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姆咪] 純度100%的善意

作者: DaibaNana (BANANA)   2023-11-27 02:07:36
※ 引述《Victoryking (蓮蓮搖了我吧)》之銘言:
: ※ 引述《forsakesheep (超.歐洲羊)》之銘言:
: : 我以前好像在你板問過
: : 如果完全發自內心不考慮回報的善意是純度100%的善意
: : 那基於利益去做的善行,能夠被稱為善嗎?
: 我覺得康德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回答你的問題
: 康德AKA聰明的孔子
: 康德討論善 其實中心思想就是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但是康德是真正的把這個原則貫徹到底
: 而孔子只是吹喇叭
: 康德首先說 倫理學/道德哲學 是理性主義的
: 那什麼是理性主義的
: 就是 你可以想像一個場景
: 沒有任何社會 沒有政府 沒有國家 沒有社區
: 在這個情況下 A殺了B
: 請問這個是正確的 還是錯誤的
: 答案是 你無法得知
: 這就得出了一個原則 就是實然不能推出應然
: 你不能從一個現實世界的行為 推出你應該做什麼
: 再舉個例就是
: 我跟A拿了100塊
: 請問我不還他錢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
: 答案是無法判斷
: 1.我跟A拿了100塊
: 只從這個描述 無法得知 我是否應該還錢
: 你還必須多加一個規則 就是
: 1.我跟A拿了100塊
: 2.拿了多少錢 就該還多少錢
: 你必須多加了2這個規則 才能得出你應該要做什麼
: 用前面A殺B的例子就是
: 1.A殺B
: 你沒辦法從這個行為推知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 但如果變成
: 1.A殺B
: 2.禁止殺人
: 那A沙B這個行為 就是被禁止的 就是錯誤的
: 得出我們不應該殺人這個結論
: 這個就是經典的實然不能推出應然
: 那這個跟理性主義有甚麼關係
: 就是 歐陸理性主義這個學派是跟英國經驗主義對立的
: 經驗主義最有名的就是洛克
: 洛克那個白紙論 人類出生是一張白紙
: 所以一切的知識都是來自經驗
: 沒有經驗就沒有知識 那就只是白紙
: 理性主義最有名的就是萊布尼茨
: 就是 有些知識是先天的 並不是都來自經驗
: 有些知識是先天就有的
: 像洛克說的 理智的一切知識來源於經驗
: 萊布尼茨反駁 理智的一切知識來源於經驗 除了理智自身
: 就是 可以把理智當作一個 先天的機制
: 到康德這邊 就可以描述成
: 假設你只聽見一個聲音 你實際上不知道那是什麼
: 你需要結合一些其他的經驗才能連結
: 最經典的就是 汽車的聲音
: 假設今天你聽到外面有“汽車”的聲音
: 但你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汽車
: 那你聽到那個聲音 你也會不知道那個是三小
: 或是你可以這樣想
: 如果孔子穿越到現代 只讓他聽汽車引擎聲
: 他能知道那是什麼嗎 他沒辦法知道
: 他只會聽到一段意義不明的聲音
: 但是一旦讓汽車在孔子面前繞來繞去
: 孔子的理智先天機制 就會把汽車跟汽車引擎的聲音連接起來
: 下次孔子聽到那個聲音 孔子就會知道 汽車來了
: 這個理智的功能是先天的
: 如果一個人沒有這個先天功能
: 那他不管經驗到什麼東西 嗅覺視覺聽覺
: 那根本沒辦法整理成一個統一的概念
: 他只會經驗到一堆印象流過去
: 沒辦法形成一個概念
: 沒有感官 我們就看不到東西 沒有經驗 無法形成知識
: 就像一個盲人沒辦法理解什麼是紅色
: 或是一個聾人無法理解什麼是音樂
: 沒有經驗=籠子跟瞎子
: 沒有理智 我們無法整理經驗 沒有理智 無法形成知識
: 就像你接收到一堆資訊 但是你沒辦法處理
: 那就是一種經驗的雜多 無法形成概念
: 舉個例子就是 今天你在車上聽音樂
: 你同時聽到 引擎聲 風聲 音樂聲
: 但是你卻可以把這三個分的非常清楚
: 就是你的理智在發揮
: 所以可以清楚知道兩種的差別
: 一種是先天的 一種是後天的
: 要先天跟後天一起 才能產生知識
: 先天的就是不依賴經驗就有的
: 這就是笛卡兒的演繹法
: 舉個例就是
: 幾何學從10個公理 可以推出一百多個定理
: 這個就是演繹法
: 完全不需要依賴經驗
: 不管在任何情況 幾何學都是真理
: 三角形有三個角 不需要現實世界就能知道為真
: 那假設今天問題改成 A的身高180
: 你要確定是否為真 你就只能 在現實中量他身高
: 所以這兩種就被休謨分成 觀念的關係 與 實際的世界
: 觀念的關係就是幾何學這種真理
: 實際的世界就是有種偶然的 而不是必然的
: 單身漢是未婚的 這是一種必然
: 但A是單身漢 並不是一種必然 必須到現實世界考察
: 好 那就又可以回到理性主義了
: 康德倫理學的理性主義 指的就是 觀念的關係
: 就是不依賴現實世界就能得知必然為真
: 不管在任何情況下 都是必然為真 不需要依賴經驗
: 康德的道德哲學就是這種 任何情況下必然為真的道德哲學
: 就跟1+1=2 或是幾何學公理一樣 任何情況下都必然為真
: 所以如果說 道德原則跟幾何學公里一樣 不是從經驗中得出
: 那就是從心靈自己的理性原則中得出
: 也就是說
: 道德的行動就是理性的行動
: 不道德的行動就是不理性的行動
: 大概知道這些之後 就能討論什麼是100%的善
: 康德說 所謂善的意志 就是一種無條件的善
: 人們常常會稱一些東西是善
: 例如 智慧 勇敢 等等
: 智慧是無條件的善嗎 不是 因為智慧可能拿來作惡
: 勇敢是無條件的善嗎 不是 因為勇敢可能拿來作惡
: 智慧與勇敢是善 但它們不是無條件的善
: 沒有善的意志 這些高貴的品質會被用在邪惡的目的
: 那到底什麼是“善的意志”
: 就是這個善的意志 在任何情況都是善的 無論什麼情形
: 也就是說 一個人實際上完成了什麼 對是否為善的意志不重要
: 也就是說 你用盡了力所能及的手段 還是沒達到目標
: 即使只剩下善的意志 你也會跟寶石一樣閃閃發光
: 這樣講可能比較抽象
: 舉個例就是
: A看到一個小孩落水 他想都沒想跳下去救
: 但是小孩還是溺死了
: 儘管他沒達到救援的目的 但善的意志仍然光彩照人
: 但是要嚴格區分有些不同的情況
: 前面說的
: 他跳下去救小孩是沒有預設除了道德責任以外的任何其他目的
: 如果今天一個人他跳下去 是因為會有一些好處
: 比如說被表揚 或是 對事業有利
: 那這個就不是無條件的善
: 這就能用到前面的概念了
: 理性主義 幾何學公理 在任何情況下都為真
: 如果今天你的目標是 想要獲得金錢 所以做某個行為
: 可是今天如果換一個對錢沒興趣的人來
: 那他不就不適用這個規則了嗎
: 那就沒有在任何情況下都為真了
: 這就不是康德的道德哲學
: 康德的道德哲學是在所有情況下都為真
: 所以不能預設一個目的 因為不同人會有不同目的
: 無條件的善 不會預設目的 否則就不是無條件的
: 還有一種差別就是
: 假設他跳下去 確實不是為了交換利益
: 單純是看到小孩好可憐跳下去
: 那麼這個也不是無條件的善
: 因為這個是建立在你的感受上的
: 而一個人的感受就是飄忽不定的
: 那又能拿前面的理性主義來了
: 在任何情況下都為真
: 如果今天有人看到小孩覺得不可憐 那他就不會救了
: 如果換個人就會變 那就不會是永恆不朽的真理
: 所以無條件的善 必須要排除 個人目的、個人感覺偏好
: 不能為了名利 不能為了賺錢 不能因為看他可憐
: 這些目的跟感情 都是隨著個人變動的
: 並不是不需要經驗的 永恆的真理
: 所以真正的無條件的善
: 就是僅僅出於道德責任 而沒有任何的偏好 去實施一個行為
: 這個行為就具有了道德的價值
: 做道德上正確的事 是你做這件事唯一的動機
: 不管後果 不管喜好 你的目的就是做正確的事
: 那你就具有了無條件的善 具備了善的意志
: 你就是道德上正確的
: 所以可以設想兩個類似的情境
: 一個商人他拒絕欺騙他的客戶 因為他要保持良好信譽做生意
: 這個就不是無條件的善
: 因為它實際上是為了某個特殊的目的
: 那如果變成
: 一個商人他拒絕欺騙他的客戶 因為不欺騙是道德責任
: 出自道德責任 不考慮其他後果 其他偏好
: 那麽 這就是無條件的善 具有善的意志
: 只有這樣的行為才有道德價值
: 所以就能稍微統整
: 無條件的善是只完全出自道德責任
: 道德責任就是遵循道德法則(如禁止說謊)
: 那問題就會來到 什麼是道德法則
: 結合前面的就能得知
: 康德區分了兩種不同的道德法則
: 第一種是 假言命令
: 假言命令的公式就是 如果你想要X 你就做Y
: 這個法則告訴我我應該做什麼
: 但這個應該綁定了我所欲求的目標
: 這又能回到理性主義 幾何學公理
: 如果今天A認為 漂亮到草坪很棒 B認為不重要
: 那這個 你想要X 你就做Y 就不會是普遍真理
: 例如 我想要開發前列腺 所以我要幹屁眼
: 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想被開發前列腺
: 如果你不想被開發 那這個假言命令對你來說就毫無關係
: 所以一個普遍必然的道德法則 不可能基於偶然的目標或個人的偏好
: 所以假言命令不會是 無條件的善
: 那什麼是無條件的善
: 就是 定言命令
: 定言命令的公式就是 做X 結束
: 你的命令就是 做一件事 沒有附帶任何目的
: 假言命令是 如果要X就做Y
: 定言命令拿掉了如果
: 禁止說謊 就是這樣 沒有任何其他目的
: 為了不說謊而不說謊 就是無條件的善
: 在所有條件下 你都不能夠說謊 這就是真理
: 就跟幾何學公理一樣 或是1+1=2一樣
: 理性讓你知道1+1=2
: 這個1+1=2的計算是誰做的 不重要
: 你是否喜歡1+1=2 也不重要
: 只要我們是理性的 就要遵守1+1=2這個規則
: 因為這個規則是普遍的 必然的 任何情況下都為真
: 與你個人感情 個人目標 毫無關聯
: 好
: 那談了那麼多 道德法則的內容到底是什麼
: 實際上康德並沒有說道德法則的內容有什麼
: 他只有給出一個原則 讓你自己去判斷
: 這個原則就是 按照你同時能希望他成為普遍法則的準則去行動
: 說人話就是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你今天對人這麼做 那你也要能夠同意別人對你這麼做
: 假設一個情況
: A跟B借錢 但是A明顯知道自己還不上 卻還是借了
: 那這個時候的道德原則就是
: 我需要做出承諾我就可以做出承諾 即時我不打算遵守承諾
: 那這個道德原則推廣到所有人身上會怎樣
: 就是如果所有人都這樣想 這個世界會變得怎樣
: 那就是一個承諾毫無意義的世界
: 你不會認同這個世界 所以不能這樣做
: 當你要這樣做的時候 你就要設想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做會怎樣
: 更諷刺地說就是
: 只有其他人尊重承諾的時候 你的欺騙性承諾才會被接受
: 只有其他人不遵循你的 這個原則
: “我需要做出承諾我就可以做出承諾 即時我不打算遵守承諾”
: 你才能夠行使你的欺騙
: 你能欺騙正是因為其他人不欺騙
: 所以就要去考慮 如果人人都這樣做會怎樣
: 以此來決定你自己的道德法則
: 然後永遠不要成為例外
: 假設今天有個教授 她給一個學生不及格
: 因為這個學生他抄襲其他人的文章
: 這個時候你的道德法則就是 禁止抄襲
: 然後今天這個教授卻也盜竊其他人的學術內容
: 那你不就是這個禁止抄襲道德法則的例外了嗎
: 所以不能成為例外
: 嚴以律人 寬以待己是被禁止的
: 你不能讓自己成為例外 讓自己成為偽君子
: 不過除了這個最基本的原則 還有其他幾個附屬原則
: 但實際上都可以從第一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推出來
: 1.人是目的不是手段原則
: 這個原則就是禁止你利用他人
: 不能把人當成物來對待
: 一個藝術品為什麼有價值 那是因為很多人想要他
: 如果沒人要 那藝術品就沒有價值
: 可是人不一樣 人必須有絕對的價值
: 沒有人能給你作為人的價值 也沒有人能夠拿走他
: 一個人可能會把你利用 用在某一個目的上
: 但這個絕對不會成為道德法則
: 因為它會違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第一原則
: 因為你正在遵循的原則是 我將把他人當物來對待
: 如果今天整個世界的人 都把他人當物來對待
: 包含你的老婆 小孩 把你當物 當ATM 你肯定不能接受
: 那你就矛盾了
: 因為你實際上變成了這個例外
: 變成了 我把其他人當物對待 但其他人不能對我這樣做
: 那麼就違反了第一原則
: 這個道德法則就是自我矛盾的
: 康德最後的理想就是
: 如果所有人都服從理性的道德法則
: 那麼就能構成一個完善的共同體
: 每個人都是自律的
: 並且遵守著相同的普遍的道德
: 所以可以回答問題了
: 按照康德的想法來看
: 有其他的利益或目標 就不是100%的善意
: 真正的100%的善意 無條件的善 善的意志
: 正是屏除這些 “個人偏好” 所建構出的 普遍必然的道德法則
: 這種定言命令的公式為 做X 不包含任何目的
: 在任何情況 不論目的 後果 情境 狀況 都是做X
: 這樣就是無條件的善 100%的善意
: 才是道德上有價值的
: 謝謝喔
勝王我的寶
可以用連連的配音講這段嗎
這麼多字等她講完我也差不多出來了
謝謝 謝謝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