來探討重要主題」,
引起台灣漫畫界撻伐。
作為政治嘲諷漫畫家的陳筱涵直言,「這表示柯文哲都沒有關心台灣的漫畫,台漫很多元
、觸角很廣,之前就有政治長篇漫畫,講政治、醫學都有,圖像小說也很多,他應該都沒
有去看」。
陳筱涵是巴黎國際政治漫畫組織Cartooning for Peace的成員,作品時常登上法國、德國
、荷蘭等主流媒體,讓世界看見台灣觀點的政治詮釋。
陳筱涵多年來以畫筆凸顯台灣在國際上的地位與困境,也努力突破台灣在國際政治漫畫呈
現上的局限,精準又幽默地為台灣發聲。之後,陳筱涵也希望在台灣做國際新聞嘲諷漫畫
的刊物,推廣台灣較為少見的政治藝術形式。(編輯:高照芬)11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